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丕嫦
毕业出来工作已经第十三个年头了,回顾这些年来班主任的生活经历,与学生朝夕相处,从关注学生的言行到关注学生的爱好,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注学生的成长,笔者充分体会到做班主任的艰辛,但也享受了感化学生所带来的快乐。
在笔者还没有接现在这个班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小安这个学生了,听说他既不爱听好话,更别说批评了,纪律、品德非常不好。一天午饭时,他为了打游戏机连饭也不吃,就逃课跑到圩镇的游戏机室玩游戏。有个学生来告诉笔者,他知道后竟然动手打了那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学校是不允许学生中午私自外出的。事情无疑是恶劣的,批评能解决问题吗?别的老师都说他软硬不吃,面对这样的“坏学生”,该怎么办?笔者陷入了沉思。
一位老教师知道后,给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粒调皮的沙子闯进了一个蚌的体内,蚌痛苦地接纳了它的到来,然后以血肉之躯全身心地去包围它,温暖着那粒沙子。多年之后,那粒沙子成为了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做这只蚌,先包容孩子的调皮, 再去感化他。你还没有接触他就给他下了个‘坏学生定义,试问你又怎么能公平地对待他呢?”
听罢,笔者冷静地反思了一整夜。在教师的指点与帮助下,笔者决定摒弃以前的教育方式,对每一个学生都用一种信任的眼光去看待:相信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期待学生,期待每一个学生的转变。尤其是对一些“学困生”,不应该老是批评,应尽量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肯定他们的优点,给他们一点信任的阳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逐步让他们改变自己。于是,笔者想方设法了解他的情况:妈妈是个纺织工人,为了养活整个家,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无暇顾及;爸爸整天游手好闲,根本不顾他的生活和学习。父母的感情分裂造成了他“破罐子破摔”,不爱学习、经常故意撩同学打架,还不听老师的劝导,甚至在学校把老师关在车房……骂不成、打不得,老师和校长也拿他没办法。看着这些资料,笔者心里直打鼓:怎么办?批评都没用,谈心他会听吗?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他呢?看来短期内他应该不会有大的转变,由于有了心理准备,笔者也没有借这件事情直接批评他,而是避实就虚,以柔克刚,先软化了他再说。
于是,笔者找了平时经常跟他一起玩的同学聊天,知道他热爱体育,特别爱打乒乓球。从那以后,每当有体育课笔者就主动找他打球,时不时聊一两句。有时讲讲球技,说说打球的趣事,有时又給他讲讲学习的好处,让他把心多用在学习上。开始他对笔者一点都不信任,不愿多谈,有时还心不在焉,甚至冷漠得不屑一顾。看着那张顽固的脸,许多次笔者都想放弃,但想想选择教师的初心,想想教书育人的职责,再想想老教师讲的“那只温暖沙子的蚌”,又不甘放弃。时间慢慢地过去两个月了,他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学校要在元旦举行乒乓球比赛,同学们都很高兴,但是,笔者发现小安对这件事非常热心,他主动跑到办公室来,跟笔者讲班里哪些同学乒乓球打得好,哪些同学适合做啦啦队……这时,笔者发现他原来也在乎班集体荣誉的,就趁机表扬了他,并任命他全权负责组织比赛,他特别高兴。后来他渐渐地就对笔者说的话多起来了。看到他在比赛上他为班级争了不少荣誉,笔者心里暗想:哪有天生的“坏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优点,小安只是在成长中遇到了一些家庭问题才导致他的性格变成那样,以后更要多多地关心他、引导他。乒乓球比赛那天,他意外地拿到了冠军,并带领班级拿到了全校的第一名。当他拿着奖牌来给笔者报喜时,笔者情不自禁地摸着他的头说:“小安,你是个聪明学生,老师好喜欢你。如果你在学习上也有打球的这分拼劲,老师会更满意。”那天,我们聊了好多,走时他说:“老师,谢谢您信任我。以后我会尽量少惹你生气……”
从那以后,他似乎换了个人,不仅不良习惯少了,而且经常主动来问笔者问题。每次问完问题,他都会很有礼貌地说声“谢谢老师”。看着他离开办公室的身影,笔者感慨万千,常听专家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学生”。现在,笔者用自己的爱与坚持唤醒了小安的心,不求他以后是否变“珍珠”,但起码再也不是一粒调皮的“沙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笔者将自己的成长和教育连结在一起,用执着的信念和激情照亮学生们的求学之路,也点亮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希望之光。在教育这片芳草地上,笔者会继续摸索、奉献,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