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焦虑状况和糖化血清蛋白控制的影响

2020-09-09 02:40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糖化状况护士

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老年医学科,广东广州

糖尿病被既往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代谢异常综合征,但近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越来越多研究认为非药物性心理干预技术也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的病情发展[1]。

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临床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血糖[2]。糖化血清蛋白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过去2~3 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能通过糖化血清蛋白测定来评定,数值越高提示平均血糖水平越高,反之亦然[3]。故本研究用以反映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状况。

有文献表明,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较高,焦虑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 倍,糖尿病伴焦虑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差,使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当前护理工作首要任务[4]。本研究对糖尿病伴焦虑状况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2 型糖尿病伴发焦虑状况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15±6.42岁)岁;平均病程(6.14 士4.33)年;受教育年限(7.47±3.19)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73±8.81)岁;平均病程(5.77±3.61)年;受教育年限(7.60±4.7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糖尿病;②无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和他内分泌疾病;③排除因脑器质性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所致焦虑状态;④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表达真实心理状态。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使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实行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定义、并发症等,解答患者对糖尿病疑问和误区,发放糖尿病教育手册。②饮食指导[5]: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给予糖尿病饮食,教会患者手掌法则或食物交换份法,告知患者常见食物饮食宜忌。③运动指导:运动指导:按照年龄、心率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④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向患者和家属宣教药物主要作用、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并发放常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图谱。⑤血糖监测: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掌握糖化血清蛋白变化趋势。⑥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帮助患者熟悉病房内设施,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情。⑦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和家属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血糖情况和心理状态。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多元化心理护理:①支持性心理护理:a.支持与鼓励:护士在入院接待时,与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和安全感。让患者知道检查及治疗必要性、安全性和可靠程度等。b.倾听与共情:倾听患者被糖尿病困扰的问题,护士适时表达能理解患者的感受。c.说明与指导:护士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提出预防和护理的措施。比如,因糖尿病失眠的患者,建议音乐疗法而不是使用镇静催眠药。d.控制与训练:鼓励家属参与监督患者日常不良情绪,护士加以劝导,锻炼患者有效掌握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6]。②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a.建立求助动机:护士主动聆听患者负性情绪、不良行为,充分了解患者负性思维的原因,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是可以通过乐观的心态、健康饮食和规律生活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有自主矫正意愿,利于入院后健康指导的开展。b.适应认知矫正:在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认知心理干预后,辨别出患者的不良认知,不要采用否认的态度,而是告知患者不良行为继续保持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利于疾病治疗。c.处理日常问题:患者长期生活养成的不良习惯难以短期改变,护士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来让患者逐渐适应。比如,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知识而出现“吃得越少,血糖越好”的心理,根据患者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进行饮食指导,采用食物图谱、饮食手册等方法来让患者直观了解饮食和血糖的关系。d.改变自我认知: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引导患者消除负性情绪,并能监察自己不良行为,重树信心,适应健康、规律的生活[7]。③放松训练:主要为呼吸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①呼吸放松法:让患者穿宽松的病服,保持平卧位或半坐位,一手放在腹部,另一手自然平放,缓慢进行腹式呼吸,深而慢,吸气和呼气的中间有一个短暂停顿,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1:2[8]。②肌肉放松法:让患者穿宽松的病服,保持平卧位或半坐位,全身放松,祛除身上所有饰物,深呼吸3 次,呼吸5~7 s/次,按指示依次从手臂、脸和颈部,胸、肩、背、腹部、腿到脚进行肌肉“收缩-放松”练习。收缩与放松时间为1:4~6,每次不超过0.5 h。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1周 干预2周 干预3周对照组 30 16.39±1.18 12.20±0.14 11.87±0.14 12.13±0.13观察组 30 16.64±1.15 9.57±0.21 7.60±0.81 7.71±0.72 P>0.05 <0.05 <0.01 <0.01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s,μmol/L)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s,μmol/L)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3周 P对照组 30 268.31±21.55 224.34±15.62 >0.05观察组 30 271.34±19.26 183.54±22.56 <0.01 P>0.05 <0.0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及干预前后糖化血清蛋白(用酶法测定)水平。本次研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评分(14 项)测量:HAMA(14项)评分表包括14 个症状。无症状记0分;症状轻微记1 分;有肯定的症状,但不影响生活与活动记2 分;症状重,需加处理,或已影响生活活动记3 分;症状极重,严重影响其生活记4 分。按总分的分值将焦虑分为4 级,>7 分为“可能焦虑”;>14 分为“肯定有焦虑”;>21 分为“肯定有明显焦虑”;>29分为“可能为严重焦虑”;得分越高则焦虑程度越高。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7.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糖化血清蛋白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可能导致经济负担加重和家庭地位下降,从而产生不良情绪,特别是焦虑。此外,由于长期住院,社交范围缩窄,没有正确渠道抒发内心压抑,导致日益孤独,这些不良情绪外在表现为躯体不适。反之,躯体不适又加深焦虑状况,形成恶性循环[9]。Lustman等研究指出[10],糖尿病患者的应激性状态也来源于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糖尿病合并焦虑状况患者由于心理应激因素导致糖代谢紊乱。本研究采用多元化心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汉密顿评分、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证明多元化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焦虑状况和降低糖化血清蛋白,从而更好控制血糖水平[11]。本研究涉及的多元化心理干预中,支持性心理护理能有效拉近护患距离,加强患者和家属行为监督自觉性;认知疗法通过矫正患者认知从而改变不良行为,重新树立规律健康生活模式;放松训练主要由呼吸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构成,协助患者调节焦虑状况,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运动积极性和依从性。这表明对于糖尿病伴发焦虑状况患者,除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发展外,还需要积极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护理。这对于血糖控制有着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从而对延缓糖尿病发展,防止或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由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多元化心理干预在糖尿病伴焦虑状况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缓解焦虑状况和改善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建议将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糖化状况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