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明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通过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本质规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具体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兼容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即意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这种目的和计划性可以表现在人类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性过程中,即如马克思所言“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所以,意识的有创造性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行动以前,必须摆正思想、观念、价值观,发挥先进和正确的思想对人的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回避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对事物发展的阻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认识和对作为物质反映的意识所进行的及时准确的建设性阐述,因为它既坚持了物质第一性(以经济建议为中心),也发挥了意识的能动性(核心价值观的及时提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兼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兼容
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方面提供给我们的正确的哲学观念。同时,在方法论中,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总特征中,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矛盾的性质,因而衍生出矛盾分析法。认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每个人在三个不同层面上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其既坚持了矛盾分析法中对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的重视,即当国家、社会和个人三维主体置于一处时,可以实现矛盾中各个方面的统一。通过对国家、社会、个人层次要求同时的科学界定,从而实现了对唯物辩证法矛盾方法的准确运用。
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在众多方面存在着鲜明、本质的区别。如在社会和个人的矛盾关系中,资本主义价值观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看不见的手”原理为主旨,主张个人利益第一,社会利益第二,即在实现个人“趋利避害”这一利己目标的同时,客观上能够达到利他目的的实现,“每个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對自身利益的关切”!可见,西方的价值观中,“利己”是唯一目的,“利他”沦为利己目标的桥梁和手段,这种价值观无视了个人与国家和社会可能的矛盾,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之间联系和发展中的本质规律,因而只能是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现下的伪科学和伪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兼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一个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过程。人类漫长的实践和认识历史,也印证了这一原理,即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两类本质要求。前者指导人类在实践中必须严格地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追求科学、知识、真理,而后者要求人类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去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所以,人类实践活动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要求人类在弄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规律的同时,还有必要去思考如何对待世界上的一切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的问题,这两大任务,对于真正有意义的人来说,缺一不可。
因此,基于上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就必须在体现真理客观性的同时,再体现出与之密不可分的人的价值主体性。而对现阶段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现实而言,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即是要求我们在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国民需求与客观世界的最佳结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现正好为其提供了科学的回答,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方面的兼容。
(作者单位:陕煤集团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