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二级预防抗血栓药物应用调查及对预后效果的影响

2020-09-07 09:44马建永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8期
关键词:颈动脉阿司匹林复发率

马建永

(郑州颐和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47)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 是临床中较为常 见的脑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以及高死亡率等特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的数量约为1 000 万,每年有约150万患者死亡,因此ICVD 的二级预防对患者的预后与转归至关重要[1]。目前,ICVD 的二级预防药物多以抗血小板药物为主,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本文将探究阿司匹林在ICVD 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观察不同预防方案对疾病复发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郑州颐和医院于2017 年6 月至2018 年 6 月收治的 200 例 ICVD 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50 mg 组、150 mg 组、300 mg 组与对照组各50 例。50 mg 组中男27 例,女 23 例;年龄 51~88 岁,平均(63.86±6.32) 岁。150 mg 组中男 28 例,女 22 例;年龄 50~87 岁,平均 (62.13±6.53) 岁。300 mg 组中男 26 例,女24 例;年龄 52~86 岁,平均 (61.67±6.52) 岁。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3~87 岁,平均(63.64±6.34) 岁。各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论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50 mg 组口服阿司匹林(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 mg)50 mg/d, 150 mg 组口服阿司匹林 150 mg/d,300 mg 组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对照组给安慰剂。对比各组的颈动脉狭窄程度,采用比浊法分别于用药前1 周及用药4 周后测定患者的血小板凝集率,并观察各组的疾病复发率。

1.3 评价标准

颈动脉狭窄标准:①轻度:0%~29%;②中度:>29%~69%;③重度:>69%~<100%;④血管闭塞:狭窄100%。重度狭窄率=(重度+闭塞)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狭窄程度

50 mg 组的重度狭窄率为14%,150 mg 组的重度狭窄率为10%,300 mg 组的重度狭窄率为10%,对照组的重度狭窄率为28%,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50 mg 组比较:χ2=8.046,P=0.005;与 150 mg 比较:χ2=13.752,P=0.000;与 300 mg 组比较:χ2=13.752,P=0.000)。见表1。

表1 用药后各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n=50, n(%)]

2.2 血小板凝聚率

用药后,50 mg 组、150 mg 组与 300 mg 组的血小板凝聚率均明显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50 mg 组比较:t=9.459,P=0.000;与150 mg 比较:t=10.733,P=0.000;与 300 mg 组比较:t=10.733,P=0.000);50 mg 组、150 mg 组与300 mg 组的血小板凝聚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各组血小板凝聚率比较 (n=50, ± s, %)

表2 各组血小板凝聚率比较 (n=50, ± s, %)

组别50 mg组150 mg组300 mg组对照组用药前82.64±8.24 81.53±6.83 82.14±6.75 82.42±6.35用药前67.53±6.43 65.52±6.78 66.62±7.46 79.61±6.34 t值10.222 11.763 10.908 1.426 P值0.000 0.000 0.000 0.157

2.3 复发率

观察期内,50 mg 组、150 mg 组与300 mg 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10% 与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50 mg 组比较:χ2=5.740,P=0.017;与 150 mg 比较:χ2=4.336,P=0.037;与 300 mg 组比较:χ2=5.740,P=0.017)。

3 讨论

ICVD 是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其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ICVD 的发生原因主要与颈动脉重度狭窄有关,而且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发生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保证[2]。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 是现阶段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类药物之一,抗血小板作用明显,主要用于ICVD、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脑血栓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3]。阿司匹林能够清除羟自由基,保护细胞,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环氧酶水平,并激活血管舒张功能,抑制前列腺素与溶酶体酶的释放,阻止血栓形成。有报道称[4],阿司匹林能够将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5%,将女性首次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24%,将心肌梗死的首次发生率降低36%。因此,阿司匹林被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美国心脏病学会以及欧洲高血压协会列为50 岁以上高血压人群的一级预防药物[5-6]。

虽然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而且阿司匹林耐受性良好,通过加大用药剂量可以发挥其抑制炎性反应、抗动脉硬化、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等多重效应,但是对于老年脑梗死急性期发作患者来说大剂量用药会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风险,因此阿司匹林在ICVD 二级预防的用药剂量始终没有得到一致结论,目前,我国临床推荐预防剂量为100~300 mg/d。 临 床研 究中 发 现 , 中等 剂 量(200 mg/d) 可取得与大剂量用药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对阑尾、十二指肠刺激症状不显著,亦未发生出血倾向,用药相对安全。但是,在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对心血管的影响[7-8]。

本研究中,对照组的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其他3 组,而且用药后,50 mg 组、150 mg 组与300 mg 组的血小板凝聚率均明显低于用药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50 mg 组、150 mg 组与300 mg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阿司匹林在ICVD 二级预防中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有关控制疾病复发,无需通过加大用药剂量追求预防效果。

猜你喜欢
颈动脉阿司匹林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