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

2020-09-09 07:16何春蕾叶宁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文化职业院校

何春蕾 叶宁

【摘 要】本文论述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能力较弱、创业教育缺少全过程培养、创业文化内涵建设有待改进、对创业实践教育重视度不够、校园创业环境氛围不浓厚的现状,提出职业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加强创业制度文化建设,打造创业特色校园文化;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強化院校行为文化建设,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77-02

当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为此,全国各职业院校纷纷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调查显示,各职业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助推”作用关注不多。本文试分析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职业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能力较弱

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时年龄才十几岁,思想还不够成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新创业思维方式大多处于萌芽状态,创新创业能力更是缺乏,而且他们还不知道要怎么接受创新创业的教育及相关的创业实践训练。这往往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身边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职业院校主动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力度的不多。大部分学生很难从学校层面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学校创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

(二)创业教育缺少全过程培养,创业文化内涵建设有待改进

据调查,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完全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许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方面,对校园文化特别是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关注和投入相对较少,对营造职业环境与氛围重视不够。因此,虽然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提升,但是在创新思维方面缺乏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不足,导致毕业后创业能力较弱,创业人数比例偏低。

(三)对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校园创业环境氛围不浓厚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都安排有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但所学的专业知识仍比较单一,职业综合素质也大多偏向于技能实习实训操作训练。这与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即职业院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1+x”证书。也正因如此,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大多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及提升,而相对忽略了创新创业的训练。由于缺乏创业实践教育训练平台,没有创业的氛围环境,很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难以获得创业技能训练的机会,更缺乏亲自创业所带来的深刻体验。

二、职业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

校园创业文化环境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环境的模拟子环境,对学生职业发展具有目标导向、品质优化、能力提升等功效。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创新创业意识,获得一定的创业能力,职业院校应营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与环境,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一)加强创业制度文化建设,打造创业特色校园文化

首先,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就是说,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单一的课程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要将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发展情况等也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参考依据。

其次,更新学生学业考核以及评价系统。目前各职业院校对学生学业考核及评价情况大多以学生专业课的考核成绩为主,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基于此,应将学生的日常考核成绩与专项考核成绩进行有机融合,并将学生的实验情况、创新发明成果以及社会实践等内容作为综合考核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为其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最后,创建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创建该项制度,在提升导致课时补贴的同时,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情况作为评优参考指标,从而确保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目的得到有效落实,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开辟更多渠道。例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并实施了《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工匠精神创新活动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实践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提供长效制度保障。

(二)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校园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应积极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创业愿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而浓郁的创业文化环境与氛围、创业成功者的榜样示范引领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职业院校需要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要确保自身的课程体系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能够积极引进一些学科前沿课程,从而确保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以及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其次,职业院校还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手段进行创新,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积极采用全新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其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一定助力;最后,还需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职业院校也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此打造属于自己的院校文化特点,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另外,职业院校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可通过建设校园创业小市集、开设跳蚤市场、设立临时创业交易点等多种课外实践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发动师生开展创业经营活动。鼓励学生将本专业知识技能融入创业活动实体中,如电商、服务类专业学生可以开展日用百货小售卖;电工、电子类专业学生开展计算机、手机维护维修服务,设计类学生售卖不同的文创产品,等等。通过类似学生喜闻乐见又容易操作的、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活动,营造校园创业环境和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并以此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创业时间的体验,形成创业意识与创新人格,锤炼创业的品质,获取创业技能。

(三)强化院校行为文化建设,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所谓院校行为文化,主要是指职业院校内的师生所进行的各类活动,其对学生养成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比较常见的院校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师生在院校内所展现的行为习惯;其二,院校内的团体活动;其三,师生的生活方式;等等。

强化院校行为文化,职业院校应大力支持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社团活动能够将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师生聚集到一起,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使其创新创业意识及思维得到更好的激发,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形成创业意识以及创新人格。同时,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也能够促使学生处于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利于其进行自我展示,并且從中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指导。

此外,职业院校还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促使其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为其塑造健全的创新创业人格提供帮助。例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向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免费开放,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入住园区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凡获准进入园区的学生创业项目学校提供免费的基本办公设备、免收租金水电等费用;对有创业项目却因家庭经济条件原因不能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学校专门安排创业导师给予技术上指导、创业资金筹措的帮助以及项目运营的指导,帮助他们跨进创业梦想的第一步。该院通过扶持“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成立文创产品项目营销工作室,进行文创作品经营的实体经营模式,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创业实践,获得了经济效益,缓解了资金的不足,磨炼了创业的技能,也带动其他专业的学生立足专业技术能力探索创业之路。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创业实践活动,能增强创新创业的自信心,毕业离校后,创业的成功率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宗毅舒.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3]王国伟.浅谈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4).

[4]何春蕾.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19(12).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GXGZJG2015B176)

【作者简介】何春蕾(1966—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叶 宁(1968—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文化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