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琳,段淇凡,陈立保,丁 芳,常建光,陈立功⋆,王学静⋆,刘聚祥,樊宝良,王丽娟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071001;2.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071000;3.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071001;4.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050000)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鸡的一种常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病原为α 疱疹病毒亚科Mardivirus 属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1],该病的病理特征为多种组织器官发生淋巴性瘤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2]。 20 世纪70年代我国鸡群发现该病,由CVI988 株、FC126 等毒株生产的MD疫苗投入生产以后, 该病在集约化养鸡场的流行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近年来,散养鸡群发生MD 或白血病等肿瘤性疾病相对较多,给散养鸡养殖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2019 年10 月,河北某地散养的公鸡,自80 日龄开始发病,病鸡表现采食量下降、消瘦、零星死亡,主要病理变化特征为腺胃、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肿大或有结节出现。 根据病理学诊断及PCR 检测结果,综合诊断送检病鸡为内脏型MD,该结果为鸡场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主诉该批散养公鸡共3000 只,购入时为6 周龄,饲养至80日龄时开始发病,主要表现采食量下降、消瘦、零星死亡。 发病后曾先后找基层兽医就诊, 按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腺胃炎等疾病进行治疗,结果均未见明显疗效,至送检时已淘汰300 只左右。
病鸡多表现精神萎靡,不喜活动,鸡冠发育不良,个体瘦弱。
外部检查后,对送检鸡进行内部检查,观察、记录体表及内部器官的肉眼病变。 送检病鸡体重偏小、胸肌菲薄。 腺胃体积明显变大,腺胃壁增厚、质地变硬、腺胃乳头肿大或黏膜见出血和溃疡(2/5);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和切面散在小米大至粟粒大小、灰白色结节(3/5);脾脏明显肿大,表面和切面见大小不一灰白色组织浸润(3/5);肾脏肿大,局部呈灰白色(2/5);胸腺萎缩。 眼睛、皮肤、坐骨神经及其他内脏无肉眼可见病变。
采集送检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腺胃、肾脏等器官,经3.7%甲醛溶液固定24h 以上,上述器官按常规制作石蜡切片,H.E 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学变化。 镜检可见腺胃、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有肿瘤细胞浸润,肿瘤细胞为大、中、小淋巴样细胞、 成淋巴细胞及马立克氏病细胞。 心脏等器官未见组织学变化。
无菌操作采取送检病鸡肝脏、脾脏等,加入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经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按常规进行病毒核酸(DNA 和RNA) 的提取。 按照文献方法分别进行MDV 和禽白血病病毒的PCR 检测。 电泳结果显示,送检鸡仅为MDV 阳性(图1)。
图1 MDV PCR 产物电泳结果
临床上,MD 有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4 种致病型。MDV 多侵害坐骨神经等外周神经,引发神经型MD,病鸡多呈“劈叉”姿势,有时表现为翅膀下垂等。 内脏型MD 病鸡主要表现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等的肿瘤病灶。 眼型MD 病鸡主要表现为瞳孔缩小,甚至呈针尖大小,虹膜呈斑点状或者环状,且边缘不整齐,逐渐从正常的桔红色变成弥漫性的灰白色,如同“鱼眼状”。 皮肤型MD 病鸡可见皮肤毛囊的小结节或者瘤状物。 MD肿瘤细胞在组织学上有其特有的形态, 即大小不等的淋巴样细胞和变性的成淋巴细胞。 因此,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肿瘤细胞符合上述描述特点,即可明确诊断。 根据病理学诊断和PCR 检测结果,可判定送检散养公鸡属于内脏型MD 病例。
据养殖户反映, 该批次公鸡出壳时未接种MDV 疫苗。 因此, 建议散养鸡养殖过程中应购买已接种MD 疫苗的鸡只。 此外, 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接种MD 疫苗鸡只仍可能出现免疫失败。 MD 免疫失败的原因包括:MDV 早期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引发的免疫抑制;超强毒力MDV 感染;疫苗方面因素,如疫苗运输、保藏和使用不当等。 目前,必须采取规范使用疫苗、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综合性措施,才能减少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