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
从小就听奶奶讲我们锦州有一座最高的古塔—— 广济寺塔。长大后了解了古塔的历史,为家乡锦州感到非常骄傲。上了大学离开家乡多年,至今仍不忘广济寺塔。
锦州为辽西重地,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首创锦州地名。不足百年时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三年,在锦州树立起一座八角十三级密檐塔,这就是现立于古塔公园内高大的锦州大广济寺塔,俗称锦州古塔。塔因寺而得名。广济寺塔高矗于古城之中,每当黄昏寒鸦复巢,因而又素有“古塔昏鸦”之美誉,成为锦州八景之一。如今鸦去燕来,不减当年情趣,被评为新十佳景之一“古塔朝晖”,成为省市的重点文化旅游地标。广济寺塔体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是锦州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广济寺塔周围有广济寺、天后宫、昭公祠、观音阁等古建筑群,是中国传统的塔寺合一的古建筑。2001年6月,该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寺塔始建于辽代。据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抚文贵撰)载: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琏曾写过《塔记》: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是一座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历经900多年风吹雨蚀及战火摧残,广济寺塔严重风化损毁。塔檐每层各角原来都有楠木挑梁,上托檐角,下缀铜铃,多已脱落,仅西北角还剩11根。塔顶在永乐年间战争中被明军用火炮打落。塔上砖雕的梁、柱、斗拱和花饰等也多半脱落,原高63米,残高57.2米。广济寺塔所处锦州地理位置重要,是东北门户,现存各个时期旧照片甚多。从中可以看出,整个塔形似玉米,损毁严重的原因是长期风化使然。
广济寺又名大佛寺,也称大广济寺,坐落在古塔区旧城内北街,寺内明碑谓建于辽代,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后多次重修。清嘉庆十四年(1809)又遭火焚,清道光六年(1826)重修,道光九年(1829)竣工。全寺建筑布局紧凑,平面呈长方形,有佛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是佛殿(今佛已不存在),为大木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檐柱及额枋上都有精美雕饰。寺东有昭忠祠,于光绪二十四年为缅怀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寺西有天后宫,建于雍正王年。正殿7间,硬山式额枋上有彩绘木刻,二十四孝图,雕刻生动细腻。前院有东、西廊房14间,山门左右是碑亭。
广济寺塔塔座在1933年曾用青砖维修,当地人使用青砖对须弥座进行补砌加固。当年全面抗战一触即发,地方财力物力有限,也缺乏科学的维修技术。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锦州市自1993年开始对此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有意思的是,以前有关古塔的高度有三个版本:53米、57米和71米。1996年经维修测量高为 71.25米。
广济寺塔在东北乃至全国古塔中也算比较高大的,但它大而不憨,大而紧凑,给人以挺拔、壮美之印象。塔上的砖雕细腻而逼真,每件雕刻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