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素材 抓练笔 活思维 精准助推学生悦写

2020-09-10 12:35凌幼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2期
关键词:关注积累

凌幼芳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关注;积累;天使之笔;下锅之米;言有童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很多孩子一上习作课就感到头痛,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却写不出来。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纠结于字数,描写也总是干巴巴的,要不就是一些优美词藻的堆砌,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种悲哀。

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乐于作文,作文时眉飞色舞呢?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善于动笔,作文时畅所欲言呢?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笔头生花,从而拥有一支挥洒自如的天使之笔呢?

笔者认为写文章首先要会“读”。读即阅读,其次要会“看”。看即观察,任何写作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仔细地看,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观察还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内容,才能言之有物。再则要学会“想”。想即想象,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都会因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而不同,我们看到的是自然的、有限的世界,但我们的脑海里却可以有无穷想象的未来。因此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出好文章必不可少的法宝之一。最后要勤动笔。那么如何精准助推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呢?

一、关注课间生活,精准积累素材

部编语文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之一就是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写作的材料,无非来源与日常生活作中的所见所闻。比如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是抖空竹,课间我经常看到学生在玩各种技巧,上课铃声早响了,而他们还意犹未尽地在那儿高抛,各种花式抖空竹。很多时候老师免不了严厉训斥一番,甚至“收缴封锁”。其实,这些不就是绝佳的作文素材吗?我们要抓住良机,适当引导学生观察,从而使课间生活自觉地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库。

例如,在指导习作《记一次小游戏》时,我让学生现场表演抖空竹,并且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注意捕捉细节。孩子们跃跃欲试,于是高手上场了!精彩的空竹表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我让孩子们来写写你认为最精彩的动作!

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只见他右手向下一转,左手一提,空竹瞬间转起来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不一会儿,空竹越转越快,可他的双手却依旧有节奏地上下抖动着!突然,他双手一使劲,右手向反方向一转,用力往上抛,空竹便高高地飞向空中,哇,特别高!我真担心会掉下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他右脚向前一步,双手撑开,空竹稳稳地套在了线上,依然潇洒地旋转着。同学们纷纷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参加表演的学生这样写:“抖空竹,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我在同学们的注视下信心满满地来到表演区,拿出我的好伙伴“金轴空竹”,准备开场了。我先绕了两圈,向上一提,空竹便听话地转起来了,实在是太容易了!我按着节拍跨步继续抖,突然,右手滑了一下,空竹晃了几晃,我心中暗叫不好,要“死”了!我立刻改变力度,又快速绕了一圈,终于它又乖乖听话了!我轻轻舒了口气。接下来要表演高难度动作——高抛,我可不敢掉以轻心了!”

从学生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学生沉浸在自己喜爱的游戏时,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望。特别是亲身体验后让他们自由倾诉,放胆表达。当我们阅读这些气息清新、鲜活生动的文章时,你还用为学生无话可说而发愁吗?

二、抓住课堂练笔,精准寻找“下米之锅”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没有模仿,人类便不会有今天。清人余学成说:“学文之事,可授者规矩方圆,不可授者,心营意造。”我们模仿的是写法,是文章构成的一般形式,而不是抄袭。迁移性仿写符合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不过它讲究的是读与写的结合点和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的选择。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不应该游离于课文之外。在我们的许多课文中有许多的留白,我们老师若能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补充留白或续编课文,这样随机进行小练筆,就为学生提供了现成的“下米之锅”。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这种练笔始终紧扣于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教学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对“饱经风霜”的一词是这样处理的:

“呀”,课文学完了,于老师惊讶地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怎么忘了讲了呢?”

“不过,”于老师说,“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对课文中的这位冒着严寒,顶着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了解了,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岁,如果他才四十岁……请你们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画出来好吗?”

这是在于老师看似随机应变,实则是有意安排下的一个学生写的课堂练笔:

“这位车夫才三十多岁,可是看上去却象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他面色腊黄,颧骨很高,两只眼睛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布满了血丝,眼角爬满了鱼尾纹。嘴唇发白,裂开了几道血口子,灰白的头发乱蓬蓬的,连眉毛似乎都是灰白色的。”

这项小练笔,不仅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也练习了写人特的外貌,真是一箭双雕。

像这样的小练笔,使学生找到了“下锅之米”,也学生提供了展示写作才能的平台。

三、点燃思维火花,精准叙写童真语言。

学生写作最易犯的毛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叙述过程。写做菜,写得像菜谱,写事情就像记流水帐,行文之间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感受,使文章缺少打动人心的语句。

其实,作文和说话一样,是自然而然都发自内心的语言。作文应该回到生活的本真状态,应让学生不戴任何枷锁,“用童心记童言”,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真实世界的体验,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们做老师的应充分利用作文内容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设置一种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一种自由对话的氛围,通过师生的对话和讨论,相互启发,引导学生从自已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中发现写作素材,唤起他们的形象记忆,点燃他们的想象之花。

例如:在指导人教版八册语文中《美丽的校园》这篇习作时,我利用中餐后带学生去散步的机会,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校园四周,留意自己觉得最美的一处,和小伙伴聊聊。孩子们特别兴奋,三五一群,边走边聊,好不热闹!回来后,我让他们把自己刚才看到的,闻到的,和同学聊到的都记录下来。在放学排队回家时,我如法炮制,让学生在当天的随记本里继续记录自己的感受。

事后,一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傍晚,夕阳西下,天空中火红的云彩映红了整个校园,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的笑容,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了校园。不多时,老师也纷纷离开了学校,只留下空旷的操场、宁静的教学楼和一轮火红的落日。

夜晚出奇地宁静,花儿、小草和整座城市都沉睡了,只留下一城的欢乐与幸福……

或许我的校园不是最好的,但在我眼中,她是最美的!”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感觉,正是因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使这个片断成了色香味俱全的“满汉全席”。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广阔而迷人的天地里,他们的生活有纯真快乐,也有快乐苦恼,更有独特的情感和个性体验。我们做老师的关注了学生的课间生活,抓住了课堂练笔,就为他们提供了下米之锅,给了他们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学生慢慢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体会生活,让学生爱作文,善作文,悦作文。让我们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支“天使之笔”吧!

猜你喜欢
关注积累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