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自我价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提出推动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体验活动质量;建设优质资源,为提升体验成效提供支撑。
【关键词】高校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092-03
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设置体验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体验收获与体验反馈,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形式。高校要主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校外力量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探索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国强起来不断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高校办学、育人环境中,以体验教育理念为指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学校发展规律,整合校内外资源、线上线下资源,设置体验情境,运用不同的体验方法,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致力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文化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体验对象、体验方法、体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教育者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构成。他们认同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承担着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坚守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以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和独特的人生阅历为根基,了解学生的体验需求,整合不同教学资源,设置独特的体验情境,以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其中获得深刻体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生命。
(二)教育对象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高校学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批判意识,关心社会国家大事,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思想发展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在教育者的组织引导下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在与教育者的互动交流中,在借助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增长知识见识,扩大视野,得到各种不同的体验,建立起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价值的认同。
(三)体验对象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者借此影响、塑造学生群体。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意欲向学生传播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以及相关知识理论政策。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之并未完全理解掌握,需要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加以体验、提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学生引入特定情境,正面回应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知识等方面诉求,而学生则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
(四)体验方法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方法是教育对象为达到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方法,也是教育者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方法。体验方法具有多样化、新颖性、启发性、整体性、实践性等特征。在实践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都要对体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教育者应具有实施和运用各种体验方法的素质。常用的体验方法有实践法、情境法、交流法。实践法,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亲身经历;情境法则重在教育者创设的独特情境中得到体验;交流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分享和思想碰撞,实现学生体验的提升。
(五)体验环境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环境分为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校内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环境、寝室环境和校园环境。校外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共同影响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无论是体验主体还是教育者,都应在体验环境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共同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而体验主体只有真正融入积极的体验环境中,才能获得正向、有效的体验。
二、高校实施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引向实践,为学生提供参加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研究、社会劳动等机会,同时把学生引向不同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加深了他们对理想信念、信仰、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體认,加深了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内心情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道德价值对于一个人的自我或认同非常重要,那么他/她就会感到一种高度的道德责任去实施道德行为。”可以说,综合素质的提高,为高校学生实现社会价值提供了必要前提,同时也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在教育者的组织引导下主动探索、认真思考与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由知识理论灌输延伸到心理的调适、情感的丰富与生命的提升。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生活化的特征,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与真切感受。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教育者高高在上的训导,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教育教学,而是贴近学生、关心学生、贴近生活、关注生活、走进实践的心灵、思想洗礼,大大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三)有利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在实践中深化”,潜移默化使学生知行合一,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增强了学生与人民群众、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锻炼了学生的人民立场,能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入学生,切实促进学生深入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应对社会思潮挑战,增强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是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三、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强教师队伍之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就有正确的方向,就能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站稳人民立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原文,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其次,加强师德宣传教育,提升教师队伍师德水平。“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高校应当充分运用不同的传播手段、传播渠道、传播载体,通过理论宣讲、案例剖析和专题教育、实践教育等,突出特色,加强师德宣传教育,勉励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营造建设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以高标准高要求促进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不断提升。
再次,坚持师德榜样引领,促进教师队伍师德践行。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既要发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的师德师风榜样,又要发掘“课程思政”的师德师风榜样,而且要发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师德师风榜样,坚持以师德师风榜样为引领,促进思政课教师切实践行师德师风规范,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言传与身教相统一,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因此,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以了解学生理想为基础,把握学生体验需求。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学生群体,要在学生的理想上下功夫。既要通过不同的体验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个人理想,坚定信念,又要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理想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要通过问卷调查、课后个别访谈和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人理想,并据此把握他们的体验需求。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学生体验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把握体验需求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以及体验需求与理想信念的关系,尊重他们的体验需求。
其次,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设置多元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一方面,要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置多元校外体验情境,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人文传统等设置体验情境,综合运用城市精神、市民公约、村规民俗等,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同时,要充分发挥校园软硬件条件的优势,在教学区域、生活区域、活动区域等方面设置校内体验情境,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再次,以学生理想实现为目标,提升学生体验。在思政课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和“对别人的移情理解、对自身的回顾与反思”得到了体验,但这种体验有部分是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有些甚至是消极体验,需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远大理想相结合,把自身的体验与实现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使自身的体验成为开启奋发有为的职业生涯和实现理想的重要动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体验活动质量
“内部制度体系的状况是衡量高校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开展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为开展各类体验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确保学生的体验质量。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为中心,改革工作流程,关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强化质量生成、质量监控,是高校自主保证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助推器。推动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质量意识,并将之纳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保障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确保教育者组织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质量,确保学生参与体验的质量。
其次,加强信息化评价机制建设,确保教育教学有效反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实施信息化评价已具备条件。要加快构建信息化评价机制,把多元教育者、相关利益者纳入评价体系,在细化并尽可能量化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为不同主体参与评价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提高评价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生和相关利益者对各类体验活动的有效反馈,促进更高质量的体验活动的有序开展。
(四)建设优质资源,为提升体验成效提供支撑
学习原本是“社会的过程”,即人的成长与变化,“离开了社会就不会有成长与变化”。因此,推动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资源建设与优化资源配置,以優质资源服务学生,为提升学生体验成效创造条件。
首先,发挥地方政府资源优势,建设示范性资源。地方政府各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动作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如文旅部门的地方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农业农村部门的地方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文化遗产等资源,政法部门的案例、专门场所、法庭等资源),为各高校牵线搭桥,综合运用金融、财政、土地等扶持手段,明确建设标准与要求,推动建立标杆式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资源库等。
其次,发挥行业企业优势,建设特色性资源。高校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通过共同出资、租赁等方式与行业企业共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资源。这既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发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其他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发力。离开了相关部门的配合、共同推进,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就难以建成优质、特色资源。
再次,发挥院校合作优势,升级资源体系。各个高校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优质办学资源,其中就有大量优质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各高校应加强沟通联系,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合作,通过经验交流分享、互帮互学、结对共建等,取长补短,不断升级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2]曾晓强.道德认同研究进展与德育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刘敏.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问题及策略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6(5).
[4]李良虎.大学生全程体验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4(5).
[5]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8.
[6]杨胜才,胡亚军.论法治视角下高校内部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9(1).
[7]钟启泉.从学习科学看“有效学习”的本质与课题——透视课程理论发展的百年轨迹[J].全球教育展望,2019(1).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喻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机制研究”(GXGZJG2017B016);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思政课教学个性化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SZ021)
【作者简介】徐福林(1981— ),男,汉族,广西岑溪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教一级职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