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丽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学生的生活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生活,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我们的教育也不能仅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懂得一个道理,获得一个体验。因此,自从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后拓展”成为高中美术教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课堂的高效并不单单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高效率。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美术课程目标指出“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见课后拓展是其中一种必要和重要的渠道。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的学法需要“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所以课后拓展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掌握良好学习方法的需要。新美术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重视美术实践,鼓励美术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注重个性发展。这就更需要进行课后拓展。
作为一个美术学科的教师,应该把眼光从课内延伸到课后,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去提高。那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拓展的有机结合呢?如何将课堂的所学、所悟、所感转化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所知、所做、所为呢?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入手,吸引学生进行课后拓展研究
课后拓展是给学生一个在生活中自主探索、发现学习内容并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维系这一活动的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是在课堂上激发的、能够对学生产生持续性影响的、来自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肯定的一种兴趣。美术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又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肯定自己的能力、体会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为接下来的课外拓展活动铺下基石。例如我在设计《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课后拓展时,作了如下的课后拓展设计:你还能挖掘出身边哪些美术作品?(它们之前以实用性为主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它的实用性减弱审美功能凸显出来)请你深入生活,寻觅历史,做一个新时代的、全方位的文化传承者。这一课后拓展培养了学生保存、传递和创新的观念;拓宽了学生的欣赏视野与欣赏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熱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通过多样的课后拓展提升课堂效率
“我听见,我会忘记;我看见,我会记得;我做了,我会明了,更会改变。”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成功将知识内化。而课后拓展的多样性和践行性正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大好舞台。例如在《审美自律》这一课教学中,课堂上欣赏的郭熙《早春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及米芾、米友仁父子的《潇湘奇观图》,里面所运用的蟹爪皴、斧劈皴、荷叶皴、披麻皴及米点云山,这些画家都是根据不同山石的质感进行描绘,更是宫廷画师和文人画画家表现物像所采用的不同形式,学生不是很理解。为了能更好地体悟画家技巧的娴熟、观察的敏锐,及文人画家的特点,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查阅《芥子园画谱》写一份关于宫廷画师和文人画家之间差异的调查报告,并深入大自然,通过细心的观察研究,尝试创作一幅自己心中的山水。课程标准中就指出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来表述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一课后拓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美术鉴赏课后拓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课堂上的书本知识。实践是理解艺术理论的最佳途径,实践活动也能促发学生“朴素”理论的形成,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