国粹,京剧

2020-09-10 07:22
金桥 2020年5期
关键词:京城剧目昆曲

法国荒诞戏剧家让。热内曾赞誉“京剧的主题、结构、表现手法之精妙绝顶”,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和舞美设计家戈登。克雷也曾表示,“中国京剧已经比西方任何其他戲剧更加成为一种独立而优秀的艺术形式。”

1790年秋,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受诏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黴戏戏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次演出规模盛大,从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荟萃争妍。在这场艺术竞赛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就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徽戏何以在群戏荟萃的京城脱颖而出?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他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膩,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所搭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但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直到三庆班进京成功立足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黴班进京,黴戏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四大黴班进京”,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后,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黴班,形成了黴、秦两腔融合的局面。

同时,在京的各声腔剧种的艺人,面对黴班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艺术优势,无力与之竞争,多半都转而归附黴班,形成了多种声腔剧种荟萃黴班之势。加之黴班流动性强,早在其进京前,就与流行于湖北的汉剧有广泛的艺术交融。乾隆末年、道光年初,汉剧名家先后入京,分別搭入黴班春台、和春班演唱。

汉剧演员搭入黴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黴戏之中,使黴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更重要的是,这促成了汉剧的西皮调与徽剧的二簧调交融,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曲调板式完备丰富,已超越了黴、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也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行当大体完备,还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这一时期,京剧界人才辈出,像时称“老生三杰”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最具代表性的几位京剧大家,都画在了《同光名伶十三绝》这幅图片中。

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是京剧的热心赞助者。她曾在颐和园建了两个舞台,在私人空间也建了一个较小的舞台,并经常邀请北京城最有天赋的艺术家到皇宫为她表演。

1883-1918年,京剧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继承了“老生三杰”各家之长,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再加上当时政府的支持,许多京剧名家有了广泛的演出活动,甚至入宫在专门的场所进行教习。而且在许多剧场曰曰都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天下的局面。

1917年以后,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尤其是192了年,由北京《顺天时报》评选的优秀名伶中,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脱颖而出,被誉为“四大名旦”,成为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此后,20年代的“四大须生”、30年代的“四小名旦”……流派纷呈之下,人才济济,经典剧目不断涌现。

在此期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瑰宝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中国派遣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演出,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京剧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荒诞戏剧家让。热内曾赞誉“京剧的主题、结构、表现手法之精妙绝顶”,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和舞美设计家戈登克雷也曾表示,“中国京剧已经比西方任何其他戏剧更加成为一种独立而优秀的艺术形式。”

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黴班进京,从京剧诞生到成为“国粹”走进黃金时代,200年的京剧史里诞生了1300多个传统剧目,也出现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生、旦、净、丑,各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技艺各具特色。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京城剧目昆曲
领略昆曲之美
五环再耀京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洛阳纸贵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