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芜湖海关华洋贸易论述

2020-09-08 07:24许宗茂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货值芜湖鸦片

许宗茂

芜湖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左苏右赣,首鄂尾宁”,既是皖南地区的重要门户,也是南北商旅的辐辏通衢。清光绪二年,即1876 年9 月13 日,签订《中英烟台条约》,芜湖被增设为通商口岸,次年4 月芜湖海关(洋关)设立,5 月底正式开办业务。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是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有关条款所设立的条约口岸。而芜湖作为标准条约口岸,有完全的通商权利,设立海关及领事馆。由于通商口岸拥有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也逐渐推动芜湖由一个农业城镇迈入商贸城市。

“在芜湖开埠前,从汉口到上海一线,东西两头有汉口、上海为通商口岸,中间则有江西九江、江苏镇江,惟安徽没有一个通商口岸。”①杜语著:《开埠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7页。安徽位于北纬29°,东经114°之间,恰在中低纬度交界之处的华东腹地,四围与苏浙赣鲁豫鄂六首接壤,因此,八百里皖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包括安庆、大通作为访问口岸,也与芜湖一并列入《中英烟台条约》,使英国对华商务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扩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文围绕芜湖海关31 年的华洋贸易统计数据,努力作些合理研判,有助于还原历史本相,更好方便海关史兴趣者阅读和参考使用。

一、芜湖海关贸易货值、税额统计表的形成与构成

早在清同治四年(1865)初,正式接任海关总税务司刚满一年的英国人赫德,非常重视海关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搜集,曾三次发出海关通令,要求各海关每年必须递交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度报告,分“官方”和“半官方”两种性质。后者较为秘密,对于口岸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地方政府动态、军事活动等需详加叙述,由洋员亲自执笔,华员不能参与。信息搜罗范围之广、内容之多、叙事之详,令人难以置信。由此可见,当时洋人把持的海关远不限于仅仅征收关税。据此,芜湖海关税务司考虑全年数据的完整性,故从设关第二年开始,持续、全面地上报华洋贸易、税收等详细资料和地方各类讯息。事物具有两重性,虽然赫德等洋人“合法”地建立了一个搜集信息的平台,便于掌握中国有关重要情报,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华政策;但它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一项重要的海关档案和历史文献,作为一面镜子和研究的基础,可了解当时诸多较为真实情况。

“芜湖海关华洋贸易情形”,作为该时期的历史数据和资料,既反映芜湖海关贸易状况、货物流向,理清来龙去脉,又见证了芜湖开埠以来海关和地方的大事记,唤起不同时代的记忆,是承接历史、联系今天,研究芜湖乃至安徽近代经济史重要的参考文献。

当然,这些珍贵资料,虽今去古未远,但完整汇集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仅原始资料来源而言,既有“安庆图书馆本”、“安徽省图书馆本”,又有“芜湖地方志本”、“京华出版社本”等。而且原文无标点、无注释、无页码、无表格,加上繁体汉字的竖排及有些字迹潦草等。其中更遗憾的是,尚缺光绪二十三年(1897)、二十四年(1898)两份年度报告。在浩繁档案中搜求资料如披沙拣金,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七零八落的档案,经由安徽师范大学沈世培教授利用三年多时间辗转查阅,亲自下功夫校注,终于完成了《〈芜湖关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校注》之力作。②沈世培著:《<芜湖关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校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笔者在此基础上,参照《芜湖海关》③王鹤鸣著:《芜湖海关》,黄山书社1994年版。等文献资料,综合上、下年度统计数据逻辑推算,将遗缺两年的数据基本补充完整;并根据光绪年间1878 至1908年31 个年份的主要数据,不避堆砌之累、繁琐之嫌,与文字内容相互印证,详细梳理成图表。“文章以尽其情,图绘以尽其状”,可谓二者互补,相得益彰。

表1 芜湖海关贸易货值、税额统计表

该表横列名称栏包括年份、进口货值、进口洋货、进口鸦片及比重;出口货值、出口稻米及比重;总税收。竖列分年份、具体数据及对比值、税款数等。据民国版《芜湖县志》记载:每关平银一两,合银元一元五角有奇,视汇水银厘大下,每半月更定一次。而进口和出口分别侧重选取鸦片、稻米数据,既便于开展统计分析,也体现晚清芜湖口岸主要特点。

实际上,光绪年间芜湖海关统计的进口贸易货值,既包含进口洋货,也包含进口土货,与现代海关统计口径不同。进口洋货的主要品名除表列鸦片外,还有洋纱、洋布、洋油、金属及其他日用消费品;与芜湖口岸有外贸往来的国别主要为英国、印度、美国、德国、日本、朝鲜等。进口土货主要是芜湖海关与国内通商口岸如上海、汉口、九江、杭州、汕头、天津、镇江等开展转口贸易,约占贸易额的25%左右,其中上海则是芜湖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芜湖海关一方面与国内诸多通商口岸及城市有了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与世界经济有了直接往来,对芜湖乃至安徽这个当时典型乡土社会的改变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出口总货值主要指销售当地农副土产,包括初级加工的半成品。有出口实绩的商品,除大宗稻米外,还有原煤、棉花、药材、生丝及丝织品、茶叶、宣纸等。名曰出口商品,仅少量如生丝、茶叶等直接输往国外市场,而大宗商品如稻米、棉花、药材等未离开中国,也大致与进口土货的路径相同,与邻近上海等口岸开展转口贸易。

需要说明的是,光绪年间,芜湖处于由海关监督管理的常关(旧关)与外籍税务司把持的海关(新关,又称洋关)并存的新旧二元特殊格局,故该表主要涉及洋关对进出口外国商船及所载货物进行监管和贸易、征税数据。在1877 年5 月芜湖海关开关之前,安徽虽有芜湖、凤阳常关的存在,但无直接对外的通商口岸,自设立芜湖海关(洋关)后,安徽对外贸易和社会经济、文化才开启了新的历程。

二、进口总货值及进口洋货、鸦片情形

从“图1”可一目了然,进口总货值及进口贸易呈稳健上升趋势。如期初的1878 年进口货值仅262.45 万两,其中进口洋货贸易额为192.51 万两,到期末的1908 年则分别达到1295.21 万两、838.12 万两,分别增长3.93 倍与3.35 倍,进而反映了安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及涌入安徽的洋货数量激增。其中,年进口总货值超过800 万两以上的有9 个年份,基本集中在20 世纪初。从货物比重看,此消彼长,国门打开也逐渐刺激了民族工商业发展,洋货比重相对下降,土货比重明显提升。其中,洋货比重由期初1878 年的73.3%,降至期末1908 年的64.7%,而本土货物比重整体提高近1 成。

图1 芜湖关清光绪四年至三十四年进口总货值及进口洋货、鸦片情形

现把焦点聚集在近代史所关注的鸦片问题上。鸦片这种罪恶的麻醉品,在中国有一个动听别称:“阿芙蓉”。众所周知,鸦片贸易是西方殖民者掠夺中国财富、毒害我国人民的罪恶贸易,为了攫取中国这个广阔市场蓄谋已久,为此还引发了两次鸦片战争。“中英鸦片贸易和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政治、经济遭受到重创,中国社会随之转型。”④雎萌萌译:《中英鸦片贸易英文资料选译》,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序言。弱国无外交,鸦片战争失败的切肤之痛,又体现在咸丰八年(1858)被迫签订的《天津条约》,该条约赤裸裸地将鸦片贸易从非法转合法、从隐瞒到公开,采取以“洋药”商品名义向中国大规模输入鸦片,进行野蛮掠夺,使英国成为当时在华享受最大利益的国家。

“关于在中国的鸦片消费数量的每项数字都是彼此不同的。一部分是由于鸦片贸易保守极大秘密所造成的,但是更多的是由于各项统计引用不同的根据的混乱情况所造成的。”⑤(美)马士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张汇文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页。芜湖海关进口鸦片的货值总体占各类洋货贸易额的首位,一些年份进口数量、价值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1878 至1887 年间,进口鸦片占进口洋货的货值比重高达7 成左右,其中1880年占进口洋货贸易额比重达74.23%,高于全国进口鸦片平均数约30 个百分点。1886 年,进口鸦片数量最高达5847 担,货值256.03 万两,导致安徽成为近代鸦片烟祸的重灾区。据《清代鸦片政策史研究》记载和推算,1 担(50 公斤)鸦片约为120 个瘾君子一年的消耗量,按进口鸦片数量5847 担推算,可满足高达70 余万吸食者。且需要提醒的是,若加上大量走私进口洋药、国产土药以及全省种植罂粟(面积已超过百万亩,仍有蔓延趋势)等,吸食者众达150 余万。据1888 年芜湖耶稣会统计数据,当时安徽总人口约2470 万,包括芜湖县、当涂县、繁昌县在内的太平府,人数不足140 万,而芜湖本镇才接近8 万人口。其比重之高真是触目惊心!就连英驻芜湖领事都在报告中曾直言不讳称:“整个芜湖布满了大烟馆。”鸦片贸易严重损害了中国民众的身心健康,“无数吸食者,‘竭终岁岁操作,不足以偿暗室之一灯’,以致倾家荡产,变成‘黄槁奄奄,不任操作的废物’。”⑥芜湖市地方志编委会:《芜湖市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753页。此外,鸦片贸易的增长,与其它进口商品的销售呈反比,受一定的经济条件限制,国人不能同时吸食烟片又购买其它必需品;鸦片贸易屡禁不止,还助长宗族械斗,扰乱社会治安。

1888 年以后,鸦片占洋货进口比重明显回落,但总体仍维持在2 成以上。1908 年,安徽巡抚朱家宝下令全省禁止种植罂粟、禁止开鸦片馆,而棉纱、麻袋等进口相应年渐增加。

三、出口总货值及出口稻米情形

从“图2”可知,芜湖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米市,主要支撑的贸易商品就是稻米,其出口量呈波动上行之势,也带动芜湖海关出口货值持续上涨。1905 年出口稻米844 万担,货值1931.4 万两,占出口总货值高达91.23%,当年销售还占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稻米出口贸易额超过出口总货值80%以上的,共有9 个年份。因此,稻米出口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安徽进出口贸易和税收。出口稻米绝大部分产自芜湖周边的巢湖、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宣城、南陵、繁昌等产粮县,平常停泊在芜湖段江面的民船可达600 只以上,当时就有“堆则如山,销则如江”之说。主要销售渠道是国内的上海、广东、福州、天津、烟台等地。

图2 芜湖关清光绪四年至三十四年出口总货值及出口稻米情形

安徽稻米之所以外销能够独占鳌头,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安徽属于农业省份,全省耕地面积400 余万公顷,长江两岸以生产稻米为大宗,只有在商品生产超过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才会有大规模地区间广泛交换的可能;其二,芜湖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地处安徽产粮中心,交通便捷,特别顺着四通八达的水系,与全国许多重要地区直接往来;其三,被辟为通商口岸后,皖籍清政府重臣李鸿章,奏准将镇江七浩口米市移至芜湖,加上清廷税收政策上的支持,芜湖逐步成为著名的米市,可谓“既有市又有场”。据记载:“1908 年,芜湖计有米号40 户、米行40 户、小市行约50 户、砻坊约70 户。”⑦芜湖市地方志编委会:《芜湖市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786页。稻米外销量的增长,促使安徽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也加快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的推进。对其它产业的发展如浆染、冶金、医药、教育、饮食服务业等均起到了刺激或推动作用。以航运、金融为例:“1878 年,芜湖港进出轮船有298 艘,三年后增加到1669 艘,1890 年达到3179 艘”,⑧石琼编著:《最后的芜湖古城》,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版,第259页。比开关之初增长近10 倍;金融服务体系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水涨船高,1902 年,芜湖钱庄发展到30 家,其中包括李鸿章之子在芜设“宝善长”、“恒秦”两家,并且成立芜湖钱业公所,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抗战前,芜湖已成为安徽的金融中心,对全省的经济辐射能力有较大增强。

四、进出口总货值及总税收的情形

进出口货值及总税收是衡量口岸和一个辖区外贸业务发展的重要指标。很显然,芜湖在清光绪年间,这三项指标均呈波浪式递增状态。1878 年与1908 年相比较,进口货值、出口货值、总税收分别增长3.93、23.6、26.43 倍。遗憾的是,期间有21 个年份进口货值高于出口货值,因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省内“银贵钱贱”的状况,既影响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还导致官府出现钱银倒挂之亏空。而且,民族资本经济受到外来商品的倾销和威胁,特别是鸦片贸易屡禁不止,直接荼毒民众的身心和灵魂。“资产阶级最大限度地追求资本的本性,在对外贸易中必然表现为通过不断扩张获取贸易差额,以实现资本增值,这是他们对华贸易的根本目的。”⑨顾海良主编:《马克思在中国》,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而自古至今,通商致富的奥秘则在于对外贸易的顺差。令人欣慰的是,自1899 年后,芜湖关对外贸易出现顺差,特别是1905 年进口货值为947 万两,出口货值为2117 万两,贸易顺差高达1170 万两,超过以往任何年份。是年出口稻米844 万担,贸易额为1931.39 万两,占出口货值的91.23%。可见安徽出口贸易的增长,仍然依靠农业产品作支柱,保持着传统出口贸易结构。

图3 芜湖关清光绪四年至三十四年进出口货值及总税收情形

图3 中所列总税收,系指外国贸易输出或输入海关所征收的税,包括进口税、复进口税、出口税、船钞、内地子口税五个税种。如前所述,输入芜湖海关的洋货,绝大部分是从上海等口岸转口,进口税已在口岸海关交纳,故所占总税收比重不大,但进入20 世纪以后,随着进口贸易量的增加,税收及比重则有一定提高。这体现了直接输入芜湖口岸的洋货有所扩大,通商口岸的作用逐渐凸显。其中煤油进口较突出,1908 年年进口已超过600 万加仑。

由于出口征收税率受条约“值百抽五”的限制,导致出口税约占总税收的八成,且比重逐渐提高。1905 年,芜湖海关有2 个突破,即出口货值超过2 千万两,总税收达到114 万两。

对所征收的关税,一律实行“统收统解”。首先是用以支付各项赔款:“1895 年芜湖关分担偿还俄、法借款1.85 万两;1896 年分担英、德借款2.9 万两”;⑩顾海良主编:《马克思在中国》,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此外,芜湖海关还分七年摊缴1891 年“芜湖教案”的赔款约6 万余两,约占该案赔款总数的一半;1901 年9月至1902 年8 月,“安徽派还四国洋款解交司库银”达1.5 万两等。

“近代国家之兴盛,与工商业发达有关系,而工商业之所以能发达,由于善能运用关税政策,实为其主要原因。”⑪需要指出的是,关税征收有双重性质,既增加财政收入,又保护本国工商业。受不平等条约“协定关税”的关键制约,使关税政策无法有效实现上述功能,不仅失去保护国内工、农、商业发展的作用,还致使安徽丝、茶等众多传统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渐失竞争能力。“可以说,出口税与进口税长期按统一税率征收,是中国海关主权被侵占,国门钥匙失落的又一重要标志。”⑫

当然这里所指的芜湖海关总税收,不包括当时的常关税和厘金税。常关税,为我国古老之关税,芜湖关最早从明成化七年(1471)就开始由政府委派的主事、道台或巡抚、监督等,征收国内商人货物帆船贸易通过税为主,是为国税;厘金税属于地方税,亦称战争税,清朝主要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山西等省征收,起因是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采取的临时措施,由于厘金越演越苛重、厘卡过分虐商,造成晚清弊政之一,国内外商人对此怨声载道。

可能有人会疑惑,190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将通商口岸五十里内的常关划归洋关监管,常关税亦拟作赔款担保。但是,芜湖当属特例,一是芜湖曾由此引发骚乱,《申报》于当年10 月10 日、14 日予以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很大轰动;二是总税务司赫德顾及“李鸿章、李瀚章弟兄久居芜湖的势力,采取名义上的监督,提取十分之一的固定经费,供机关开支而已”(马士之语)。直到民国二年(1913),芜湖税务司赫美玲宣布正式接收五十里内常关各卡。

五、结语

“史事前后相因,又彼此皆有联系。”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最典型的形式是通商口岸。1877 年芜湖海关设立,芜湖正式对外开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芜湖开展通商,一方面损害了中国主权,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与外界交往的频繁,客观上孕育芜湖乃至安徽变革动力的契机,成为芜湖发展商贸易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机。可以说,海关是开埠城市的主要标志,开启了芜湖的近代化之路。海关的设立,对芜湖乃至安徽的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货值芜湖鸦片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进击的芜湖
进击的芜湖
安徽芜湖:镜湖区首家楼宇联合工会成立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清末地方财政靠鸦片
上半年查出不合格出入境货值7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