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岩玲
幼小衔接问题一直以来是每年大班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让家长焦虑的中心,有幸聆听马达英老师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感受很深,马老师对幼小衔接进行了深度剖析,引导大家做好幼小衔接的无痕过渡,在此进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跟大家分享的是德国哈克教授的六个断层,
一、关系人的断层(小学教师、幼儿教师),
二、学习方式的断层(游戏科目、学习)
三、行为规范的断层(个人要求、感性理性)
四、社会结构的断层(友伴分离、团体中的位置)
五、期望水平的断层(学业期望、减少游戏)
六、学习环境的断层(活泼自由、纪律约束)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首先是从“知识储备”走向“能力提升”,从“单向衔接”转为“多边互动”,从“学前准备”延伸至“学前-后无痕过渡”,实现“幼小衔接、无痕过渡”。
一、超越知識准备,走向生活适应
主要有心理准备与入学意识,习惯培养与关键能力,知识准备与经验储备。在心里准备中,首先家长要了解一年级的课程。了解里边的知识点,而且还要告诉孩子,学习是快乐的,老师是可亲的,学校是可爱的,孩子的焦虑感大部分是家长带来的,本来对上小学充满了期待,结果家长每天都会带给孩子一些负能量的东西,导致孩子也充满了焦虑感。家长和老师要提供适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与探究意识。在学习习惯中,对于幼儿来讲,倾听是所有好习惯的基础,因为进入小学之后,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听,所以要培养幼儿倾听与专注力,至关重要。还有身体适应以及运动协调能力,规划能力与时间观念,也是上小学以后孩子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语言准备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我们要从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和口语交际几个方面来对孩子进行引导。在这儿重点要强调的是,前书写指的是幼儿一笔或者其他替代物为工具,以游戏形式感知图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者符号等,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为什么不提倡让幼儿提前进行写字这些方面的练习,因为有研究表明,西方的文字需要27条小肌肉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中国的文字需要44条记录,协同用力,需要比较高的视觉精细辨别能力,所以在幼儿园的孩子,肌肉协调还未达到书写文字的条件。儿学习规则适应与交往能力,为以后的小学环境打好基础。
所谓的幼小衔接所以,不是把孩子把以后很容易就学会的东西,让孩子现在付出十倍努力来学习。而是各种好的习惯培养。
最后分享一句话:如果你真爱孩子,请一定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探索,面对困难,跌倒了自己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