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000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重庆
雷贝拉唑作为临床上新一代的H+-K+-ATP 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或者是胃溃疡等疾病,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还能发挥较高的抑酸作用,作用时间较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1]。据药理学实验证实,雷贝拉唑钠凭借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决定了此类药物对于其pH环境有较高的敏感性,在酸性环境中的存在不够稳定[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食物能否对口服雷贝拉唑肠溶剂胶囊吸收造成影响,以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2017年8月-2019年8月选取健康成年体检人员40 例,按进食时间分为2 h组与4 h组,各20例。2 h组男12例,女8 例;年龄32~54 岁,平均(40.12±3.12)岁;体重47~79 kg,平均(64.23±7.34)kg。4 h 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34~51 岁,平均(42.12±4.65)岁;体重45~75 kg,平均(60.23±5.45)kg。两组体检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试验材料:两组均口服雷贝拉唑肠溶剂胶囊,随后分别在2 h、4 h后按照标准进食,采用反相HPLC-UV法对血中药物浓度进行测量。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3-4]。②血浆中雷贝拉唑HPLC法的测定:取血浆0.6 mL 放在10 mL 的玻璃具塞离心管中,向其中加入20 μL的雷贝拉唑对照品溶液,随后加入内标溶液,涡旋,加入Na2HPO4,涡旋,加入二氯甲烷-异丙醇混合,涡旋,采用离心机处理,离心速度为3 500 γ/min,共离心10 min 左右,取下层有机层,残留物采用100 μL的重组液溶解,离心速度为15 000 r/min,取上清液进样20 μL,雷贝拉唑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1 min 和7.1 min。之后进行制备标准曲线、提取回收率测定、稳定性试验等一系列操作[5-6]。③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保证所选取的两组健康体检人员无存在心肺肝肾障碍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疾病、心电图异常等,在试验前2 周并未服用过其他药物的,在试验期间进食统一餐。于次日早晨7:00 用200 mL温开水送服受试制剂,服药2 h后方可再饮水,其中第1次给药后2 h进食统一餐,第2次给药后4 h进食统一餐[7]。
统计学方法:利用DAS.20 软件对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指标进行测量,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人员血中药物浓度指标比较:2 h 组与4 h 组比较,Cmax低,Tmax高,t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组与4 h 组比较,AUC(0~10)、AUC(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通常情况下,雷贝拉唑本身具有较高的脂溶性,通常可使用有机溶媒提取法来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中利用了二氯甲烷-异丙醇混合溶剂的方法进行提取,有效避免了在提取过程中所产生的乳化现象,发现此种操作方法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提取效率[8]。结合以往临床操作经验我们发现,为了能够保证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口服后能够即刻产生较强的且较好的临床疗效,需要尽可能地延迟给药后的进食时间。本次研究即针对此方面展开,探讨食物能否对口服雷贝拉唑肠溶剂胶囊吸收造成影响。
本次研究提示,食物能够对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剂胶囊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造成影响,在给药后2 h进食,相比于给药后4 h 进食,达峰时间明显延长,Cmax明显减小,结果说明,2 h 进食后能够明显减少人体对雷贝拉唑的吸收。但2 h 组与4 h 组比较,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相比并不会出现明显改变。
综上所述,食物能够对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剂胶囊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造成影响,导致了药物达峰时间的延长。不过本次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在计算数值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进一步分析以获得合理的给药方法。
表1 两组人员血中药物浓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人员血中药物浓度指标比较(±s)
参数 2 h组 4 h组 P Cmax(μg/L) 263.52±30.77 361.85±106.97 <0.05 Tmax(h) 6.50±0.74 3.87±0.41 <0.05 t1/2(h) 3.25±0.22 1.06±0.54 <0.05 AUC(0~10)(μg·h/L) 1203.69±228.69 1109.68±254.74 >0.05 AUC(0~∞)(μg·h/L) 1264.87±205.47 1120.74±200.36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