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沟通机制研究

2020-09-10 07:44彭琴
财会学习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领导干部

彭琴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具有监督、约束和激励作用。在一定审核沟通机制内,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被审计部门及相关人员之间能建立互信关系。有效的沟通机制能促进审计双方的理解与配合,提高审计效率。本文将围绕经济责任审计沟通机制展开研究。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沟通

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审核沟通机制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职能的前提。本文将围绕经济责任审计沟通机制展开研究。

一、审计沟通

审计沟通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为目标,与有关人员进行的交往联系活动。审计沟通包括个人沟通和组织沟通;沟通对象包括被审单位管理层及其上级机关;机构内部机关;被审单位相关外部机关以及各类相关人员。审计沟通以建立审计双方互信关系,增进彼此理解、交流与配合,提升审计效率为目标。

二、经济责任审计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本职岗位上的财政、财务收支或其他经济活动的履职情况审查。它由早期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查制度发展而来。核心内容是审计评价,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有监督、约束和激励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为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决策基础,是对国企人员选拔、监督和评价的特有审计种类。

(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中应承担的直接、主管和领导责任,关注领导干部任期内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应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履职情况等。

(三)經济责任审计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企人员选拔、监督和评价的特有审计种类;核心内容是审计评价。其在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预防和治理腐败,落实政策部署和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类型的责任审核具有以下特点。

1.审计人员为财务、党政“双精”型复合人才

经济责任审计以常规审计为基础,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职权履职情况展开,审计对象涉及党政领导干部。审计人员既要熟悉财政法规、财务审计知识,也要对不同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解,熟悉干部管理、监督政策,在审计处理中能较好把握有关审计原则和标准。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背景下,如何运用专业技能合理评判领导干部的履职状况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挑战。

2.审计对象是对“人”的监督

财务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事”为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审计借助于对“事”的监督来贯彻落实对“人”的监督。审计直接目标是评价领导人员的个人经济责任。在常规审计基础上,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围绕单位部门和企业领导人的经济决策、管理权和政策执行、监督权以及廉政建设等“三权一廉”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相比于一般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牵涉更多人事关系,面临的审计环境更复杂,难度更大。

3.服务于干部管理部门

经济责任审计以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审计申请书或委托书为立项前提,审计服务对象以干部管理监督部门为主。审计目的是客观评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履职情况,有效进行廉政监督,夯实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决策基础。审计服务目的标明,只有在特定期限内展开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实现服务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较强。

4.内部控制评价是必经程序

审计人员围绕内部环境、控制活动流程、信息沟通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等内部控制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作全面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将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和方向;通过流程图、测试等方式,审计人员能检查出内控制度的有效遵循情况;通过与内控规律对比分析,审计人员能发现实际履职情况与常规数据间的差异,辨别出被审材料数据的真伪,揭示企业执行层潜在风险,为领导人员的履职情况做初步判断,提升审计效率。

三、经济责任审计之工作缺陷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缺陷,包括执行环境缺陷与执行能力缺陷两方面。其中执行环境缺陷具体表现为:先离任后审计;缺失科学评判标准。执行能力缺陷具体表现为:审计评判依据不足;审计报告表述不规范。

(一)先离任后审计

我国行政体系尚未形成经济审计气候,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滞后。领导干部的任用依据多样,其中以“政治审核”为主。尽管我国目前已在大力推广经济责任审核,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评价体制,但经济责任审核在现实中并非必需项目。部分审计活动安排在领导干部调离、升迁之后。审计评价及审计报告对离任领导约束不强。这就导致被审计单位和历任领导干部不重视审计工作,并有隐瞒、拖延、提供假材料甚至操控经济责任审核等现象发生。

(二)缺失科学评判标准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明晰、系统、科学的经济责任审核评判指标。由于起步晚,实施环境不理想,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投入与研究不足,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建设发展滞后。现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仍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概念阶段,评判指标过于笼统,评价过程过于格式化,审计层次混乱,审计评判推进缓慢,审计结果时效性不强。评判标准不合理、相关性不高造成审计结果不全面,准确性差,审计评价令人难以信服。理论建设缺失限制了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活动展开,不利于该类型审计活动现实环境建设。

(三)审计评判依据不足

经济责任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现有人才队伍未能满足实际作业技术要求。在经济责任审核过程中,囿于一般财务审核经验,审核人员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价以领导干部任内企业业绩指标为主,关注于企业财务收益真实性、合法性,对经济效益好坏和管理评价较少,忽视了领导干部在企业领导岗位上由经济责任产生的综合影响和责任担当。由于国有企业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相比担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活动早已超出以盈利性为主的定量指标范围。

(四)审计报告表述不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具有内在逻辑,呈现特定系统性和规范性。它服务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评价,评价过程强调以事实为根据。在现有经济责任审计中,囿于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其审计报告表述不规范,审计评价语言浮夸,报告句式冗长拖沓,滥用修辞现象普遍。审计报告空话、套话连篇严重影响了审计评价的专业度、权威度。

四、构建审计沟通机制

(一)明确审计沟通基本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准备、实施、终结和后续四个阶段。相应的沟通活动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成立审计组、审前调查、编制方案和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审计实施阶段进点会沟通、审计材料沟通、审计证据沟通和审计底稿沟通等;审计终结阶段就审计概况、依据、结论、意见和建议进行的讨论交流以及在正式报告形成前编制审计报告征询意见稿沟通;后续审计沟通指审计机构为跟踪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的审查评价活动。

(二)重视审计规划

审计部门在设计、实施审查作业时,应注意规避审计活动中常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升审计活动的专业度、权威度。

1.严肃审计过程,坚持先审后离原则

坚持先审评后离任原则,审计部门要联合组织、人事、纪委等部门,通过有效协调配合,依次按计划、实施、考核、监督和查处等流程,逐步形成评审报告,并将评审报告结果用作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2.明确评审标准,提高评价科学度

参照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企业、部门规章,行业指标等强制性指标制定明确评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等经济指标,并考虑企业肩负的社会职能,全面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状况,提升评价科学度。

3.谨慎取证,客观评价

评审过程以确凿事实为依据,定性准确,措辞恰当;对超出经济责任范围、审计人员无法取证的事项不予评价;尽可能披露定量证据,以定性表述为主;审查材料与审查结果具有因果关系;能通过复核手段减少审计风险。

4.规范表述

审计表述语言庄重平实,用确切、简练、标准的书面语,措辞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规范使用中文简称和外文缩略词;文体格式符合公文要求。

(三)善用审计沟通技巧

审计操作过程中,善用沟通技巧,能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

1.策划技巧

内部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指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在本职岗位上的财政、财务收支或其他经济活动的履职情况审查。作为内部部门管理机构之一,应积极建设本部门业务,开展各部门、各岗位信息收集制度化、内容系统化、传递规范化、处理网络化工作,使经济责任考核成为一个动态过程,及时服务于领导干部的岗位履职工作。

2.倾听技巧

在审核各个环节,审计人员要学会倾听。专注、耐心、深入理解式审核收集的材料信息;全面理解发言者所表达的信息,多听少说,并给予积极反馈;注意提取沟通过程有效信息;多形式进行审查、访谈,在和睦氛围下逐步摸清被审计干部、被审查单位内部真实情况。

3.发问技巧

全面系统了解被审查单位经营背景,充分运用政策法规、行业指标确立被审查干部的履职评审指标;与被审查单位有关人员、领导干部交流、提问时尽量提出引导性问题;设计的问题避免太专业或太生硬,避免误解或引起不舒服;针对重点方面,审计人员不失时机巧妙发问,发散挖掘关键事项疑点,寻找问题突破口,并在沟通后及时梳理作好记录;对关键信息的确认必须保留好记录,如邮件、访谈记录签名等。

4.观察技巧

访问或调查问题时,重点关注审计关键问题时被访问者的表达及眼神、动作的细微变化。一旦双方视线发生不舒服对视和交流,肢体的懒散,或者表现出无所谓、厌倦或者无聊的表情都会影响谈话效果。

5.同理心技巧

沟通中保持平等态度,一切以确切证据为审核前提,不卑不亢;在审核、听取被审计部门、被审查领导干部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其解释的合理性,引导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重视事实和现状;搁置理解上的分歧,不做无谓争论,并且站在组织立场上理解问题,确保客观公正原则。

结语

本文围绕经济责任审计沟通机制展开了研究,界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特征,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实践构建起审计沟通机制,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相信通过持续有效的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沟通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其他事项在不久的将来将获得长足突破。

参考文献

[1]曹曦子.浅谈对审计沟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的认识[J].商讯,2019(18):77–78.

[2]高桂红.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中沟通事项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36):168–169.

[3]韩晓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1):168–169.

[4]唐厚燕.浅析内部控制评价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影响[J].纳税,2019(19):204–205.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领导干部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部审计:基于监督的增值功能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再思考
加强干部考德 注重领导干部德行建设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