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不能总是“不惜一切代价”

2020-09-10 05:2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8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急诊室现代医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不久前,我在急诊室碰到这么一个病例,引起了我的思考。

这是一位95岁的老太太,因胃部肿瘤晚期入院。老人家消瘦、有胸腹水,是肿瘤恶液质的表现。由于并发肺部感染,高热、气促。值班医生将老太太的病情告知家属,并明确指出预后不佳。老太太的几位子女商量后,还是一再表示一定要全力抢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值班医生马上给与吸氧,使用抗菌谱最广的抗生素。考虑到霉菌感染的可能性,又用上了高档抗真菌药物。祛痰、补液、抗心力衰竭……一系列治疗措施多管齐下。

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在急诊室反复发生着。对我这个有10多年急诊一线工作经历的医生来说,也是太熟悉、太平常的一幕。我不知道老太太此后的病情进展,但不外乎两种结局:或者在监护室拖延几天或者几周后,耗费了大量医疗资源仍然救治无效死亡;或者这次被成功救回,几周或一两个月后,老太太又被送到急诊抢救室,重复着上一次的抢救全程,之后最终有一次是因救治无效而死亡。

不管哪种结局,如果以“生还是死”作为评判标准,那医学始终是失败的、无力的,没有人可以依靠现代医学而长生不死。

生老病死,就如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的客观规律。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面对疾病和死亡时,人们却往往丢失了理智。对医学寄望过高,似乎现代医学无所不能,总能起死回生。

可事实上,医学能做的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多数疾病是治不好的。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面对疾病一味求治,甚至陷入迷信和怨怼的深渊,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医学跟自然科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医生面对的是病人,是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每个机体都有其特殊性,也意味很多医学结果无法重复验证。这是医学的复杂性,也是医学的魅力所在。总之,医学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重复性,医学的每一次治疗,后果均很难预测,在某人身上可能是手到病除,在其他人身上则可能是雪上加霜。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疾病和死亡。如果我们认清了疾病的本来面目,理解了医学的复杂性与局限性,懂得医生的有心无力,也许,看病的体验就不会变得那么糟糕。

其一,尊重生命。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客观规律,人类生命的终极目标在于尽享天年,不是要长命百岁。通俗地说,命中注定活到80岁的,就好好活80年,而不要由于疲劳、忧虑、疾病只活了79岁,也不要因气管插管、留置导尿、人工呼吸等苟延残喘活到81岁。生命无论长短,关键在于精彩。如果没有正确的生命观,一旦患病,要么顷刻被击倒,要么不惜一切求治,人生的意义难免要模糊。

其二、尊重疾病。承认疾病的存在,学会和疾病和睦相处。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我们应该客观对待疾病,不卑不亢,和睦相处,长期共存。对待恶性肿瘤尤其如此。如果你知道我们人体内的红细胞每120天要全部换一次,体内长期有上千上万的肿瘤细胞,又不断地产生成千上万新的肿瘤细胞,你就会明白,企图用药物杀灭全部肿瘤细胞是多么的可笑。

其三,尊重环境。我们生活的环境,可能一时无法改变,就学会去适应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冬天到了,就添衣服;夏天到了,就纳凉,顺其自然。而温暖的、人文的、尊重自然规律的医学环境,不光需要有人文精神的医生,也需要拥有科学就医观的患者来维护。让医学做它能做到的,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这样,医学和人类才能各得其所。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急诊室现代医学
病人来啦,快抢救
对在急诊室接受治疗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打的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如何学好语文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市场经济理论
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