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角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08 00:24黄侃曹敏
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拜占庭帝国主旨

黄侃 曹敏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介绍中,朱慕菊指出:各学科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单元、任务群(主题)、模块等多种方式呈现学科内容,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从本质上来看,是学科教育目标的转变,即从知识习得到素养育得,而单元视角下的学科教学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要路径。在单元视角下思考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实际是以单元为主体单位,将课与课间的碎片知识建立起内在的逻辑联系,以此打通从单纯地知识习得到素养育得的通道。以下就“封建时代的欧洲”一单元的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一課为例,从单元视角出发,阐释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一、单元总体把握

1.单元内容主旨的确定

“封建时代的欧洲”一单元是统编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册的第三单元。该单元是对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的承接,与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形成并列关系。再从第五单元“走向近代”来看,该单元又有“启后”的重要作用。从具体课时来看,该单元共有四课内容,分别为: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以及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四课内容涉及到封建时代的西欧与东欧两条线索。从共性来看,无论是西欧或是东欧,都带有明显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印记。在封建时代的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与发展下,东西欧共同孕育出了近代文明的嬗变因子。基于以上对单元与单元、单元与课的关系梳理,最终确定本单元的内容主旨: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视角的观察,为我们了解上承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又在发展中孕育近代文明嬗变因子的封建欧洲提供了历史解释的重要依据。

从单元内容主旨的把握上,笔者强调内容与方法的相对应,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我们是怎么知道的。该单元内容主旨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将封建时代的欧洲定位于“继承、发展、孕育”三个词,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视角则为我们提供了对封建时代欧洲呈现出的“继承、发展、孕育”的重要历史解释。

2.单元逻辑结构的搭建

从知识到素养其本质就是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而逻辑框架的搭建正是将抽象的知识关联具象化的过程。单元逻辑框架的搭建基于单元内容主旨的确定,旨在将单元内各知识关联具象化、结构化。就“封建时代的欧洲”一单元,笔者构建的逻辑框架如下图所示:

该结构框架的主线仍围绕着主旨所指的“继承、发展、孕育”三个词,呈现出时空的“流变”特性。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政治与经济的视角观察庄园组织与城市大学,从文化与环境的视角来观察基督教文化与拜占庭文化。结构图对应了内容主旨,并将具体的知识关联结构化,呈现出是什么以及如何知道的清晰线索。

3.单元方法目标的预设

单元方法目标的设计要有多重考量,最终还需做好适当分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对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六册书做一个系统的方法目标分配任务,这样才能在具体操作中心中有数。从中观的角度来看,单元方法目标的分配就显得很重要。一个方法目标的完成需要由浅入深,更需要不断强化与巩固,而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方法目标的分配,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封建时代的欧洲”一单元,笔者将其单元方法目标预设为: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视角解释封建时代的欧洲。

在单元方法目标下,笔者就单元内各课时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法目标的再分配。方法目标的再分配强调指向明确,细化落实。在具体操作中又要凸显出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乃至迁移。具体分配如下所示:

二、课堂教学落实

课是单元下的课,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在单元的总体把握下进行。由此,课的教学目标也就需要围绕着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展开。以下就“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下“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1.基于单元主旨的单课主旨

集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大成的拜占庭帝国,因特殊地理环境,不自觉地成为了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并在长期冲突与交融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该文化在中世纪后期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为西欧的文艺复兴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2.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知道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和《查士丁尼法典》,能从拜占庭地处三洲的地理因素理解拜占庭特有文化的形成;能就古希腊罗马建筑与法律的对比,运用文化传统的视角,理解拜占庭文化形成中的延续与变迁;能从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疆域至14世纪拜占庭帝国疆域的演变中,了解帝国的灭亡与文化的向西传播,从而感知其为西欧的文艺复兴奠定下一定的社会基础。

3.基于教学逻辑的结构框架

4.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部分)

以“拜占庭帝国”称呼的提出,以及“双头鹰徽”与“罗马鹰旗”的比较中,认识拜占庭帝国。

借由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直观感受拜占庭帝国与罗马帝国间的联系。

通过概述帝国的扩张,引导学生观察“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从地理环境视角,解读君士坦丁堡的特殊位置以及帝国版图所涵盖的区域文明。

借由本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从地理环境视角感知拜占庭特有文化的形成。

对比帕特农神庙遗址图、罗马大竞技场遗址图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图;《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节选,解读拜占庭独具一格的文化特点。

借由本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从文化传统的视角理解拜占庭文化形成中的延续与变迁。

通过“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疆域图”及“14世纪拜占庭帝国疆域图”演示拜占庭帝国从衰弱至灭亡的过程,以及文化西进的缘由。

借由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直观感受帝国衰亡,理解文化西进对西欧的重要影响。

三、对单元视角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单元视角下谈课堂教学设计实际是希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站的更高一些。这里所指的“高”并不只代表立意的高,而是更强调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不把课与课割裂地来看,而将其放在单元的整体下看待,这样对教学设计的指向性就会更明确一些。由此,笔者认为基于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考量单元的总体定位。也就是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处在什么位置?与其他单元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根据单元的定位再系统重构教学内容,目标的指向与规划也就更为明确了。

其次,要明确课的设计是为了达成单元目标而非单课本身。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时常就课谈课,却很少从单元视角来看课。单元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首先明确单元的整体目标,而单元下每一课的目标均应指向于单元的整体目标,为达成单元目标分层分配。这样,不仅将课与课的知识内在逻辑关联了起来,也将目标的指向性更凸显了出来。

最后,方法目标的合理分配能帮助教师更为有序地提升教学质效。当知识间的内在逻辑理清后,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落实了。方法目标就是帮助孩子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方法目标的制定同样需要层层推进或强化巩固,因此合理的分配方法目标能帮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也能帮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将习得的知识转变为育得的素养。

猜你喜欢
拜占庭帝国主旨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主旨大意题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探究拜占庭镶嵌画的美学风格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前的东地中海世界
拜占庭之光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四 战争魔影(下)
办手抄报
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