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影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心理健康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大众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自我认识和心理品质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作为蕴含着丰富人文素养思想和培养心理感情的关键学科,在塑造和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就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推动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更高水平的生活享受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追求,而美好生活的基础是人们需要保持心理方面的健康。当前,在心理方面存在“亚健康”的人数不断增加,甚至发生一些极端事件。这就要求必须从小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创新教学理念,树立平等相待的处世至理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给予学生平等、支持、信任、理解,营造出一种互相认可、互相尊重的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平等民主的健康心理。例如,教师在讲解2019年部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自己不同的看法将其分为支持母亲的一组、支持父亲的一组和认为父母亲都对的一组。其次,三组同学结合自身生活感受,提出相关的论据来进行辩论,教师可以选择任意一方参与其中,表达对有关论点的支持。然后,三组同学对各自的观点进行汇总,教师对其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对其不足的地方进行点评。最后,教师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的描述,向学生讲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父母对自己的爱,并鼓励学生通过写信、做礼物、录制小视屏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将父母的表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一篇“爱”的日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让学生在辩论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见解,在平等和谐的氛围内实现了对心灵一次爱的洗礼。
二、深挖课本资源,树立积极奋斗的心态
对比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据母语的天然优势,让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直接学习到有关知识,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作为精挑细选的课文中出现的英雄人物,他们或者保家卫国、英勇牺牲,或者迎难而上、不惧艰险,或者勤奋刻苦、终有所成。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正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资源。在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认识这些英雄人物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物的高贵品质,特别是面对各種困难时英勇顽强、奋斗不息的精神,既能为学生树立人生的榜样,也能推动学生牢固树立勇者无惧、奋勇向前的健康价值观。例如,教师在讲解2019年部审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1941年侵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代表的八路军为保护老百姓,顽强抗战,永不屈服,要让学生明白抗日战争的残酷性和我国军民的坚强战斗。然后,教师结合影视剧、纪录片、图片等材料,为学生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让伟大英勇的英雄形象牢牢扎根在学生心中,强化爱国情怀。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人生梦想”为主题进行座谈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面对困难问题时不退缩不放弃,就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三、开展情景教学,树立锲而不舍的人生信条
作为人生正式开端的小学阶段,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对其日后的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重现等方式,深入认识课本中对于人生理念的描述,对照优秀人物的奋斗足迹,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健康人生观,让学生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例如,教师在讲解2019年部审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以情景小品的方式演绎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物质遇盐酸变红并制作石蕊试纸,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根据地图和古生物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球转动现象从而提出脑电波变化与做梦的关系。教师在学生情景模拟之前要设置好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创新突破的。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度为学生的情景表演增加难度,比如实验遇到了障碍怎么办、多次实验但是结果始终不对怎么办、古生物证据没有找到怎么办、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不配合怎么办。通过难度问题的设置和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善于从微小处发现问题的苗头,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发生,善于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和困难。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关于人生选择的主题作业,要求学生就课本学习的内容,写一个自己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个人通过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追求最终达成目标的故事。通过自己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传达的健康人生观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四、设立学习小组,树立互帮互助的交往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作为简单的学习个体,而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的原则和技巧,实现个人健康的社会性人格的养成。例如,教师在讲解2019年部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可以不按照同桌关系分组,学生随机与其他同学组成小组,分别参加字谜、门内填“活”字、谐音字、同音字、形声字等汉字小游戏,在游戏中破除不熟悉带来的隔阂,逐渐建立起亲密无间的良好关系。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分组情况进行评估,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教学中进行调整,实现学生与不同的同学的全面接触、共同合作。教师可以设置研究题目,组织学习小组围绕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学生在专题研究中实现与其他人的互帮互助,夯实与人为善、合作共赢的健康交往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小学生的思想更加健康,行为更加规范,表现更加优异,能力更加突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及时创新教育理念,综合运用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匡艳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005):30.
[2]李光宁.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9(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