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丽
(闽江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虽然”和“即使”是两个高频使用的连词,也常被视作一对具有互补性的连词,分别代表据实让步和虚拟让步,据实让步句以“虽然p,但是q”为代表,虚拟让步句“即使p,也q”为代表。将虚实作为这两个词的重要区别,这种看法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如《现代汉语通论》(2016)认为,像“尚春兰先生虽然不再登台演出了,但是早起练功吊嗓子的习惯没有改。”两个分句是“事实让步—转折”关系。而像“即使你住在深山老林,也能感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分句之间是“假设让步—转折”关系。[1]我们再来看HSK 动态语料库中的一个句子:
(1)香烟即使其形很小,只是两寸多长(,)但其影响对每个人确(却)是不小。
句子中的“即使”被改为“虽然”,推测其原因,可能语料加工者认为“香烟其形很小,只是两寸多长”是事实,并非假设、虚拟的情况,句中的让步连词应该用“虽然”,又或者觉得“虽然……但”的搭配更为常见。而实际上这个句子用“即使”,丝毫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及上下文的连贯性,在语法层面也没有问题,可不用改动。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意识到单纯用“实让”和“虚让”对“虽然”和“即使”进行区隔,未免过于简单化,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不只是体现在虚实上。鉴于二者连接的常见句式是“虽然A,但是B”和“即使A,也B”,本文将主要围绕这两个常见句式对“虽然”和“即使”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随着研究的不继深入,学者们发现“虽然”和“即使”的虚实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存在交集的。
刘百顺对“虽然”在近代汉语里的表假设让步的情况有过关注,他从元明清白话小说中找到“虽然”表假设让步的例句数十例。[2]倪涛对现代汉语中“虽然”表示虚让的情况也有过讨论,他通过对“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大世界”语料库的检索,得“虽然”表假设让步的例句27 例。[3]从例句数量可以看出,不管在近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虽然”表示假设让步的用法都是比较少见的,倪涛对“虽然A,但是B”“具有非实言的语表形式,但从意义来看,其逻辑基础和表意重心仍是实言的。”的判断也是客观、准确的。
邢福义将“即使”句分为“即使”假言句和“即使”实言句。[4]池昌海、凌瑜对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随机抽取的500 条语例进行统计,发现“即使A,也B”句中,A 是否表假设不明确的有160 条,明确表事实的有157 条,二者加合占比63.4%。[5]在表示事实让步和假设让步的问题上,“即使……也”的句式表现出了较强的跨界性,根据池昌海的统计数据,157(事实让步):183(假设让步)这一非常接近的分布比例看,甚至将“即使”的用法描述为主要表示“假设让步”都是不恰当的,而应将之描述为既可表示事实让步又可表示假设让步。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即使”表示事实让步和假设让步的比例相当接近,但在人们的感性认知中,“即使A,也B”的逻辑基础和表意重心还是偏向于虚言的,如果A 还未成为事实,人们基本会选择“即使”而非“虽然”。反之,在没有语境提示的前提下,“即使A”中的A 通常会被认定为还未发生的、虚拟的事件。
“虽然A,但是B”与“即使A,也B”有时能互相替换,有时不能。当然,即使能够替换,替换也必然带来句子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层面的微妙变化。接下来,我们暂且不考虑变化,仅考察二者的互相替换情况。
不论是“虽然A,但是B”还是“即使A,也B”,“A”和“B”都存在着相反、相对或补充说明关系等,也就是转折逻辑语义关系。“虽然……但是”一般被视作现代汉语中典型的表示转折关系的标志,其实“即使……也”也同样意味着转折。关于转折,谭方方将转折分为“典型对比型、因果违逆型、论点争论型、内容更正型、限制补充型、情状意外型”6 个类型。[6]我们根据这一分类体系,将“虽然A,但是B”、“即使A,也B”进行细分,得见四种转折类型:典型对比型、因果违逆型、论点争论型和限制补充型。
1.典型对比型
A 和B 不存在因果或条件、结果逻辑关系,仅为单纯的对比,A 和B 中常含有表示相反或相对意义的词语。
(2)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年代,但是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的出现却相对较晚。(CCL①)
(2’)即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年代,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的出现也相对较晚。
(3)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即使现在很有成就,日后也注定会落魄衰败!(360doc 个人图书馆)
(3’)不懂这个道理的人,虽然现在很有成就,但是日后注定会落魄衰败!
例(2)是对不同的对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与“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出现时间的早晚进行对比。例(3)则是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段的境况进行对比,“很远的年代”与“较晚”“很有成就”和“落魄衰败”构成反义词语。二者可互换,而且句子的合格度好。
2.因果违逆型
结合人们的背景知识等,按预期A 会导致结果-B,而句子中的B 却正好与预期相反。A和B 之间既有原因和结果或者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又有转折关系。
(4)虽然各国货币供应多,但目前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却都在2%至3%左右,这说明货币供应多得有因。(CCL)
(4’)即使各国货币供应多,目前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却也都在2%至3%左右,这说明货币供应多得有因。
(5)即使《纽约时报》不喜欢我的饭店,也阻挡不了它今后的成功。(西德尼·谢尔顿《命运之星》)
(5’)虽然《纽约时报》不喜欢我的饭店,但是阻挡不了它今后的成功。
根据经济学的规律,货币供应增多会带来经济的通货膨胀,供应量越多,通货膨胀率越高,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说话者根据常识,结合各国货币供应量多的情势判断,通货膨胀率应比较高,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却只有较低的2%至3%,与说话者的预期相反。《纽约时报》有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报上刊登了对饭店的负面评价,一般认为对饭店的发展将大大不利,不要说成功,可能会因此倒闭,但是B 呈现的却是“阻挡不了它今后的成功”,形成逆向因果关系。这类句子“虽然A,但B”和“即使A,也B”可相互替换,而且句子合格度高。
3.限制补充型
A 和B 之间既不存在对比关系,也不存在因果违逆关系,B 是对A 的补充、修正等,使句子的表达更严谨、准确。
(6)虽然在他之前有人写过外交史,但从未有人像他那样从基础工作做起。(CCL)
(6’)即使在他之前有人写过外交史,也从未有人像他那样从基础工作做起。
(7)钢的又怎么了,我一定会做一把,即使不完全一样,也差不离儿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7’)钢的又怎么了,我一定会做一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差不离儿的。
例(6)中A 告诉人们已经有人在他之前写过外交史,B 补充说明像他那样从基础工作做起的还未曾有过。例(7)中的B 则是进一步补充说明二者的相似度高。“虽然A,但是B”和“即使A,也B”也可双向替换。
4.论点争论型
A 和B 围绕某一论点展开,A 和B 分别对论点持相左的意见。
(8)NEC 的事业目前虽然很“火”,但它也有致命的弱点。(CCL)
(8’)NEC 的事业目前即使很“火”,它也有致命的弱点。
(9)油是根据变速箱的结构和材料特殊配制的,……其他品牌的油即使质量很好,也未必适用。(新浪微博)
(9’)油是根据变速箱的结构和材料特殊配制的,……其他品牌的油虽然质量很好,但是未必适用。
例(8)对于“NEC 的事业”,A 说的是“很火”,B 说的是“有致命的弱点”,A 和B 可视作对“是否参NEC 事业”论点的争论,A 呈现的是正面的意见,B 呈现的是负面的意见。例(9)“质量很好”和“未必适用”说的都是事实,都对“是否使用其它品牌的油”产生影响。依据A,可推理出“可以使用其它品牌的油”;依据B,则推理出“不可使用其它品牌的油”,由A 和B 推理出的结论是相背的。这一转折类型的“虽然”句和“即使”句仍可互换,而且合格度高。
综上,从转折的类型来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转折,“虽然A,但是B”和“即使A,也B”都可以实现互换。
正如前文所述,“虽然”句和“即使”句既可表实让,也可表虚让。在此,我们不妨探讨一下虚实视角下二者的替换情况。
1.“虽然A,但是B”
(10)当时的根据地和解放区,虽然生活十分艰苦,经济十分困难,但是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共努力,在实施义务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上,还是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与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CCL)
(11)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转引自倪涛《非实言类“虽然”句的多维分析》)
根据我们的背景知识,例(10)中当时根据地和解放区“生活十分艰若,经济十分困难”是事实,在这个“虽然A,但是B”的结构中,A 是事实,“虽然A”表示实让。而例(11)在语境和相关语汇的提示下,我们知道它说的是未来假设的情况,“虽然A”表示虚让。不管是表示实让的还是虚让的“虽然A,但是B”都可以被替换成“即使A,也B”,而且句子的合格度好。
2.“即使A,也B”
(12)第一家中外合资特大型零售企业——浦东第一八佰伴也“破产”了;……即使八佰伴集团破产了,也并非意味着所有海外投资企业的破产。(BCC②)
(13)对教师职业缺乏认识,不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不安心从教,即使满腹经纶,才智过人,也难以做好教师工作,更谈不上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CCL)
(14)其实不要说他当时是在病中,即使不在病中,他可能也一样会批示的,因为这是件好事,也确实是当时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大事,何况还有严书记和市委书记的一致赞同?(张平《抉择》)
(15)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即使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搜狐网)
从“即使”句中“A”的虚实来看,例(12)到例(15)囊括了三种类型:a.表实让,例(12)中上海的八佰伴破产已是事实,所以“即使A”是明确的实让,可为“虽然……但是”替换;b.表实让、虚让不明确,例(13)中对教师职业缺乏认识,不安心从教的人,他有可能“满腹经纶,才智过人”,也有可能并非“满腹经纶,才智过人”,“即使A”可能是实让,也可能为虚让,它也可以为“虽然,但是”替换,替换后,A 从虚实不定转向实言;c.表虚让,“即使A”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确定其表虚让:一是通过语境,如例(14)“即使”后所带的“不在病中”肯定并非实际情况,因为前文提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他当时是在病中”;二是“即使A”表示夸张让步,即A所描述的情况,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成为出现或者发生,如例(15)中“天上下刀子”的情况只可能是一种极端情势的假设。“即使A”明确表示虚让时,不能替换为“虽然,但是”,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虽然”的表意重心还是落在实让上。
“虽然A,但是B”只可能是复句,而“即使A,也B”则既可能是复句,也可能是单句。单句中,“即使A”中的A 通常为主语,或是表示处所或时间的介词短语,充当句首状语。单句中的A 与B 之间不存在条件、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
(16)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民航业也并非生活必需品。(CCL)
(17)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CCL)
(18)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BCC)
当“即使A,也B”为单句时,不能被“虽然A,但是B”替换。
总之,“即使”与“虽然”相比,适用范围更广、替换能力更强。从转折类型看,“即使A,也B”和“虽然A,但是B”所覆盖的转折类型,均可实现双向替换。从实让和虚让角度上看,不管“虽然A”表示是实让还是虚让,皆可被“即使”替换;“即使A”只有在表示虚让或是虚实不明确的情况下,才可为“虽然”所替换;而当“即使A”明确表示虚让时,一般不可为“虽然”替换。“即使A,也B”为单句时也不能被替换。
“虽然”句与“即使”句有颇高的可替换概率,说明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可是在替换后,句子无论在句法、语义还是语用层面都会发生变化,这也直接表明它们又是存在差异的。我们接下来主要讨论它们之间的一个相同点和两个不同点。
在逆向因果型的“虽然”句和“即使”句中,A 为让步项,每个A 又都有让步前项。如:
(19)众所周知,在中国,一个毕业大学生,即使是一本大学毕业的,找工作也不简单,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CCL)
例(19)中的让步项A 是一本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让步前项是“其他的”,根据我们的常识不难知道“其他的”指的是什么。A 和它的让步前项构成一个有序的集合体,我们暂且称之为“让步集合体”。求职者根据毕业院校的层次、学历的高低形成一个有序的集合体:
让步集合体中的成员根据可实现B 的可能性的强度构成一个量级,A 往往位于可能性强度最低的一端。依据人们普遍的认知,学历越高,找工作越容易,毕业的院校越是有名、排名越是靠前,找工作越容易,反之越难。在这个有序集合体中,从A 到A4,A 位于可能性最低的一端,越是往下,可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既然处于可能性强度最低的A 都能够产生B 的结论,让步集合体中可能性较高的让步前项较之A 更可能导致B 的结果。“即使”句在肯定由A 而B成立的同时,也暗示了由让步集体中的其它任何一个成员而B 一定也是成立的。
而“虽然A,但是B”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如:
(20)我国婚姻法有关离婚财产分割的四项原则规定虽然考虑了离婚当事人的利益,体现了保护子女和妇女利益,但是,由于缺乏统领性的公平原则,在实施中会出现难以落实和顾此失彼的情况。(CCL)
这个句子的让步项和让步前项也构成了一个让步集合体:
A.我国的婚姻法考虑了离婚当事人的利益,体现了保护子女和妇女利益。
A1.我国的婚姻法在较大程度上考虑了离婚当事人的利益,体现了保护子女和妇女利益。
A2.我国的婚姻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离婚当事人的利益,体现了保护子女和妇女利益。
……
An.我国的婚姻法没有考虑离婚当事人的利益,没有体现保护子女和妇女利益。
同样地,只要A“我国的婚姻法考虑了离婚当事人的利益,体现了保护子女和妇女利益”与B“在实施中会出现难以落实和顾此失彼的情况”的逆向因果关系是成立的,我们就可以推理出让步前项与B 关系的成立。
聂仁发认为“即使……也”句式实际包括4个小句,其语义结构可以描述为:“A,B;即使C,也D(A-B 蕴涵关系,A-C 让步关系,B-D 类同关系,C-D 转折关系)。”[7]“虽然……但是”句式也同样可以分析为4 个小句,其语义结构为:A,B;虽然C,但是D(A 和B 为因果或条件、结果的蕴涵关系,A-C 类同关系,B-D 转折关系,C-D 转折关系)。
(21)在政府组织的“无缝隙对接”的救灾体制中,即使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专家队伍也迟迟找不到进入灾区的进口。(CCL)
我们将这个句子的关联词语做一下替换:
(21’)在政府组织的“无缝隙对接”的救灾体制中,虽然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但是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专家队伍迟迟找不到进入灾区的进口。
我们对例(21)进行解构,如下:A:没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B: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专家队伍会迟迟找不到进入灾区的进口。C: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D: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专家队伍也迟迟找不到进入灾区的进口。而例(21’)的解构应为:A: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B: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专家队伍会找到进入灾区的进口。C: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D: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专家队伍迟迟找不到进入灾区的进口。
例(21)蕴涵的三段论的逻辑推理前提:
如果没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那么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专家队伍迟迟找不到进入灾区的进口。(大前提)
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小前提)
例(21’)蕴涵的三段论的逻辑推理前提:
如果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那么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的专家队伍能顺利地找到进入灾区的进口。(大前提)
有民政部相关司局的支持(小前提)
因此“即使A,也B”的预设是“如果非A,那么B”,“虽然A,但B”的预设是“如果A,那么非B”。
有的句子,选用“虽然”和“即使”皆可,但说话者却选择了“即使”,这背后有着“礼貌”因素的考虑。
(22)有一天,他在街头偶然遇见一个怀孕的不幸女子,便把她带回家做模特儿,……最后,他写信给她:“再见吧,我虽不相信你会改邪归正,但你至少要诚实,即使你不过是个不幸的妓女,只要有了孩子,你就是一位真正的母亲。”(CCL)
(23)为什么很多港台老一辈艺人即使是学历不高,也能讲话很得体?(豆瓣)
这里的“虽然A”和“即使A”都表示事实让步,用“即使”要比“虽然”更“礼貌”。Brown &Levinson(1978)提出面子保全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有两种面子:即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 极 面子(positive face)。周凌、张绍杰根据汉语的文化特性,对“面子理论”进行了重新建构,提出“积极评价面子”和“消极评价面子”,认为“在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约束或影响下,交际个体期望被接受、被认同或被赞赏的正面或积极评价面子”“希望被拒绝、被否认或不被认同的负面或消极评价面子。”[8]靠出卖身体为生的妓女,古今中外,在任何文化中,都位于社会的最底层;在中国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中,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低学历也是让人觉得“没面子”的因素。上面两个例句中的“A”不管是妓女还是低学历都属于负面或消极评价面子,从礼貌原则来看,说话人为了顾及听话人的面子,尽量做到“礼貌”,通常要让自己的表达更含蓄、委婉。而使所说的“不好听”的话语不那么“刺耳”,这里运用的方法是实话虚说。“虽然”虽可用于虚让句,但需要有特定的语境及相关词语的配合,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自然地将“虽然A”解读为实让,它是以实言为主;而“即使”的情况正相反,虽然其可用于实让、虚让,且频率均不低,但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看到“即使”还是倾向于将之认定为虚让。“虽然A”和“即使A”,A 都是事实的情况下,“虽然A”给人的感觉比“即使A”更实,说话者将“虽然”替换为“即使”,以“虚”代“实”,在真实性上予以弱化,以达到“礼貌”效果。
“虽然”和“即使”异中存同,同中有异,功能上、意义上有交叉、重叠之处,又有自己的特性,对它们进行微观、细致的对比研究不仅对汉语的本体研究有所裨益,而且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开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注释:
①例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②例句来自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BCC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