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风格鲜明

2020-09-08 00:24刘茂森
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东命题试题

刘茂森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也在有序推进。2020年山东等级考试终于落地,历史试题也重回自主命题。今年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在坚持对标高考评价体系、结合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对考试内容、试卷结构、材料选用、问题设计、历史学科素养考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可谓是勇立潮头,风格鲜明,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兼收并蓄,坚持探索创新

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命题创新,是深化课程和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坚持创新是鲁派命题的一道风景,今年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试卷结构大幅调整。试题不在区分必修、选修,选修模块融入必修整体考查。试卷虽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但选择题由12题变为15题,分值由4分变为3分,改变了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非选择题有4道相对较小的题目,考点相对集中,问题切口小,分值相对均衡,多是12至15分,中国古代史27分、中国近现代史40分、世界史33分,这与全国卷三分天下的布局大体相同,符合教学实际。

其次,试题情境丰富多样。今年全国Ⅰ卷共计17道试题,采用了1幅图片、2个表格,其它以文字材料为主,而今年山东卷共计19道试题,除常规的文字材料外,还采用了7幅图片、3个表格和“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创设的历史情境类型更加多样,层次更加丰富。如:用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创设了学习情境;第14题用关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的假想国地图创设了社会情境,第18题用“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创设了生活情景;第19题用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也是一部经济史的观点创设了学术情境;再如:第1题用两位思想家关于“义”的思想构成的是简单情境;第16、17、18、19题等主观性试题的历史情境则属于复杂情境。材料信息构成复杂,问题指向是多维度和多层级,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和综合,作答需要实现材料、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再次,试题形式独具匠心。近年来历史非选择题突出问题意识、追求形式新颖、倡导答案开放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常态,今年山东卷把这一新常态演绎的淋漓尽致。如:第17题要求“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第18题的要求“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特别是第19“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 “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这些试题设问视角和全国卷有明显差异,参考答案只是提供了作答的基本角度,强调主题和观点要明确,逻辑要清晰,创新色彩鲜明。

二、植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历史学科在傳承人类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是新高考历史命题的核心立场。发挥史学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是历史高考命题的不懈追求。历史试题应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唯物史观,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今年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围绕儒家思想、唐代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明清进步思想、近代进步思潮、五四运动、列强侵华、启蒙思想、社会主义运动、法西斯侵略、近代爱国思想、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改革等考点命题,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植根铸魂、立德树人落到了实处。

如:第17题,围绕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观点,结合詹天佑、邹容和周恩来等行走的少年,突出了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这一主题。通过试题引导考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将历史学习所得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再如:第18题,围绕“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创设情境,其中既蕴含的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等价值观念,还蕴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端正党风、加强党的领导等信息,有助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理解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立足学科,突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21世纪的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是21世纪的人才培养标准。核心素养的提出,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培养的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与凝练,是基于对历史学科和历史教育本质的认识和要求,既顺应了新时代培养合格人才必备素养的发展趋势,又为历史评价改革带来了新的导向。突出考查学科素养,渗透史学方法,是新课改命题的特色之一。山东是新课改的排头兵,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山东试题特别重视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山东的等级考试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今年山东命题把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融入了对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之中,学科特色鲜明。

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严格遵循了“注重考查考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指导思想,试题所涉及知识点都是反映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的必备主干知识,主要涉及了先秦的诸子百家、汉代的重农抑商、唐朝的中央官制、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古代的人口分布、近代的思想解放、国民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农村的改革、雅典的民主、欧洲的启蒙运动、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英国的民主政治和工业革命等考点。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生知识获取、实践操作、思维认知等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试卷整体上以唯物史观为统领,以正确价值观为灵魂,创设多样的情境,引导考生透过纷繁的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突出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地位,涵养了家国情怀。试题多视角地考查了时空观念,如第8题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的数量变化,第9题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第13题苏联的农业春播方式,第14题法西斯德国侵占苏台德地区的原因,第16题东汉、唐初、明初人口分布,第19题近代英国咖啡馆的变迁等。这些试题能够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试题史料性强,大量的引用原始史料和图表,直接考查了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例如:第18题,以一个村支书工作笔记的史料价值设问,有利于考生感悟实事求是、著史求真的史学精神。试题在史料情景的基础上,多层次的考查了历史解释能力。如第16题对人口分布信息的说明,第17题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第18题借助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对农村改革的理解认识,第19题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变迁的理解和认识等。透过这些设问,引导学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进而在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四、关照现实,凸显时代气息

鉴古知今是史学的主要功能之一 ,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是研究历史的动力之一,通过历史考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和人生、关注社会和世界,是高考命题的意图之一。试卷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才能更有活力,从而体现历史的学科价值。今年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既关注社会热点,又涉猎学术问题,凸显了浓烈的时代气息。例如:第17题,以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提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等见解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既体现了对《少年中国说》发表120周年的关注,又引发青少年对自身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思考。第18题, 以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苏寺村村支书的工作笔记为题材,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既突出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又顺应了当前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社会热潮,紧紧扣住了时代脉搏。

总之,2020年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虽然调整力度过大,网络热议褒贬不一,试题难度控制失衡,但在新旧高考转轨、疫情影响巨大和高考改革深化的特殊时刻,实现了华丽转身,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次全方位展示学科核心素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舞台,必将成为历史高考命题的风向标。山东历史等级考试启示我们:教学内容要注重整合,以夯实必备主干知识;教学素材要丰富新颖,以创设多元历史情境;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以提升历史核心素;教学立意要高屋建瓴,以博古通今、铸魂育人。

猜你喜欢
山东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我和我的家乡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山东老家规 (中)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