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芸妍
摘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落实与推进,对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是医院开展医学、科教研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手段,直接影响医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质量。本文就新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与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深入思考,旨在提高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优化资产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与质量,加快新制度的推进与落实。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明确了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目标,创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体系,同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对健康产业的大力支持与发展,公立医院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并制定且执行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顺应了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切实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和影响
(一)重新界定固定资产的确认
根据新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活动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房屋、构建物、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等,与该经济资源相关的服务潜力很可能实现或者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政府资产确认的重新界定融合了国内外企业的资产负债观,特别强调了“控制”和“服务潜力”,增加了责任的明确,从过去单纯的为自己服务、占有和使用以给单位带来经济利益,转变为包含由单位经手管理、控制而为社会公众服务带来的经济利益,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卫生行业的公益性和特殊性。
(二)固定资产重新分类
固定资产从四类重新划分为六类:房屋及构建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品;装具及动植物,规范了政府会计主体制定固定资产编码的标准和规则,强化固定资產严格落实日常管理要求,统一了全面编制和报送国有资产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统计口径,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各部门对资产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加真实地反映政府“家底”。
(三)会计核算方法改变
新制度要求对新取得的固定资产按经费来源进行明细核算,医院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按照性质大致可以分为财政经费、科教经费和其他经费三类。本文对公立医院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购入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计提折旧进行新旧制度会计核算方法对比进行阐述。
第一,购入固定资产时,无需对旧制度中“待冲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取消了过去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购入的双分录核算,与其他资金购入固定资产一样在财务会计下直接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同时做相应的预算会计账务处理。通过在科目核算时设置固定资产项目和经费来源的辅助核算,健全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要求。同时转账时,根据原账2018年12月31日“待冲基金- -待冲财政基金”的科目余额按项目转入新账的“累计盈余—财政项目盈余”科目。
第二,“待冲基金”科目的取消改变了固定资产每月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方式,从旧制度下冲减净资产科目“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转变为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对固定资产折旧做出的年限规定,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算的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并根据用途计入费用,全面确立“实提”折旧和摊销的政策要求,通过每期的折旧反映固定资产的消耗成本,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
第三,计提折旧时点变化:新制度规定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基于此会计政策变更,医院应当对截至2018年12月31日前购置的未计提完的固定资产补计提一个月折旧,并在转账后对旧制度下财政经费、科教经费和其他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分别借记“累计盈余-财政项目盈余”“ 累计盈余-科教盈余”和“累计盈余-新旧转换盈余”,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继续计提折旧。
第四,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发生调整:《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做出新的区间规定,其中医疗设备等与应用指南不冲突的可继续延用医院财务制度的年限,家具、计算机设备、办公用品设备这三类与应用指南不一致的,按照应用指南的最低年限调整,故在新旧制度转换时需根据折旧年限是否发生变化进行不同的处理。另外在此之前已提足折旧的,无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仍可继续使用的,应规范实务管理,继续使用。
二、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夯实新旧制度衔接要求的会计核算基础
随着新制度的执行,医院会计人员应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对新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学习与融会贯通,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继续改进和追溯在日常核算中发现的新旧账套期初衔接工作的遗留问题。继续按要求完善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根据要求填报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编码进行梳理,提高会计信息纵向横向可比性。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加强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动态联合管理,全面梳理固定资产原值和账面价值,为贯彻落实新制度提供可靠数据。对新旧制度衔接初期未厘清的固定资产的经费性质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重新追溯应按照资金性质冲减“累计盈余”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根据核算需求完善和调整会计科目核算体系、辅助核算等参数设置,正确反映固定资产资金形态和财务报表结构,严格遵循会计的配比原则,加强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作用,以真实反映医院的收支结余和资产财务状况。
(二)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向导性和成本控制的约束性
新形势下单位负责人应更新观念,提高对专用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卫生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物资的认识,切实制定和执行管理办法。为更好地配合建立规范系统的财务预算体系,医院应以预算为向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采购评估程序,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和长远发展目标,立足医院的发展规模、财务状况和资金情况,充分考虑医院的运营情况和当地患者的实际需求,采纳业务科室及使用人员的意见,对固定资产采购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和科学合理的成本测算与收益分析。同时把固定资产产生的折旧与维修费用嵌入科室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绩效考评,贯彻落实谁使用谁分摊的原则,加强业务科室和使用人员的成本控制理念,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局面,减少对设备的闲置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缩短资产的投资回收期,从而引导医院现有资金的合理投放,用有限的资源为社会公众配备高性价比的优质服务。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对资产实施归口分级管理,明确不同岗位职责和相应的绩效考评指标,实行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各使用部门建立台账的“三账一卡”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各科室、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行为。梳理固定资产出入库流程和完善验收手续,财务部门应主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申请转固的固定资产加强审核,保证财务及时入账,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维护、跟踪资产设备信息和使用情况。完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机制,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时报财务审核,形成盘点差异表和处理意见报领导审批并及时调整账务,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相符,确保会计核算真实可靠。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流程的相关规定,加强处置环节的管理控制,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对申请报废、更换、处置资产价值进行技术鉴定和科学判断,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审核和报批手续办理,加强财务防漏堵疏,消除公物私用、据为己有的贪污腐败行为,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有法可依,降低固定资产流失风险和保障资产管理安全,以强化资产管理约束力来提升资产管理的综合效果。
(四)搭建智慧信息平台促进管理水平
会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的入账需求总结做账规律,加强与财务软件开发商的交流,建立一套适合医院业务模式、方便操作的新制度平行记账凭证生成方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会计数据的规范和真实有效,以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报告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目标。在规范会计信息为核心的基础上,建立与会计信息高度自动化、高度共享的固定资产智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固定资产编码、使用状况、经费性质、资产原值、累计折旧等有关信息,管理者可以通过智慧管理平台获取实时信息加以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周转率、保值增值率等一系列财务指标进行决策和成本核算分析,了解资产管理状态和运营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监控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审批报销、验收入库、使用维修、使用效果、报废处置的闭环管理,锁定和关注管理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高度融合资产和会计信息实现精细管理和智能決策。
三、结束语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应结合实际工作探索、改进和规范会计核算模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理顺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流程,整合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才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政府“家底”,客观反映政府运行成本,为政府运营绩效做出科学合理评价提供信息支撑,争取在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推动医院在全国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形势下,兼顾提供社会卫生健康服务保障的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效益性。
参考文献:
[1]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1):4-6.
[2]张海英.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J].管理观察,2019(14):186-188.
[3]张希.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J].会计之友,2018(20):136-139.
[4]卿大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3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