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沁纯 骆海峰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2020年3月16日,有“小世锦赛”之称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在英国伯明翰落幕。中国队自1996年以来首次在全英公开赛上无冠而归。在引人注目的女单决赛中,由中国选手陈雨菲对阵中国台北选手戴资颖。在此次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都发挥了较高的技战术水平。本文依据2020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视频资料,对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当今世界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战术特点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羽毛球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以2020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选手陈雨菲与戴资颖的技战术运用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理论书籍、杂志、报刊等,进行理论知识的框架构建,在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料网站以“羽毛球”、“女子单打”和“技战术”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期刊、博硕士论文等内容,整理及归纳相关资料,为本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2)录像观察法。
采用录像观察法,反复观察2020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陈雨菲和戴资颖的技战术,并对比赛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
(3)数据统计法。
对统计到的比赛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4)对比分析法。
对陈雨菲和戴资颖的技战术运用各项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全面分析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打法,得出相应结论。
表1 陈雨菲和戴资颖发球技术统计
如表1所示,陈雨菲主要运用正手发高远球的发球技术,共32次,占94.1%,其次是反手发网前球,共2次,占5.9%。陈雨菲的发高远球技术能加大戴资颖的回击球的难度,同时发到位的高远球能为自己下一拍争取充分的准备时间。陈雨菲在比分落后的时候调整为反手发网前球,调动对手的接发球站位,限制对手后场的直接进攻。戴资颖同样主要运用正手发高远球的发球技术,共41次,占97.6%,其次是正手发网前球,共1次,占2.4%。正手发高远球技术运用使戴资颖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球路组织,更好地开展主动攻势,在比赛后期戴资颖利用正手发网前球,提前进入抢攻状态,加快比赛节奏。
表2 陈雨菲和戴资颖接发球技术统计
如表2所示,陈雨菲主要运用高远球、吊球、杀球的后场接发球技术和挑球的前场接发球技术,高远球共15次,占35.7%,其次是吊球、杀球,分别是15、11次,占35.7%和26.2%,最少是挑球,共1次,占2.4%。接发高远球可以压制对手后场,稳定求进。陈雨菲采用双脚起跳头顶快速吊球、劈杀的接发球方式,给对手施压,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主动控球的先机。戴资颖主要运用高远球、吊球、杀球的后场接发球技术和推球的前场接发球技术,高远球共3次,占9.1%,其次是吊球、杀球,分别是6、21次,占18.2%和66.7%,最少是推球,共2次,占6.0%。戴资颖的接发球以下压进攻为主,杀球甚至占近七成,接发球的吊杀球速度快力量足,可以使她有时间从后场快速跑上抢网,同时采用推球的接发球技术,从接发球就立刻掌握进攻主动节奏,很符合自己极具进攻性、快节奏的打法。
表3 陈雨菲和戴资颖前场技术统计
如表3所示,陈雨菲主要采用挑球和放网,挑球共71次,占58.7%,放网共35次,占28.9%。由于自身一向稳健的打法,陈雨菲很少运用推、扑等进攻性技术,通过挑球让对手被动后撤击球,给自己赢得更多时间回位,这样稳健防守的方式虽然调动了对手,但是也失去了自己主动进攻的机会。而反观戴资颖,挑球共41次,占30.8%,放网共45次,占33.9%,比例明显低于陈雨菲,因为戴资颖防守技术没有陈雨菲精湛,所以她会尽可能减少主动性的挑球来降低对手后场进攻的可能性。其次戴资颖在前场积极的放网能使对手被迫起高球,给自己创造吊杀的机会。戴资颖频繁使用推球、勾对角和质量较高的搓球来快速衔接,出其不意,加速比赛节奏。因此可以看出,戴资颖比陈雨菲在前场技术运用上更加丰富和灵活多变。
表4 陈雨菲和戴资颖中场技术统计
如表4所示,陈雨菲处理中场球时主要采用挡网前球和挑球,挡网前球共54次,占76.0%,放网共9次,占12.7%。而戴资颖运用最多的中场技术也是挡网前球和挑球,分别占48.5%和33.3%。但是戴资颖挡网前球的比例明显低于陈雨菲,挑球的比例明显高于陈雨菲,说明陈雨菲的后场杀球力度不大、速度不快,落点也不尖,给戴资颖创造了很多防守反击的机会。戴资颖平抽球的比例有18.2%,也比陈雨菲的8.5%高,说明戴资颖善于抓住时机运用平抽球破坏对方的节奏。
表5 陈雨菲和戴资颖后场技术统计
如表5所示,陈雨菲处理后场球时主要采用高远球和吊球,两者各33次,分别占34.7%。其次是杀球,共20次,占21.1%。反观戴资颖更喜欢运用杀球和吊球,杀球共47次,占36.2%,吊球共36次,占27.7%。陈雨菲较戴资颖更喜欢运用高远球来处理后场球,力图通过到位的高远球调整局面,使戴资颖的进攻受限。在第二局中战况焦灼,比分非常接近,双方运动员在打法上表现得更为谨慎,甚至出现了多拍拉高远球的情形。总观整场比赛,戴资颖的后场杀吊结合的打法更为鲜明,威胁性更强,利用自身偏男性化的打法,在多拍拉吊后趁对手不备通过一记“快、准、狠”的杀球得分。
表6 陈雨菲和戴资颖最后一拍得分统计
如表6所示,陈雨菲和戴资颖的最后一拍得分主要是靠对手下网、界外失误导致的得分,分别占了64.7%和57.1%。其次是后场技术,戴资颖的26.2%的后场技术得分大于陈雨菲的17.6%,说明戴资颖的后场快速进攻意识和能力更强,爆发力出色,球速变化极快,而陈雨菲是典型的“拉吊四方球”打法,以斜线吊球、劈杀大角度调动对手,消耗对手体力,使之回球质量变差,从而找准机会重杀进攻。前场技术得分和接发球技术得分双方相差无几,说明双方都控网技术都不错,常常用高质量的网前球压制对手来得分。
如表7所示,陈雨菲和戴资颖的最后一拍失分比例最高的原因是前场技术失误,分别占了28.6%和41.2%。尤其是戴资颖,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搓球和贴近网的挑球,失误率较高。其次陈雨菲的中场技术失分也较高,占了26.2%,主要是因为对手在后场频繁高质量高威胁性的杀球给陈雨菲带来不少中场防守上的压力,导致其易出现防守上的失误。陈雨菲在判断失误的失分上也远远高于戴资颖,达19.0%,而戴资颖只有5.9%,说明陈雨菲的体能消耗较快,在体能不足之时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高回报的暴力杀球同样也存在高失误率的情况,戴资颖的后场技术失分达到了26.4%,比陈雨菲的16.7%高很多,杀球出界失分率较高。在接发球技术失分上,双方都有出现接发球直接失误的情况,在顶尖女单运动员身上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表7 陈雨菲和戴资颖最后一拍失分统计
(1)在发球、接发球技术方面,双方都以正手发高远球技术为主,把对手制约在后场,并且能让自己为第三拍做好准备。双方在本场比赛中的发球技术都比较单一,很少发网前球,在比赛白热化焦灼阶段,才会选择发网前球。戴资颖多采用以杀球为主,吊球和高远球为辅的接发球方式,接发球上有明显的进攻性。陈雨菲多采用以高远球和吊球为主,杀球为辅的接发球方式,进攻性偏弱;
(2)在前场技术方面,陈雨菲和戴资颖都惯用放网和挑球,但是戴资颖在勾对角、推球、搓球等前场技术运用上均多于陈雨菲,戴资颖不仅表现了很强的前场控球意识,还具有很强的进攻意识;
(3)在中场技术方面,因迫于对手持续进攻的打法,陈雨菲在挡网前球的比例上远远高于戴资颖,而戴资颖的平抽球、挑球比例均高于陈雨菲,说明陈雨菲的进攻球力量不足、球速不快,给戴资颖由守转攻的机会,表现出极高的反控制意识;
(4)在后场技术方面,陈雨菲稳健的“四方球”拉吊打法使得她在后场技术中的高远球、吊球比例均高于戴资颖,平稳到位的高远球和吊球给戴资颖制造了很多失误。而戴资颖在后场具有较强的进攻意图,杀球比例高于陈雨菲,符合现代女单“男性化”的打法趋势;
(5)在得分方面,双方运动员都主要靠对手下网、界外失误得分。戴资颖凭借自己优秀的爆发力,抓住对手回球不到位时机运用后场杀球拿分。陈雨菲高超的防守技术使得戴资颖频频进攻球界外失误而失分。双方运动员在前场技术和接发球技术得分上差别不大。在失分方面,陈雨菲在前场、中场技术的最后一拍容易失分,戴资颖在前场、后场技术的最后一拍容易失分。在本场比赛中,陈雨菲运用高质量的放网和搓球迫使戴资颖屡屡前场失误,而陈雨菲在第二局中的体力明显不支,出现了很多边线球判断失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