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满芝,石明珠,史梦茜
信息反馈作为一种事后干预的行为学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引导居民节能行为的措施(Thondhlana et al, 2016)。信息反馈是告知居民关于他们能源消费量或者节能量的信息(Abrahamse et al, 2005),可通过行为的结果影响后续行为(芈凌云等,2016)。社会比较作为人际间因素对居民节能行为实施影响(Zhou et al,2016),针对能源消费行为,含有社会比较信息的反馈(即将自己的表现与别人相比的反馈信息)更有助于降低居民能源消费量,促使居民节能不仅要告诉他与其比较的对象(他人)做了什么,而且要告诉他比较对象是谁(Graffeo et al, 2015)。以他人作为参照点的社会比较被认为是影响居民节能行为的人际关系因素之一(Gifford et al, 2011)。比较对象空间距离的远近影响节能行为效果(Shen et al, 2016)。Graffeo et al(2015)认为将空间上同一社区但不认识的人作为比较对象时,信息反馈效果最佳。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Shen et al(2016)认为在空间距离上,街上的邻居相比于社区的邻居和隔壁邻居作为信息反馈的比较对象时,最能促进居民节能行为。因此,与他人比较的用能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的空间距离对居民节能行为或意向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近空间距离还是远空间距离的效应更好需要进一步探究。
揭示干预政策对节能行为的影响机理能让我们更好地剖析干预策略的成败(Abrahamse et al, 2013)。反馈干预理论(Kluger et al,1996)认为反馈通过建立结果和行为改变的连接来实现对结果的洞察进而影响行为,个体行为表现的反馈可增强人们感觉能从事某种行为的自我效能感(Bandura,1997)。而自我效能感等知觉行为控制又影响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Onwezen et al,2014)。政府规定、未经请求的建议信息等都被当作潜在的自由限制,这种自由受到限制的不适感会引发居民心理抗拒等负面情绪(Kim et al, 2011)。而根据心理抗拒信息加工观点,由心理抗拒产生的负面认知与情绪可能导致个体更倾向于拒绝被说服,进而导致居民加入该行为的意愿更低(李东进等,2015)。因此,如果社会比较信息激发起信息接收者的心理抗拒情绪,那么信息便有可能被接受者忽视或者贬低,从而接收者就不容易被信息所影响,即不易产生节能行为意向。在比较性信息反馈影响居民节能行为意向的过程中,知觉行为控制和心理抗拒是否分别起到正向中介和负向中介作用、是共同中介还是独立中介效应等问题需要探究。
情境变量在促发或者阻碍环境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起到显著作用(Geller, 2002;Abrahamse et al, 2013),居民特征会调节信息反馈对节能行为的影响(徐新扩等,2016)。而在居民节能行为领域,对自我建构这一居民特征作为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McCalley et al, 2002)。自我建构(Self-Construal)是指个体如何看待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Markus et al, 1991),不同的自我建构类型体现了自我与他人之间不同的社会距离(王海忠等,2010),因此,本文认为自我建构在体现心理距离的社会比较性信息反馈影响节能行为意向的情境中起到关键作用。现有的文献未探究自我建构与比较对象空间距离的结合对个体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内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 不同空间距离取向下的比较性反馈信息框架是否导致居民节能行为意向在方向和程度上有所差异?(2) 比较性信息反馈影响居民节能行为意向的中介机制是什么?(3) 自我建构是否可以作为比较性信息反馈影响居民节能行为意向的调节变量,边界效应如何?本文通过2(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近空间距离vs.远空间距离)×2(自我建构:独立型vs.依存型)的组间实验设计,探究比较对象空间距离的远近对节能行为意向影响的效应差异,并揭示比较性信息反馈影响节能行为意向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
遵循传统研究模式,本研究探究居民的节能行为意向,而不是真正的节能行为。Graffeo et al(2015)认为节能行为意向是指居民节约使用能源的意向。劝说居民节约能源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告诉他们别人比他用的少(Ferguson et al,2011;Rabinovich et al,2012)。然而,通过操纵比较对象可以进一步促进居民的节能行为,如从社会距离或空间距离视角操纵比较对象与居民的社会距离或空间距离的远近,进而影响节能行为效果(刘满芝等,2017)。Graffeo et al(2015)将比较对象的空间距离与是否认识作为两个维度,研究2×2四种组合的信息反馈效果,认为比较对象为空间上邻近但不认识的人时,信息反馈效果最佳,而空间上邻近组相对于非邻近组,信息反馈产生更大的节能行为意向。Shen et al(2016)认为在空间距离上,不是最近的隔壁邻居、也不是空间距离较远的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作为信息反馈的比较对象时,最能促进居民节能行为,表明比较对象的空间距离有最佳策略。
解释水平理论(CLT)认为,个体感知到与认知客体的心理距离的远近决定了解释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个体的判断与决策(Trope et al,2003)。Liberman et al(2002)研究发现对于心理距离遥远的事,人们往往用高水平解释,空间距离是心理距离的重要构成维度之一,针对空间距离,若事物是较远空间距离,常与高水平解释联系,较近空间距离反之。时间距离会影响人们对未来时间的解释方式,人们赋予与低水平解释相关价值的权重将会随时间下降,而高水平解释反之,进而影响人们的偏好与选择(Williams et al,2008)。李雁晨等(2009)认为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具有相同的机制。远空间距离导致的高水平解释的激活将产生更高的自我控制意愿,形成更高的感知价值以及更高的决策权重,进而影响人们的偏好和选择(Fujita et al,2006)。
在劝说研究中,针对社会影响等外在刺激的抵触行为研究逐渐形成了心理抗拒理论(Brehm et al,1962)。如果个体感知到自由受到威胁,会通过抵制外部信息来达到重获自由的目的,这会出现与信息要求相反的效果。比较信息的出现会限制人们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受到限制的不适感会引发消费者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其中包括心理抗拒(Kim et al,2011)。Fitzsimons et al(2004)发现未经个体同意而出现的网站广告也会导致心理抗拒。当然,心理抗拒首先取决于个体是否感知到被限制自由,以及对行为目的的判断(Brehm,1981)。
作为一种负向心理,心理抗拒导致的负向情绪会使得个体更倾向于不接受信息干预,并螺旋式增强或者削弱参与意愿(李东进等,2015,2016)。心理抗拒对居民节能产品购买行为意向产生负向影响(刘满芝等,2017)。节能行为不仅涉及个体的自身经济利益,也属于有社会影响的亲环境行为。针对不同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社会比较性用能信息反馈,当个体面对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时(与自己空间距离较近者比较),处于高解释水平状态,此时人们更多地把行为归因为稳定的特质而不是情境因素(Henderson et al,2006),支持性理由在空间距离远的决策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会降低心理抗拒,进而提高节能行为意向;个体面对近空间距离比较对象时(与自己空间距离较远者比较)信息时,处于低水平解释状态,使用偶然的、外围的、背景化特征来解释近期事件,拒绝性理由在空间距离近的决策中更有影响力(Eyal et al,2004;Herzog et al,2007),导致拒绝被说服的可能性更高,会提高心理抗拒,进而降低节能行为意向。因此,如果社会比较信息激发起信息接受者的心理抗拒情绪,那么信息便有可能被接受者忽视或者贬低,从而接受者就不容易被信息所影响,即不易产生节能行为意向。由此,我们得出以下假设:
H1:当呈现给居民比较性信息反馈时,相比于近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远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引起居民的心理抗拒更低。
H2:当居民体验到较强的心理抗拒时,会降低节能行为意向。
反馈理论认为,反馈个体行为的表现可增强人们感觉能从事某种行为的自我效能感(Abrahamse et al,2013)。个体或集体的自我效能感与个体或集体行为的表现和结果有正向关系(Collins et al,2010)。以社会比较的方式传递负面“行为知识”信息,比以客观描述的方式提供该信息更能够诱发居民知觉行为控制(杨婷,2009)。受到社会比较等隐含的社会规范影响,他人比较信息反馈会导致居民产生更强的知觉行为控制(Graffeo et al,2015)。
空间距离是心理距离的重要构成维度之一(李雁晨等,2009)。解释水平的高低是由个体感知到的与客体在心理距离的远近决定的(Trope et al,2003)。Liberman研究发现对于心理距离遥远的事件个体用高水平解释来表征(2002),针对空间距离,即较远空间距离的事物与高水平解释相联系,较近空间距离反之。而高水平解释相比于低水平解释,更能提高自我控制,即高水平解释的激活将比低水平解释的激活导致更高的自我控制意愿,进而影响人们的偏好和选择(Williams et al,2008)。因此,本研究认为相比于近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含有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比较性用能信息反馈具有高水平解释,将产生更高的知觉行为控制,进而影响人们的节能行为意向。
节能行为意向受知觉行为控制的正向影响(Abrahamse et al,2011)。Ajzen研究发现知觉行为控制能正向促进行为实施意向(1991)。学者们在废物管理行为、生活节约用水等绿色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都证实了知觉行为控制在行为意向方面前因上的重要影响(Taylor et al,1995;杨婷,2009)。此外,学者在美国、意大利的研究也证实了知觉行为控制在居民绿色行为干预中的预测作用(Mannetti et al,2004)。诸多学者认为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亲环境行为意向的重要前因变量(龙如银等,2016)。由此,我们推出以下假设:
H3:当呈现给居民比较性信息反馈时,相比于近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远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引起居民的知觉行为控制更强。
H4:当居民体验到较强的知觉行为控制时,会提高节能行为意向。
比较性信息反馈一方面引起人们对该信息的排斥心理,产生心理抗拒(Fitzsimons et al, 2004),引发居民一系列的负面情绪(Kim et al,2011);另一方面,个体行为表现的反馈可增强人们感觉能从事某种行为的自我效能感(Bandura,1997),其中,他人比较信息反馈会导致居民产生更强的知觉行为控制(Graffeo et al,2015),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行为意向(Ajzen,1991)。现有文献只是孤立地探讨在信息刺激对行为意向影响过程中心理抗拒或者知觉行为控制的独立中介作用(Quick et al,2007;Abrahamse et al,2011),未同时探讨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中介作用。本研究认为在比较性信息反馈影响节能行为意向的过程中,既有心理抗拒的负向中介路径,又有知觉行为控制的正向中介路径。据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比较性信息反馈空间距离(近空间距离vs.远空间距离)对居民节能行为意向影响的过程中,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起到了中介作用,且比较性信息反馈通过心理抗拒负向影响节能行为意向,通过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节能行为意向。
Markus et al认为,自我建构是人们看待自己与他人相分离或相联系的程度,可分为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依存型自我建构,二者在行为、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方面差异明显(1991)。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更加强调自我独立与自我利益方面,思维更加理性和抽象,而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更强调人际和谐与社会规范方面,思维更加感性和具象(李东进等,2016)。Stapel et al(2001)认为,自我建构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当个人同一性被激活时,人们会采用“求异”模式。感知相似性是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等心理距离的函数(Day et al,2008),且在远距离行为决策中,支持性理由形成高解释水平,因此影响显著。反之拒绝性理由干预近距离决策更有效(Eyal et al,2004)。此外,近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过度暴露效应或认知者牺牲效应(Shen et al,2016)使得比较对象与个体的差异性凸显,与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相比,近空间距离比较对象会让个体产生较高的心理抗拒和较低的知觉行为控制。在激活依存型自我建构社会同一性的情况下,人们选择“求同或整合”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让自我从属于某个社会单元,对近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差异性感知较少,进而缩小了与远空间距离相比产生的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本研究认为,当自我建构为独立型时,居民受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远近的认知和反应的影响差异较大,即: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对居民节能行为意向影响的过程中,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起到中介作用;当自我建构为依存型时,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假设:
H6:心理抗拒在比较性信息反馈空间距离对节能行为意向影响的中介作用受到自我建构的调节,心理抗拒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当自我建构为独立型时,心理抗拒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当自我建构为依存型时,心理抗拒没有起到中介作用。
H7:知觉行为控制在比较性信息反馈空间距离对节能行为意向影响的中介作用受到自我建构的调节,知觉行为控制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当自我建构为独立型时,知觉行为控制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当自我建构为依存型时,知觉行为控制没有起到中介作用。
根据假设H1—H7,我们提出如图1所示的概念框架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为: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的空间距离通过心理抗拒影响节能行为意向(H1、H2),通过知觉行为控制影响节能行为意向(H3、H4),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起共同中介效应(H5),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分别受到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H6、H7)。本研究利用2×2的组间实验,检验以上提出的研究假设,验证图1的理论模型。
图1 理论模型
本部分是为了检验实验材料设定的近空间距离与远空间距离的区别,采用情景模拟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首先给所有被试分别呈现其与含有近空间距离和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比较性用电信息,让其判断与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远近的程度(1表示极其远,7表示极其近)。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个体特征相似性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做实验。考虑大学生的主要能源消费方式为集体宿舍用电(4~8人一间),集体的自我效能感与集体行为的表现和结果有正向关系(Collins et al,2010),因此采用被试大学生集体宿舍用电信息反馈。近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比较性用电信息为:假设您在宿舍收到了这样一个卡片,卡片上信息为“假设小A是与您住同一楼层的隔壁室友,您每个月都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反馈:您所在宿舍这个月的耗电量是小A 所在宿舍耗电量的1.2倍,请注意节约用电”。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比较性用电信息为“假设您在宿舍收到了这样一个卡片,卡片上信息如下:假设小A 是与您同性别的住其他栋楼的学生,您每个月都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反馈:您所在宿舍这个月的耗电量是小A所在宿舍耗电量的1.2 倍,请注意节约用电”。参照前人研究,为了提高被试的注意力和对信息的感知重要性(Graffeo et al,2015),本研究设定被试用电量是比较对象用电量的1.2倍(刘满芝,2017a)。最后,我们根据被试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空间距离的类型设定是否合适。首先在某高校招募共31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男性18名,女性13名,平均年龄为19.96岁(SD=0.77)。
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31名被试认为近空间距离信息中被试与小A的远近程度均值为M近空间距离=4.58,远空间距离信息中与小A的远近程度均值为M远空间距离=3.32,二者之间差异显著(t(30)=3.75,p<0.05)。同时,二者均远离中值4(M近空间距离=4.58,t(30)=2.568,p<0.05;M近空间距离=3.32,t(30)=-2.328,p<0.05),分别趋近于7(极其近)和1(极其远)。据此,我们将代表近空间距离和远空间距离的比较性用能信息用于主实验中。
实验设计采用2(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近空间距离vs.远空间距离)×2(自我建构:独立型vs.依存型)组间因子设计。首先让招募的被试填写自我建构量表,将被试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独立型和依存型两种自我建构(Zampetakis et al,2015),然后分别针对两种自我建构类型的被试随机分配填写2种比较对象空间距离量表,即阅读相关“比较性用能信息”,然后填写心理抗拒量表、知觉行为控制量表、节能行为意向量表和个人相关的统计信息。自我建构量表改编自Singelis(1994)、Leung et al(1997)、Zampetakis et al(2015)开发的量表,对个体的特质性自我建构水平进行测量,共包含24道题,自我建构类型的划分方法为:用被试者独立型维度的均值减去依存型维度的均值,然后以该差值的中值为标准把被试划分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心理抗拒的测量量表改编自Edwards et al(2002)和刘满芝(2017a)的研究,主要从强迫性感受、操纵意图推断两个方面测量;知觉行为控制的测量借鉴了Taylor et al(2005)、Sherer(1982)等人的研究成果,从知觉控制力和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开发成针对节能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量表。节能行为意向的量表改编自李杨(2014)和刘满芝(2017b)关于节能环保型产品的购买意愿量表。
正式实验有132名本科生参与,实验操纵后,通过对内容的复核检查发现四组有效问卷分别为33、27、28、34份,合计122份,样本中男女生分别为74人、48人,平均年龄为19.8岁(SD=0.91)。
心理抗拒、知觉行为控制和节能行为意向都是用多重语句测量,因此需要对各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信度方面,心理抗拒、知觉行为控制、节能行为意向量表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831、0.713、0.704,各自量表的组合信度(CR)分别为0.833、0.748、0.704,量表的信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Churchill,1979)。效度方面,心理抗拒、知觉行为控制、节能行为意向变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因子载荷基本都超过0.5,三个变量的平均抽取方差(AVE)分别为0.417、0.401、0.659,虽然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AVE低于临界值0.5,借鉴Flynn 等(2010)的方式,本模型满足上述更详细的标准,说明变量有较好的聚敛效度。此外,各变量AVE的平方根均大于该变量与其它变量的相关系数,表明变量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我们将变量对应的题目取均值来代表该变量的值(Stoeva et al,2017;刘满芝等,2017)。
1. 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对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比较对象为近空间距离组(M近空间距离=4.41)的心理抗拒显著大于远空间距离组(M近空间距离=3.86,t=2.724,p<0.01)。比较对象的近空间距离组(M近空间距离=4.69)的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小于远空间距离组(M近空间距离=5.04,t=-1.984,p≤0.05)。因此,假设1和假设3得到验证。
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对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首先检验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对心理抗拒的影响。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比较对象空间距离的主效应显著[F(1,118)=7.254,p<0.01],自我建构主效应不显著[F(1,118)=0.010,p>0.1],两者的交互效应也不显著[F(1,118)=1.534,p>0.1],假设H1再次得到验证。相比于独立型自我建构,依存型自我建构针对近空间距离和远空间距离产生的心理抗拒差异较小,这与本研究理论论述部分的推断相符。
图2 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对心理抗拒的影响
其次,检验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对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如图3所示),比较对象空间距离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1,118)=3.499,p<0.1],自我建构主效应不显著[F(1,118)=2.280,p>0.1],两者的交互效应显著[F(1,118)=5.852,p<0.05]。当自我建构为独立型时,被试更愿意选择远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M近空间距离=4.38,M近空间距离=5.12,F(1,118)=9.70,p<0.01];当自我建构为依存型时,被试对近空间距离与远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选择没有显著差异[M近空间距离=5.06,M近空间距离=4.96,F(1,118)=0.07,p>0.1]。假设H3再次得到验证。相比于独立型自我建构,依存型自我建构针对近空间距离和远空间距离产生的知觉行为控制差异较小,这与本研究理论论述部分的推断相符。
图3 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对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
2. 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
以节能行为意向为因变量进行2×2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对节能行为意向都没有显著的主效应[F(1,118)=0.765,p>0.1;F(1,118)=0.667,p>0.1];但是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之间存在边缘显著的交互效应[F(1,118)=3.763,p<0.1]。当自我建构为独立型时,被试更愿意选择远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M近空间距离=4.54,M近空间距离=5.05,F(1,118)=4.19,p<0.05];当自我建构为依存型时,被试对近空间距离与远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选择没有显著差异[M近空间距离=5.04,M近空间距离=4.84,F(1,118)=0.47,p>0.1]。独立型自我建构与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组合和依存型自我建构与近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组合产生较高的节能行为意向(5.05,5.04)。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
3. 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心理抗拒显著负向影响居民节能行为意向[F(1,120)=10.230,p<0.01],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为-0.28(t=-3.199,p<0.01),知觉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节能行为意向[F(1,120)=56.141,p<0.001],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为0.565(t=7.493,p<0.001)。因此,假设H2和假设H4得到验证。
4. 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中介效应检验
本部分验证假设H5,即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在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中起到了共同中介作用。假设H5中的中介路线不止一条,这种情况被称为多个并列的中介(multiple mediators)(陈瑞等,2013)。本研究根据Zhao et al(2010)的中介分析程序,参考Bootstrap方法对多个并列的中介变量效应进行检验(Hayes,2013)。
该方法检验了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中介作用,我们对自变量(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近与远)到因变量(节能行为意向)的间接效应和其标准差进行估计,选择模型4,样本量选择5000,设置95%的置信区间。Bootstrap给出Baron和Kenny(1986)中介检验的结果,得出相应系数(如图5所示)。数据结果表明,自变量通过心理抗拒影响节能行为意向的间接效应显著(95%CI:LLCI=0.049,ULCI=0.294,不包含0),作用大小为0.147;自变量通过知觉行为控制进而影响节能行为意向的间接效应显著(95%CI:LLCI=0.011,ULCI=0.434,不包含0),作用大小为0.207;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95%CI:LLCI=-0.474,ULCI=0.113,包含0)。
图5 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检验注:*表示<0.05,**表示<0.01,***表示<0.001,n.s表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综上所述,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近空间距离vs.远空间距离)影响居民节能行为意向的过程中,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起到了中介作用,两者均为正向中介效应,故假设H5得到验证。但具体路径方向有差异,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近空间距离vs.远空间距离)负向影响心理抗拒(95%CI:LLCI=-0.830,ULCI=-0.131,不包含0),作用大小为-0.481,心理抗拒负向影响节能行为意向(95%CI:LLCI=-0.450,ULCI=-0.160,不包含0),作用大小为-0.305;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近空间距离vs.远空间距离)正向影响知觉行为控制(95%CI:LLCI=-0.001,ULCI=0.709,不包含0),作用大小为0.355,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节能行为意向(95%CI:LLCI=0.439,ULCI=0.725,不包含0),作用大小为0.582。故假设H2和假设H4得到验证。
5. 自我建构对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的调节
通过Bootstrap方法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7,样本量5000),自变量到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标准差估计方法同上,设置95%的置信区间。
心理抗拒对比较性信息反馈影响节能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自我建构对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中介效应的调节效应
心理抗拒的条件间接效应结果显示:在独立型自我建构情境下,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通过心理抗拒对节能行为意向的条件间接效应显著(95%CI:LLCI=0.069,ULCI=0.439,不包含0),作用大小为0.213;在依存型自我建构情境下,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通过心理抗拒对节能行为意向的条件间接效应不显著(95%CI:LLCI=-0.052,ULCI=0.248,包含0),作用大小为0.079。因此,在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近空间距离vs.远空间距离)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心理抗拒的中介作用受到了自我建构水平的调节。假设H6得到完整验证。
知觉行为控制的条件间接效应结果显示:在独立型自我建构情境下,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通过知觉行为控制对节能行为意向的条件间接效应显著(95%CI:LLCI=0.128,ULCI=0.792,不包含0),作用大小为0.438;在依存型自我建构情境下,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通过知觉行为控制对节能行为意向的条件间接效应不显著(95%CI:LLCI=-0.299,ULCI=0.182,包含0),作用大小为-0.056。因此,在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近空间距离vs.远空间距离)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受到了自我建构水平的调节。假设H7得到完整验证。
实验探索了呈现与他人比较的用能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的空间距离的远近对居民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受到了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分别从反反和正正两个方向上的中介作用,且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
此外,自我建构水平(独立型vs.依存型)调节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节能行为意向影响的中介效应。即在独立型自我建构情境下,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双中介效应显著,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通过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双中介路径正向作用于节能行为意向;而在依存型自我建构情境下,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由此可见,在共同中介模型中,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会受到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目前,针对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远近对节能行为的影响缺乏统一的认知。一方面,在相似性假设或相关属性假说中,认为个体倾向与和那些与自身相似的人来进行比较,以进行评估和做出判断。当人们与比较者信息有关联时,社会比较的影响力更显著(Suls et al,2000)。Graffeo et al(2015)指出住同一小区的比较对象比住其他小区的比较对象对被试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更大,Shen et al(2016)也指出住同一条街上的比较对象比住其他地区的对被试的节能行为影响更大。然而由于过度暴露效应或认知者牺牲效应(Small et al,2003),与比较对象越熟悉或空间距离越近对被试的节能行为意向影响反而越小(Shen et al,2016)。另一方面,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认为解释水平取决于人们所感知的与认知客体的心理距离,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李雁晨等,2009),远空间距离导致的高水平解释的激活将比近空间距离导致的低水平解释的激活产生更高的自我控制意愿,影响人们的选择和偏好(Williams et al,2008)。比较性信息反馈的节能效应日益受到理论界、政府及企业界的重视,但关于从空间距离视角研究比较性信息反馈对节能行为意向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和效应边界的研究有待完善(Abrahamse et al,2013)。本研究指出比较性信息反馈对节能行为意向影响过程的路径模型和相关调节变量,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现有的研究结论。
第一,本研究揭示了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对居民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当呈现给居民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比较性用能反馈信息时(相比于近空间距离比较反馈信息),居民会体验到更低的心理抗拒和更强的知觉行为控制,较低的心理抗拒会增加节能行为意向,同时较强的知觉行为控制会增加节能行为意向。比较信息反馈属于操纵性广告情境之一,因此比较信息的出现会限制人们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受到限制的不适感会引发居民心理抗拒等负面情绪(Kim et al,2011),而心理抗拒负向影响节能产品购买意愿(刘满芝等,2017)。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信息会降低心理抗拒感,进而提高节能行为意向。结合前人的研究,反馈通过建立连接结果和行为改变可增强人们知觉行为控制中的自我效能感(Bandura,1997),而知觉行为控制又正向影响行为意向(Onwezen et al,2014)。相比于近空间距离,远空间距离比较对象的信息能激发居民更强的知觉行为控制,进而提高节能行为意向。Clee等人的研究指出,操控性的广告、政府规定等都被看作是潜在的自由限制(1980)。因此,比较性信息反馈的呈现会先引起心理抗拒感和知觉行为控制力,再分别从反反和正正两个路径对节能行为意向产生影响,即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具有共同中介作用。
第二,本研究揭示了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在比较性信息反馈里比较对象空间距离对节能行为意向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建构水平的调节。比较性信息反馈对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均具有主效应影响,且自我建构对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中介效应起到调节作用。即在独立型自我建构情境下,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双中介效应显著,相对于近空间距离,比较性信息反馈中比较对象远空间距离通过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双中介路径产生更强的节能行为意向;而在依存型自我建构情境下,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李东进等(2015,2016)的研究也表明心理抗拒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变量。本研究从空间距离和自我建构的交互视角,揭示了比较性信息反馈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效应并不适用所有人群,在一定程度上为相似属性假设(Shen et al,2016)和解释水平理论(Williams et al,2008)提供了观点矛盾的证据。
相比于现有研究单纯关注比较性信息反馈对节能行为意向和行为的直接影响,或者仅从相似性观点研究比较对象类型对节能行为意向或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增加了关于比较性信息反馈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双重影响机制的理论,并提出了影响该机制的调节变量。
以往将社会人口学特征作为影响节能行为意向的调节变量(Podgornik et al,2016)。如一些研究发现反馈对高能源居民和低能源居民有不同的效应,即前者减少了能源消耗,而后者增加了能源消耗(Brandon et al,1999);还有学者认为反馈对中等能源消耗量的居民有显著效果,对能耗较多或较少的居民无显著影响(Shen et al,2016)。本研究引入了自我建构这一个体心理特征,揭示了自我建构作为调节变量、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作为双中介变量的比较性信息反馈对节能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论在节能实践方面的启示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可要求能源供应企业实施用户用能信息反馈,针对相应心理特征的目标人群,从空间距离视角,运用与他人比较的用能信息反馈引导居民实现节能行为。针对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与近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如隔壁邻居)相比,远空间距离的比较对象(如本小区居民)能促发居民更强的节能行为意向。
第二,政府要求企业向居民提供用能比较信息时,为提高节能行为意向和实现节能行为,需要尽可能降低居民心理抗拒感,提高居民知觉行为控制能力。在本研究结论中,空间距离视角的比较性信息反馈对居民节能行为意向影响的过程中,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起到中介作用,表现为负负影响路径和正正影响路径。相比于近空间距离的比较,远空间距离比较信息激发的心理抗拒更低,知觉行为控制更高,而心理抗拒负向影响节能行为意向,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节能行为意向。因此,在采用远空间距离比较信息反馈时,采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利用政府的威信力,降低居民的心理抗拒感和提高知觉行为控制能力,进而提高节能行为意向。
第三,针对居民特征差异的定制化反馈策略比通用的反馈策略更有助于实现节能行为(Vassileva et al,2013;Podgornik et al,2016)。比较性信息反馈对居民节能行为意向影响的过程中,心理抗拒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中介作用在独立型自我建构情境下都被激发。而在依存型自我建构下,两者均未被激发。前人研究显示,自我建构和目标设定的匹配会提高居民节能行为意向,例如,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自我设定目标比给定目标更能激发节能行为意向,而依存型自我建构居民正好相反(McCalley et al,2002)。本研究表明,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远空间距离的比较更能激发正向的知觉行为控制和降低心理抗拒。因此在实践中,应主要针对独立型居民,采用柔和的远空间距离比较信息反馈,以降低心理抗拒和提高知觉行为控制,进而增强节能行为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