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课程的现状及对策

2020-09-10 12:33韦还和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教学现状

[摘 要]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是涉农高校农学类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可扩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外文专业文献的阅读与写作以及国际交流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研究,提出了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创新、课程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强化专业外语师资力量、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高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业人才。

[关键词]农科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碳氮代谢解析水稻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生理机制”(31901448)

[作者简介]韦还和(1990—),男,江苏大丰人,博士,扬州大学农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稻栽培生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372-02[收稿日期] 2020-01-17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农业国际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这也对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1]。针对这一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内众多涉农高校相继开设了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这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农业科技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外文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的能力[2]。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受限于农科类学生的英语基础、授课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多重因素,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课堂效果与教学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

一、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从近几年农科类学生大学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和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来看,国内众多涉农高校的农科类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外语水平偏低,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一段英文语句的准确翻译以及正常的口语交流;此外,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部分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学起来比较吃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运用专业英语写作和交流的能力较为缺乏[4],这也是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教学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是一门以英语教学为特色的课程,不同于农学类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方法以及规律。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设置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因此,国内各农业类高等院校在该课程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仍多以本专业的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具备扎实的农学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前沿的研究进展,英语写作和表达能力上也具有相当的水平,但仍缺乏专业、系统的外语学习与教学经历,难以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对象选择合適的教学方法,导致农学类专业教师在《农科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一定的盲目性,难以达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目前,国内各涉农高校缺乏在农学领域较为公认的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教材,绝大部分专任老师在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大多采用的是自编教材,造成教学层次和教学方式良莠不齐。教学内容上以英文语句翻译、语法讲解为主,教学方法上仍以提问─学生回答─例题讲解形成展开,这种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合适的场合进行应用实践,不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农科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四)课程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已受到各农业类高校的普遍重视,但在考核方法上仍较为传统,多以学生翻译一篇农学方面的英文专业文献来评价与量化学生的课程成绩。这种方式较为灵活,教师在自身专业实践的基础上,选择一篇学习质量较高的农学类外文文献,初衷是依此提高学生农学专业知识与外文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学生并非认真阅读、学习与翻译,主要通过外文翻译软件协助完成外文的翻译,这与该考核方式的初衷背道而驰,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外语学习能力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是加强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此,农科类专业教师在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课程中在重视专业理论和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应适当结合趣味教学理念依此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扬州大学农学院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比如在讲授水稻籽粒灌浆与激素调控机理的英语文献时,针对学生对水稻籽粒灌浆概念模糊以及激素类型以及测定方法理解差等问题,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系统学习水稻籽粒动态过程以及各种激素测定方法,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记下了本次课程学习的众多关键词,如籽粒灌浆(Grain filling)、乙烯(ETH)、脱落酸(ABA)等等。通过类似的教学探索,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农科英语学习热情,课堂效果明显好转。

(二)强化专业外语师资力量

师资水平是切实有效提高农科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国内众多涉农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农科专任教师的外语水平:一是强化农业专业英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利用寒暑假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英语专场培训会,积极鼓励国内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去国外高校脱产进修,同时,鼓励有出国留学经历和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的中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二是积极引进在国外知名农业类高校与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可充分发挥海外优秀博士的专业化学术理念以及国际化视野格局,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也更贴近农科外语教学的要求。三是利用与国内外知名农业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的契机,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全英文研究性教学公开课。扬州大学农学院先后邀请了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全英文教学公开课的讲授,学生们上课气氛活跃,积极参与讨论,并在课后与老师交流、探讨学术知识,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三)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结合农科类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外语基础普遍偏差的实际,要想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须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一是改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环节。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说和会用,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增加学生的参与力度,可通过设置某一专题,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依此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参与中掌握农业科技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外文专业文献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二是根据农科类专业特点建立互联网+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师授课、学生学习、课程反馈、教师答疑等全过程,这样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情况,也便于其后的教学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提高课堂质量。

(四)完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教学课程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农科英语写作课程考核上,有其自身特点。在内容上,既要考核外语能力,又需考核农科专业知识;在评价方面,既要包含授课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评定,又要包含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三、结语

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应切实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提高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与写作和国际交流的能力。围绕课程培养目标,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涉农高等院校的农科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时代所需的农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昕,胡志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科研单位“走出去”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5):120-126.

[2]徐诗涛,蒋超男,于旭东,等.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农科专业特色的英语教改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6):255-258.

[3]龚大鑫,郭蕊莲.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农科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8):125-127+202.

[4]刘萍.农科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程适应能力的调查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73-76.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教学现状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