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力 侯生珍 杨葆春 雷 云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适宜的日粮精粗比不仅在改善瘤胃微生物区系[1-4]、影响营养物质吸收[5-7]、提高肉质[8-9]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10]。反刍动物生产中养殖者只关注饲料品质和饲喂量,往往忽视了日粮中精料和粗料的合理搭配,导致日粮营养水平偏高或偏低。营养水平偏低会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继而影响经济效益,而营养水平过高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增加饲养成本[11-12]。因此,合理调配日粮精粗比,对提高反刍动物饲料消化利用率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关于日粮精粗比在藏羊育肥期的饲喂效果研究报道较少,缺乏不同育肥阶段日粮适宜的精粗比例来指导规模化生产。鉴于此,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羊母羔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日粮精粗比,同时为羔羊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于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青海省共和县哇玉村香咔梅朵牧业有限公司进行。试验期为10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
选择体重为(22.00±0.54)kg、健康状况良好的3 月龄藏羊母羔210 只,随机分为7 个处理组,每组30只,编号称重,调整各组羊只,使组间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饲喂精粗比为80∶20(试验Ⅰ组)、70∶30(试验Ⅱ组)、60∶40(试验Ⅲ组)、50∶50(试验Ⅳ组)、40∶60(试验Ⅴ组)、30∶70(试验Ⅵ组)、20∶80(试验Ⅶ组)的日粮。
试验日粮中精饲料和营养水平相同。根据青海当地藏羊饲养实际,并参考我国《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进行日粮设计,精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粗饲料由燕麦青干草和燕麦青贮混合组成(长约5.0 cm),燕麦青贮(以干物质计)和燕麦青干草各占一半。
表1 日粮精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各组试验羊饲养管理方式相同,采用全舍饲分栏饲养,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驱虫和消毒。试验期间每天将精料和粗料(燕麦青贮、燕麦青干草)按设计比例搅拌混匀后饲喂羔羊2次(08:00和17:30) ,自由饮水。
1.5.1 生产性能测定
试验第0、30、60、90 d 对各组试验羊进行空腹称重。计算羊只平均日增重(ADG),试验期间准确记录各组每天投料量、剩料量,计算羔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根据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计算料重比(F/G)。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ADG=(末重-始重)/试验天数
ADFI=总采食量/(试验天数×试验只数)
F/G=ADFI/ADG
1.5.2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各组试验羊平均日增重、实际消耗饲料量、饲料成本、活羊的市场价格来分析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元)=平均日增重(kg)×活羊市场价格(元/kg)-平均日采食量(kg)×饲料成本(元/kg)
试验数据用Excel(2019 版)初步整理后,然后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LSD 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由表2 可见,各组羔羊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供试羊具有较好的同质性;育肥第30 d,试验Ⅱ组体重高于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且Ⅱ组和Ⅰ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第60 d,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体重显著高于Ⅴ组、Ⅵ组、Ⅶ组(P<0.05),且Ⅰ组和Ⅱ组、Ⅲ组、Ⅳ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终末重高于Ⅳ组、Ⅴ组、Ⅵ组、Ⅶ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终末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日粮精粗比对羔羊不同生长阶段增重有一定的影响。
由表3可见,育肥0~30 d,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高34.79%、46.36%、100.81%、110.27%、142.18%(P<0.05),同时Ⅱ组平均日增重比Ⅰ组上升了2.49%(P>0.05);育肥31~60 d,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高8.37%、11.10%、9.81%、55.34%、118.04%、165.40%,且Ⅲ组平均日增重和Ⅰ组、Ⅱ组、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61~90 d,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高8.52%、9.45%、19.68%、50.04%、58.38%、80.81%,其中Ⅲ组平均日增重和Ⅰ组、Ⅱ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从育肥0~90 d来看,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Ⅴ组、Ⅵ组、Ⅶ组(P<0.05),但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羔羊日增重影响较大。
表2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藏羔羊体重的影响(kg)
表3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藏羔羊日增重的影响(g)
表4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藏羔羊采食量及料重比的影响
表4(续)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藏羔羊采食量及料重比的影响
由表4可见,各组试验羊日均采食量随着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日粮精粗比为60∶40 为拐点)。在料重比方面:育肥0~30 d,试验Ⅰ组和Ⅱ组显著低于Ⅲ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P<0.05),其中以Ⅱ组最小,为5.94;育肥31~60 d,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显著低于Ⅴ组、Ⅵ组、Ⅶ组(P<0.05),其中以Ⅲ组最小,为7.57;育肥61~90 d,试验Ⅰ组、Ⅱ组、Ⅲ组显著低于Ⅳ组、Ⅴ组、Ⅵ组、Ⅶ组(P<0.05),其中以Ⅲ组最小,为8.17;从育肥0~90 d来看,试验Ⅰ组和Ⅱ组显著低于Ⅳ组、Ⅴ组、Ⅵ组、Ⅶ组(P<0.05),但Ⅰ组、Ⅱ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适宜精粗比日粮可有效提高羔羊对饲料的利用效率。
表5 经济效益分析(元/只)
从表5 可见,育肥0~30 d,以试验Ⅱ组增重收入最好,每只羊达4.70元/d,分别比Ⅰ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高0.11、1.21、1.49、2.36、2.46、2.76 元,养殖效益以Ⅱ组较佳,为2.03 元/d;育肥31~60 d,以试验Ⅲ组增重收入最高,每只羊达5.88 元/d,分别比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Ⅵ组和Ⅶ组高0.45、0.58、0.52、2.09、3.18、3.66 元,经济效益以Ⅲ组较好,为1.96 元/d;育肥61~90 d,以试验Ⅲ组增重收入最高,每只羊达5.50元/d,分别比试验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高0.43、0.47、0.90、1.83、2.03、2.46 元,经济效益以Ⅲ组较好,为1.56元/d;从育肥0~90 d来看,经济效益以试验Ⅲ组较佳,每只羊达1.50 元/d,其次为Ⅱ组,表明全试验期日粮精料比例为60%~70%的羔羊养殖效益较好。
适宜的日粮类型及精粗比是科学饲养反刍动物的基础[13]。合理的C/F 日粮可促进反刍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以及降低料重比[14-15]。侯鹏霞等[16]设置不同精粗比日粮观察其对滩寒杂种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为60∶40的增重较好。高林青等[17]通过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高精料日粮并没有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徐志军[18]研究得出,羔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现象,精料水平在40%~60%时达到最高,超过60%后其采食量出现下降。本试验也得出相似的结论,羔羊在育肥0~90 d,饲喂60%~80%精料水平的日粮育肥效果较好,其中育肥0~30 d和31~90 d,推荐精粗比为70∶30、60∶40的日粮。另外,羔羊的日均采食量(ADFI)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日粮中精料量提高了羔羊对饲料的适口性,继而增加了采食量,当精料过高,动物机体无法承受,导致其采食量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包括平均日增重、市场价格、饲料成本等[19-20]。从本试验来看,羔羊育肥0~90 d,饲喂精料水平为60%~70%的日粮符合羔羊的消化生理特性,又有利于羊体健康与增效。其中育肥0~30 d和31~90 d,分别以Ⅱ组、Ⅲ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料重比(F/G)最低,说明饲喂精粗比为70∶30、60∶40的日粮,可有效提高羔羊育肥效果及饲料转化效率,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Ⅰ组在全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ADG)较大,料重比(F/G)也较小,但饲料成本高(精料比例过大);此外还影响瘤胃代谢、羊体健康以及形成肥膘等。其他各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饲料成本虽较低,增重收入也过低,总的经济效益不理想。可见,适宜的日粮精粗比饲喂羔羊,养殖效益最理想,过高或过低的精料水平都不适合其营养需要,故育肥羔羊日粮中提供适宜的精粗比,才能保证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育肥期羔羊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育肥0~90 d 饲喂精料比例为60%~70%的全混合日粮较为适宜,推荐在羔羊育肥0~30 d 和31~90 d 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0∶30、60∶40全混合日粮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