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新路径

2020-09-10 11:07陈雪儿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吕蒙群文文言文

陈雪儿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阅读教学实践,与传统的单篇阅读对比,不仅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速度,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构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群文阅读的优势,笔者创造性地将群文阅读引进文言文教学中,并进行大胆教学实践,收获良多,认为这是一种有效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有效路径。

关键字:新课标; 文言文; 群文阅读;路径

文言文承载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精神,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段七至九年级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将群文阅读引进文言文教学,结合群文阅读的诸多优势和文言文本身文体特征,以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教学尝试。为此,笔者对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大胆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打破以主题划分单元的束缚

部编教材七年级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同一主题的文章来划分单元,每个单元的选文特征和主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明确的指引。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名人故事”,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平凡的小人物”等等。而文言文在教材中的分布特点则固定出现在每个不同主题单元的最末一篇文章。这就意味着七年级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在主题上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建立起文言篇章之间的关联性需要宏观的知识构架和多元的文本解读能力。

七年级下册选用的文言文分别为:《孙权劝学》《卖油翁》《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河中石兽》,这四篇文章初从主题、背景、写作对象等角度来看,均无明显的共同特征,很难搭建篇章间的关联性。但是,学生只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文本分析和探讨,便会发现别有洞天。

《孙权劝学》的题眼是“学”:孙权劝学,吕蒙善学,鲁肃重学。我们可以由“学”联系到“博学”。而《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均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管是通过陋室不陋来立志做惟吾德馨的“鸿儒”,还是通过莲花来立志做出尘不染的“君子”,其共性都是通过不同对象来言“修身立己”之志。因此,《短文两篇》的题眼可概括为“志”,我们也不难联想到“笃志”。而《卖油翁》题眼可概括为“熟”,通过大隐于市的民间高手“卖油翁”这一形象来阐述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可联想到要“谦虚”“恳切”。《河中石兽》提取的一个关键字是“寻”,寻河中石兽的过程和结果告诫我们:天下之事,不可据理臆断。我们应具备科学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因此由“寻”可以联想到“思”。教师通过对内容进行启发式引导,学生便可调动知识的迁移能力,联想起:“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来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二章中《子张》一则。揭开层层面纱,此组选文均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仁人志士”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

这种基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对文本内容的多元化解读,建立起篇章内部关联的群文阅读,能让学生摆脱被单元主题割裂的文言文篇章,启迪学生的思考,调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打破孤立学习文言文的思维

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策略,孙绍振先生说:“对比阅读要求教师要有起码的科学的抽象能力,从操作角度来说,就是提高可比性,把本来不可比的,提高层次,成为可比的。最基本的,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抽象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在相同的文章中发现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文章中发现相同的东西,才能进入具体分析的境界。”选入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无疑是将其读懂读透的捷径。笔者将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篇章对比阅读分为三类。

新学课内篇章的对比阅读 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孙权劝学》《卖油翁》的对比阅读为例。首先,这两篇文章篇幅短小,《孙权劝学》全文仅119字,《卖油翁》全文仅133字,但是此两篇文章的故事完整,道理明了,教师可以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出第一个共性特征:语言凝练,含义丰富。其次,两篇文章的人物,都是以对话为主来突显形象。从人物对话也自然联系到常见文言文“称谓语”和“语气词”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对话”中的“称谓语”“语气词”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概括,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次,可以从两篇文章写作对象上进行对比。《孙权劝学》写得是吴下阿蒙通过学习逆袭为历史上令人刮目相待的“大人物”,而《卖油翁》则是一个大隐于市的民间高手“小人物”,但是不管是写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在借人物的故事来说理。最后,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均运用了对比。《孙权劝学》中鲁肃对吕蒙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非复”二字,得以体现。而《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对卖油翁的态度则由“忿然”转而为“笑”,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上两篇文章既可以从篇幅、语言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也可以从写作对象、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这对学生加深文本阅读,提高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作用。

新学的课内篇章和学过的课内篇章间的对比阅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卖油翁》和《河中石兽》可进行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初次探究“议题”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选自《资治通鉴》的两篇文章《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从文体上进行探究。《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均是篇幅短小,内容繁杂的笔记小说,笔记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因此,《卖油翁》可归为志人小说,《河中石兽》可归为志怪小说,这便很好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再如,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出现了刘禹锡的作品《陋室铭》,学生可以联想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刘禹锡的另外一个作品《秋词》。这种对“陋室不陋”的坚定和“秋日胜春朝”的独特视角,皆有一反常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这也就不难进一步体会刘禹锡屡遭贬谪、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对刘禹锡的《陋室铭》和《秋词》还可从创作背景、情感表达、写作特色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以实现对同一作者的多维度认识。因此,对新学的课内篇章和学过的课内篇章进行对比阅读,既可“以新带故”又可“温故知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课内篇章与课外篇章的对比阅读  课内篇章《孙权劝学》可与课外篇章《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进行对比阅读。课内篇章从“蒙乃始就学”看到吕蒙好学,能听进意见且富有行动力。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看出吕蒙的进步和自信。而《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同样展现出鲁肃对吕蒙进步的惊讶。同时,从“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可以看出吕蒙对功名利禄的热切追求,从“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则看出其勇猛和充满谋略的一面。因此,同样关于吕蒙的课内外篇章对比阅读,可以让我们对知识进行相互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立体。又如,由课内篇章《爱莲说》莲花“出尘不染”的君子形象,延伸阅读课外篇章李渔《闲情偶寄》中《芙蕖》中写莲各个部分在各个季节的用处,多角度多手法对同一个对象进行描写,可以看出不同作者的不同文风和感情。

如果说课内篇章间的对比阅读能提高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质量,新学篇章与学过篇章的对比,可以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那么课内篇章与课外篇章的对比,则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和文化视野。

打破教师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是“一言谈”“满堂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这种阅读教学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自主阅读意识淡薄,自由表达受限,更不可能有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教学提出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群文阅读则可以在尊重学生个體阅读感受、理解、评价的前提下,分享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阅读心得、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情感体悟,在合作学习中达成共识。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总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将群文阅读引进文言文教学,正鲜明的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当然,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言文阅读素养,还要有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这意味着教师必须钻研教材,要有较高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努力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德峰,李佳星.适合教育视域下学生发展指导的实践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

[2]王祥.关于“适合的教育”的两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8(5).

[3]冯建军,刘霞.“适合的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2017(11).

[4]赵承跃.文言文群文阅读资源的开发——以教学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8(29).

[5]马宜曼.初中课内外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和设计研究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11).

(作者单位: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吕蒙群文文言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文言文阅读专练
刮目相看
吕蒙自强不息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吕蒙白衣渡江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