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

2020-09-10 12:35李冠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7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德育小学数学

李冠华

【摘要】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越发得到重视,郭思乐教授指出:“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强调在学科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指导,要求学科教育渗透德育,完成学生的综合培育,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以生为本,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德育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望而生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除了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引领学生了解数学概念也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还得在教与学过程中抓好德育工作,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科素养土壤,这对培养学生的智育和德育有深远的意义。

“高分低能”的学生绝不是教育的良果,“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之道,而德育是学科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把握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渗透德育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结合数学教材实施情感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心连心的活动。”可见,教育要从内心出发,只有从心而出的才能达到内心深处。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机械化的、冰冷的,其中包括学科教育和德育。就小学数学而言,枯燥乏味的数字与公式,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充其量也只是能完成作业,甚至是取得高分罢了,谈何数学素养?然而,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的推理和训练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以正确的方式赢得学生的“芳心”,通过数学的知识点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我们就可以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理性互动的愉快过程,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教育。如,教师在上好数学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吃透教材,并在课堂上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结合教材,用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享受,并体会感恩教育。

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一书第12页的例8 “整数乘法扩展到小数”时,首先由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小型研究练习),总结之后,笔者写下两个有趣的公式:

A:(爸爸+妈妈)×我 =爸爸×我+妈妈×我

B:爸爸×我+妈妈×我=(爸爸+妈妈)×我。

然后,黑板显示:例8  0.65×201=

让学生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三个组的学生讨论情况,并让小组代表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有不同,笔者也不作评价。

这个时候,笔者进行幽默、巧妙的分析:“200”代表父亲,“1”代表母亲,“×”代表爱,“0.65”代表“我”。这个公式理解为: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说,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此时,教室里的43名学生突然变得安静、严肃起来,即使是那些调皮的、坐立不安的后进生也莫名其妙地悄悄纠正了他们的坐姿。也许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新”数学老师,也许他们从未想过数学题还可以这样分析。学生们在整节数学课上的学习情绪棒极了,他们在讨论中得到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从教材亮点中聚焦品德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对传授的学科内容有深入而广泛的理解,通读教材后找出教学亮点,通过教材亮点来聚焦品德教育。因为,要将隐藏在学科下的德育“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也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老师只要用心,便可在数学教材中发现无处不在的德育素材,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挖掘、利用它们为己所用。

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科书的思想和教育功能,例如,笔者在教学圆周率π的近似值时,首先是带领学生去探索π的历史,π是什么?从哪里来的?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南北朝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和学习信心,并帮助学生厘清概念,然后進一步了解祖冲之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产生对科学家们的崇敬之意,从而产生“我也要像他那么优秀”的想法。如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自然就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增强了。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笔者适时为学生创造一些答题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可以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能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旦形成这种氛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将更持久,并将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自发学习。因此,教师应重视数学教材的亮点,从一及百甚至千、万,将学生带进奥妙无穷的数学世界,并从中得到良好的品德修养。

三、巧用“错误资源”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

有错才会成长,有问题才有教育的意义。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是教学的宝贵资源。不要怕学生犯错,要让学生敢于犯错,在处理“错误”时,正是教师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机。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作为老师,不仅要诚实面对学生的错,更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巧用“错误资源”进行诚实教育,不怕失败,不怕犯错,有错则改,科学求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笔者在一次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百分数》时,将习题中的“66.7%”故意误写成“6.67%”,当时就有学生勇敢地指出来,笔者及时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并普及要认真对待小数点的知识。同样地,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了错误时,教师应该高兴而不是一味指责,因为这些都是通往成功和真理的必经之路。学习不是作秀,正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宝贵经验。在看似是错误的学习资源里,也许正是学生的思想智慧产生的火花,正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时机,谁能预料,也许学生的某次错误答案正是发现真理的时候呢?所以,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讨论性学习。在这个时候,老师也可以作一回“学生”,聆听“小老师”们的各种意见,参与思考和讨论,最后再来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团结合作的能力、勇于探索的能力。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团队意识强了、同学之间懂得相互尊重了、并懂得分享同学的成功了。这都是“无为而为”的教学成果。

四、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核心素养的目的,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用心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就能使学生接受“润物无声”的教育,照亮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感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进步,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相信,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抓住德育渗透点,是能实现学生们智育、德育的双重教育。在数学生本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言语出发,多开展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简洁、清晰、精炼的外在形式去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数学科德育渗透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从而自觉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S].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德育小学数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