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军,聂春红,姬媛
(开封市儿童医院1.内分泌科;2.检验科,河南 开封475000)
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治疗不及时或未接受治疗会导致个人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1]。 此类疾病的治疗强调越早治疗越好,年龄越小,体重越轻,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药物反应越敏感,生长潜力(空间)越大,生长效果越好。 因此,早期发现ISS,尽早予以对症治疗,对患儿而言意义重大。 临床报道[2]显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轴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有一定影响,不仅可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骨骼生长,而且可刺激外周组织,加快细胞分化和增殖。 GH 是一种多效性肽类激素,对儿童生长有重要意义,而IGF-1 为一种胰岛素相似肽,也是介导GH 促生长的重要物质,对儿童的生长代谢有重要意义。国外报道发现,血尿酸水平可抑制IGF-1 的表达,对ISS 的影响较大[3]。 但目前关于GH、IGF-1、血尿酸对ISS 的具体意义的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探讨。 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ISS 儿童血清GH、IGF-1 及血尿酸水平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方面的影响, 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选取2019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于我院诊治的ISS 儿童158 例作为观察组,男85 例,女73 例,年龄4~12 岁,平均年龄7.25±1.23 岁。纳入标准:⑴年龄4~12 岁;⑵符合特发性矮小症诊断标准[4],确诊为特发性矮小症;⑶出生体重2.5kg 以上;⑷监护人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⑸染色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 排除标准:⑴合并先天性畸形者;⑵合并恶性肿瘤儿童;⑶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80 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男44 例,女36 例,年龄4~12 岁,平均年龄7.31±1.05 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通过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观察指标
1.2.1 体格发育指标检测 由经过培训, 并考试合格的专业护士对纳入儿童的身高(cm)和体重(kg)进行测量,并计算得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体重/身高2。 同时采集儿童清晨空腹静脉血3ml,静置离心后分离出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Ost)水平。
1.2.1 GH、IGF-1 水平检测 GH 峰值为激发试验所测,第1 d 口服可乐定4μg/kg,并于服用前,服用后30、60、90、120min 后,各抽取空腹静脉2ml,检测血清中GH、IGF-1 水平。 第3d 将0.5g/kg 25%精氨酸溶于等量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重复第1 d 操作,检测各时段血清中GH、IGF-1 水平。CH 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盒及化学发光仪由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IGF-1 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及酶联免疫检测仪由上海珂淮仪器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说进行。
1.2.3 血尿酸水平检测 抽取空腹静脉血, 采用比色法测定,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8000 c 702 型)及试剂盒由上海罗氏公司提供。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用n(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 相关分析法,应用平滑曲线拟合分析血尿酸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线性关系。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 观察组儿童体格发育指标身高、 体重、BMI 及Os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x±s)
2.2 两组儿童血清GH、IGF-1 及血尿酸水平比较观察组儿童GH、IGF-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血清GH、IGF-1 及血尿酸水平比较(x±s)
2.3 ISS 儿童血清GH、IGF-1 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相关性分析 ISS 儿童血清GH、IGF-1 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BMI、Ost 呈显著正相关(P<0.0 5),而血尿酸与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BMI 及O st 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见表3。
表3 ISS 儿童血清GH、IGF-1 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相关性分析
2.4 血尿酸与身高、 体重、BMI、Ost 的平滑曲线拟合 分析血尿酸数据发现,血尿酸在体格发育指标中呈现非线性关系,存在一个拐点,在拐点前,随着身高、体重、BMI 及Ost 的增加,血尿酸呈下降趋势,在拐点后,随着身高、体重、BMI 及Ost 的增加,血尿酸呈上升趋势。
图1 身高、体重、BMI、Ost 与尿酸的平滑曲线拟合图
ISS 是一种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生长激素水平正常的一种疾病,多发于儿童,且在矮小儿童中占60%左右。 目前,ISS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常见类型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青春期发育延迟、无明显遗传特性的身材矮小三种[5]。因为ISS 儿童无明显临床特征,只是身高较同龄人矮小,而有些家长缺乏儿童生长标准认知,认为生长发育时期有早有玩,对疾病发现晚,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对患者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以往报道中,研究ISS 患儿体格发育的指标多局限于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6],本研究区别于以往体格发育研究中的指标, 采用身高、 体重、BMI、Ost 进行研究。
身高是儿童体格发育最直接的体现,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变化、分化完善、功能成熟相一致,可反映生长发育状况。 体重是反映儿童体格发育最重要、最灵敏的指标,受营养、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与骨、肌肉、脂肪等的增长关系密切。 BMI 是由体质量/身高的平方得出的指数, 是国际上用来反映人体胖瘦和健康的常用指标。 Ost 是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率的一个指标, 可反映儿童骨骼发育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BMI 及Os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SS 患儿身高、体重、BMI 以及Ost 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与张小芳等[7]研究结果一致。
人的体格发育是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其中CHIGF 轴是儿童生长发育主要调控机制。 CH 是由脑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刺激机体组织发育,作为最主要的声场调节素,其具有促进各器官发育、各系统生长的作用。 IGF-1 则是由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产生的一种类胰岛素蛋白质,也是CH 依赖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分化、维持骨功能结构的作用。 临床研究[8]显示,正常儿童体内CH、IGF-1 均较高,但当发生矮小症时,其水平明显降低。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儿童GH、IGF-1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并且进一步分析GH、IGF-1 与儿童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发现,ISS儿童血清GH、IGF-1 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BMI、Ost 呈显著正相关。 提示GH、IGF-1 在ISS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预测ISS 的重要指标。究其原因可能为CH-IGF 轴作为调节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的一个内分泌轴,其功能多样,不仅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加快蛋白质合成,并且能促进多种软骨细胞增殖。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血尿酸升高。 一般而言,尿酸水平升高危害较大。 张明坤[9]研究发现,高血尿酸者多发生痛风,而且是冠心病、高血压、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Panpan W 等[10]关于ISS 的研究发现, 中国儿童青少年ISS 患者IGF-1 和UA 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或低水平的UA 可能对IGF-1 有不利影响。但在既往关于血尿酸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研究存在争议,孙冬梅等[11]在浦兴社区老年人体质指数、腰围、颈围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研究中发现,BMI 与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杨瑞华等[12]体质指数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BMI 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而Luciano R 等[13]研究中,BMI 与血尿酸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与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B MI 及Ost 均无显著相关性, 但进一步进行平滑曲线拟合发现,血尿酸在体格发育指标中呈现非线性关系,存在一个拐点,在拐点前,随着身高、体重、BMI 及Ost 的增加,血尿酸呈下降趋势,在拐点后,随着身高、体重、BMI 及Ost 的增加,血尿酸呈上升趋势,呈现一种U 型关系,与赵倩倩等[14]研究结果类似。 说明体格肥胖或消瘦均存在尿酸升高的现象。 肥胖导致血尿酸升高较为常见,一般是由于胰岛素抵抗、饮食、遗传等抑制尿酸排泄,尿酸代谢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15,16]。而体格消瘦致使尿酸升高的机制尚不清晰,猜测与患儿的饮食结构及新陈代谢能力有关。
综上所述,ISS 儿童血清GH、IGF-1 水平与身高、体重、BMI、Leptin 呈显著正相关,与Ost 呈显著负相关,而血尿酸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存在非线性关系,呈现降低后升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