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双双
【摘 要】核心素养视角下,多媒体与化学教学的结合,更加地重要和迫切,因为这有利于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学生被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为户数承认教学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不断提升。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为指引,将多媒体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媒体;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在直线上升,课程改革也正在逐步地推进,这就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及全新教学方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基于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运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模拟微观粒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演示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直观感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五个维度出发,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多媒体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模拟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知识和相关问题,一直是令初中化学教师头疼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用语言表达微观粒子的空间变化,学生也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能方便地表现微观粒子在空间的变化。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合理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分子、原子这些比较微观的东西进行旋转、变形,实现微观粒子变化的模拟,将原来静态、抽象、复杂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深刻、直观地认识和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变化。
举例来说,在教授《分子与原子》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分子和原子结构以动态图形的方式呈现,直观地显示分子、原子各面的规则与形状,让学生观察微粒的结构。此外,笔者教结合多媒体,演示多种物质在分子和原子状态的变化,如碳、金刚石等,通过信息化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多种感觉的并用,提高信息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課堂利用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先进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新课内容,确定课堂导入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图片展示、动画视频播放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展开化学知识学习。
例如,在教授“爱护水资源”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上课后,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数组图片展示给同学。图片主要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河流、海洋等环境,其中反映了地球水资源的状况。这种设计通过直观的展示,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演示教学环节
演示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化学教学的直观展示,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演示教学形式,是化学教师需要予以重视的。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任务分配给学生,然后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流程,模拟并还原真实的实验情境,逐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思维、观察和创造能力。
举例来说,在教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式和相关性质。在课堂上,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通过一段实验视频介绍了课程的内容,将详细的流程进行演示。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自主地设计实验内容、展开实践操作。在学生们实践过程中,笔者会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方法,了解学生们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认知情况。
四、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学习动机,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化学应利用投影、幻灯片、视频、计算机等电子教学手段,动态加工和处理静止图像,使静止图像的变形、位移、翻转、色彩变化,完整地揭示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创设生动、直观、多层次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的感官刺激,以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常见的酸和碱”课程时,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紫石蕊、酚酞两种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由于这门课的难度较大,笔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这门课的教学重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例如,运用信息技术对酸碱性质做了详细的阐述,加深学生对酸碱表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直觉感知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明确提出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初中化学教师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翻转课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积极构建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和共享各种相关的微课视频、练习题等,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展开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进行相关资源的收集,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自主、移动学习。
例如,在讲授“溶液的形成”这一部分知识时,笔者首先介绍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溶液形成的过程。然后,笔者又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呈现的直观任务进行分析,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创造形象,抓住难点,促进自主学习,优化和完善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氛围,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贺年术.探析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140.
[2]胡俊杰.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传媒论坛,2018,1(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