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细胞生物学课堂开展文献微阅读的可行性

2020-09-10 01:30胡宇飞彭海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胡宇飞 彭海峰

[摘 要] 英文文献阅读对提高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潜在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训练通常只面向研究生而非本科生。这一现象主要与本科生专业素养以及课堂教学学时等限制因素有关。通过对本科细胞生物学课堂开展文献微阅读,探讨将文献阅读的训练提前到本科生阶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献微阅读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短、教师引导以及理论与实际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用实例阐述了文献微阅读的课堂解读方法,以及学生通过英文文献微阅读所能获得的帮助。文献微阅读对其他生物学课堂教学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 文献微阅读;细胞生物学;实践式教学方式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本科细胞生物学外文文献阅读的课堂实践”(JG17118)

[作者简介] 胡宇飞(1975—),理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植物生殖研究;彭海峰      (1972—),农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稻育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333-02    [收稿日期] 2020-03-03

英文文献阅读是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对科学问题的判断力以及科学写作能力。英文文献阅读通常作为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内容之一[1],而本科生培养阶段却很少涉及。本科教学不重视文献阅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三点:(1)对于尚未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训练的本科生来说,文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艰深难懂;(2)专业的文献主要由英文撰写,学生不适应英文的专业文献阅读;(3)限于课时不足,教师无法安排课堂时间进行相关训练。

基于以上情况,作者结合所授的本科细胞生物学课程开展了课堂文献微阅读活动,并探讨其可行性。文献微阅读是指在理论课堂安排十分钟时间,教师结合课堂知识点对精选文献的摘要进行讲解的阅读方式。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短,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2)教师引导,本科生容易接受和理解;(3)理论知识与科研实际相结合。微阅读兼顾了课堂学时、学生的专业基础,对培养本科学生的专业素养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的选择及阅读安排

(一)文献选择的标准

由于文献微阅读面向的是本科生并且时间只有十分钟,所以文献的选择十分重要。笔者建议文献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两个标准:(1)文献与理论课所授知识点有关,通常为上次课程相关内容。如此安排能够让学生对已学知识点体会更深刻,更加深理解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2)文献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文章或近年的新进展。

(二)微阅读的安排

每次课程(按两个学时计)的前十分钟为文献微阅读时间。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程调整为每次课或隔次进行。这样的训练强度对于达到设定的教學目标是适当的。为了让学生对所讲内容有所准备,文献内容在课前布置。

二、文献微阅读的解读要点

微阅读包括论文的题目及摘要部分。摘要通常包括提出问题(背景)、解决问题(实验内容和方法)、实验结果及意义等四个部分。教师需要结合各部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实验内容部分对于学生可能略显抽象;学生对结果和意义部分可能难以体会其重要性。讲解的一个技巧是抓住摘要中的关键词。

1.问题提出部分是微阅读的重中之重。该部分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体会如何在科学研究中寻找到重要的科学问题以及提高对科学问题的判断和鉴赏能力。这部分的讲解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出发。

2.解决问题部分涉及实验设计及具体实验技术方法。由于本科生没有足够的实验经验,所以对这一部分最难理解。这需要老师对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所用方法的原理做简明扼要的解释。除了解释思路和方法原理之外,还可以对该方法的必要性或创新性做出说明。必要性体现了实验设计思路的严谨,所用技术方法是解决论文关键问题的必要手段;创新性强调的是该思路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区别。方法创新往往是科学问题得以解决的主要原因。

3.结果发现及意义部分需要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结果的重要意义。

4.通过微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进行科技写作。微阅读涉及论文题目以及摘要,尽管篇幅短,但却是高度浓缩的论文精华。在微阅读讲解中可以解析论文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专业词语的使用。

三、文献微阅读例证

我们选择一篇有关超高分辨率光学显微成像的经典工作对微阅读的解读要点进行示范[2]。该论文提出的photoactivate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将传统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拓展至纳米尺度。解读要点如下。

1.与课堂相关知识点: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3]。

2.关键词:nanometer spatial resolution、photoactivatable fluorescent protein、bleached、assembled、photoactivated localization microscopy。

3.背景介绍及问题的提出。题目中的Fluorescent Proteins以及Nanometer Resolution两个概念分别对应课堂知识点fluorescent probe(荧光探针)和Resolution Limit (分辨极限)。题目已经把论文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点出:如何突破光学显微镜成像(optically imaging)的阿贝极限[4,5]。optically imaging强调光学成像,而非电子成像;nanometer 强调该方法突破经典光学显微镜的微米尺度micrometer;spatial resolution强调的是空间分辨率,而非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

4.问题的解决。由于本论文属于技术革新方面的工作,教师需要对技术原理进行介绍。解读时可以结合关键词photoactivatable fluorescent protein、bleached以及assembled展开。教师在此篇示范微阅读中希望学生体会到:经典问题与前沿技术的结合,以及技术对于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四、结语

如何适应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本科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方式难以胜任这一要求。一方面,由于本科生缺少科研经历,仅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往往使得学生对真实的科研存在很大的误解。另一方面,教师受限于课堂时间不够,难以开展其他方面的拓展训练。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拓展训练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难题[5]。

在教师指引下的课堂文献微阅读可以实现以下教学目的:结合已有的知识点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科研工作,领会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性;提高文献阅读的技巧,为将来科学写作奠定基础。本文仅以细胞生物学课堂为例,相应的方法在其他生物学课堂中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尹伊秋,阮楠,王思敏.浅论理工类硕士研究生英文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5):141-143.

[2]BETZIG E,PATTERSON G H,SOUGRAT R et al.Imaging Intracellular Fluorescent Proteins at Nanometer Resolution [J].Science,2006,313(5793):1642-1645.

[3]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1-33.

[4]ALBERTS B,JOHNSON A,LEWIS J et a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M].6th ed.New York:Garland Science,2015.Preface.

[5]王骏飞,李璐,曾嵘,杨阳.新形势下高校多样化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学,2019(39):46-47.

猜你喜欢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群落层面的知识进化模型
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智能手机实现细胞生物学实验显微成像互动教学研究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
隐性资源在“细胞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