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崇燕 丁洁
摘 要 5G时代即将来临之际,信息社会与网络社会繁荣发展并衍生出大量产物,而“网络红人”作为现代媒体的产物之一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流行趋势。网络红人的出现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基于网红发展的现状,分析网络红人对当代青年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减少这种影响。
关键词 网络红人;当代青年;负面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2-0074-03
新媒介的出现,使传统媒介单一功能得以不断开拓,网络媒体集视频、电话、文字、图片、语音等手段于一身,催生了大量借助网络技术诞生的自媒体平台,网络红人借助个性化时代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孕育而生。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对当代青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我们可以及时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应对。
1 网络红人的发展现状
网络红人是指在网络平台上因为某些言论、行为、外貌、事件等受到网民的关注并且走红的人。区别因传播专业的知识、真善美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正面能量而走红的人,网络世界也存在着大量游走在法律边缘,以刺激、猎奇、偷窥、审丑、卖惨、等为卖点,因其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成为“网络红人”,并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1]。本文所阐述的网络红人特指为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那一批人。
1.1 准入门槛低,红人素质参差不齐
在网络技术越发成熟的今天,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虎牙、企鹅电竞等游戏直播,各式各样的新媒体竞相涌现。这些不同的媒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新颖、便捷、门槛低且主要面向年轻群体。只需一部手机,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些新媒体上创作或观看作品,在此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它们对使用者的限制低,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不同品质的内容在媒介平台上流通,并且负面内容会对社会和年轻群体产生更恶劣的影响。
1.2 竞争压力大,为博眼球打法律擦边球
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人投身于此,随之而来的是竞争压力的增加,某些网络红人为了博取高关注度和流量会与法律规范打擦边球,传播大批量的低俗、黄色、暴力等信息内容[2]。
2 网络红人对当代青年的负面影响
2.1 审美观念的错误输出
“网红脸”指经过整容成大眼、高鼻梁、尖下巴的脸型,绝大多数网红按此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脸型,并在网络上传递以此为傲的观点。以“丑”为傲是网络红人的另一种表现,“凤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其貌不扬,但在网络上打着追求个性的幌子,发出一些荒诞的言语并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3]。这两种非常态的审美观不仅扭曲了正常的审美观念,还会导致现在的年轻一代在跟风和从众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这种错误的审美观。
2.2 影响乃至危害身体健康
网络红人不仅影响了青年一代的审美观,还对他们造成了身体上的影响及危害。在“网红脸”这种非常规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下,许多爱美女士会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常人几乎不符合此标准,需通过整容来让自己满意。《2017整形消费者大数据调查报告》数据显示,“95后”年轻人不但喜欢动刀,更偏爱夸张的“网红脸”——更夸张的双眼皮,更高耸的鼻子,以及更小的V脸。同时也表示高学历人员对整形接受度颇高,他们不但可以接受周围的人整形,也不排斥自己在适当的时期做出改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医学技术对自己的面容或其他部分进行微调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如果过度追求,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是无法挽回的。
许多网红向粉丝传达“以瘦为美”的观念,甚至为了盈利向粉丝出售各种各样标榜着“亲测有效、快速减肥”的减肥药,而实际上这些网红在其网络平台上大力推广的减肥药却是生产日期不明、质检标识缺失、厂家无处可查的三无产品。我们不难在一些报道中看到因为吃了这些三无产品而造成生病乃至死亡的报道,但是仍然有许多“粉丝”在其“偶像”的影响下购买和食用这些三无产品,更甚者以催吐、绝食来达到自己的减肥欲望,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2.3 低俗内容对当代青年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影响
网红的低门槛限制和高收入回报让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歪曲。相较于传统电视明星漫长而艰辛的成名路,网络红人的培养模式无疑是简单且快捷的,很多的事物只要一经过网络的推广传播,就会呈现爆炸式的传递,很快就能成为网红并得到可观收益。在2018年《95后就业观》报告中,近一半的“95后”把主播、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同时也有相关机构在北京各区小学做的抽样调查更是让我们警醒,有近八成的小学生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网红!年轻一代追求少劳多得,享受奢侈玩逸,个人利益至上,忽略自己的社会责任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网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传播的暴力内容对青少年道德观的扭曲,纵观网络世界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在媒介平台以强悍、个性、时尚标榜自己,发布斗殴打架、校园暴力、污言秽语的网络红人,这些不健康的信息在过度开放的网络空间中肆意传播,污染了年青一代尤其是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已经对他们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观念构成了严重的误导[4]。
2.4 时间与金钱的双重浪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5亿。网络红人通过网络直播来保持和增强他们与粉丝的联系。粉丝对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有更强烈的认同感,对喜欢的主播也有较高的支持度,会长时间观看网红的直播,并对网红进行打赏以此希望自己所支持的网红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5]。直播观众对网红直播关注的同时就分散了自己对工作和学业的注意力,造成时间与金钱的双重浪费。
2.5 沉默的螺旋在当代青年中的体现,跟风与从众心理
经网络红人呈现传播的内容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网友和粉丝当做“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所认知,表面上的多数意见会造成群体跟风的社会现象[6]。例如之前在抖音平台上的一则视频:在吃饭时从不认识的人的饭桌上夹菜,这一视频已经发布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点赞和评论,并且纷纷效仿,后引发一个后果:双方打架斗殴。此类事故络绎不绝,广大网友為了与社会群体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思想,从而让自己避免群体排斥的可能,不顾后果与影响,盲目的模仿,成为一个受机器支配的大众。
2.6 理性思维的混乱
自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庞大的用户规模和逐渐延长的自媒体使用时间让自媒体平台难以实时和有效监测其平台上的传播内容,人工、技术审核速度跟不上内容发布的速度,网红传播的内容存在不可控性,部分低俗、虚假的内容影响网络生态,个性化推荐算法也容易造成用户沉迷和信息茧房。在众多真假信息的交互传播中,一般的受众无法直接分辨其的性质与影响,因此在各种信息、文化、思想包围着的当代青年在看待人、事、景、物时不能以理性的正确的眼光来看待,思维的混乱让正常的发展秩序受到破坏。
3 网络红人对当代青年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3.1 当代青年媒介素养的不足
媒介素养是指我们利用媒介,收集信息,分辨信息性质以及传播信息的能力,由于目前在学校教育方面不重视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导致现在的青年在面对网络红人传播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时,不能很好的规避信息内容对自身的影响,在无形中会跟随这些信息的引导,产生不正确的行为与思想[7]。
3.2 网络红人传播过多同质内容,造成信息压力
为了更快的受到大众的关注,网络红人们注重个人账号的运营,忽略信息内容的品质与价值,表现为传播内容的互相模仿,行为动作的同质表现。大量的相似内容如洪水般冲击当代青年的眼球,潜移默化的对他们产生影响。
3.3 “信息拷贝的支配”转变为“心理的暴力”
网络红人传播的“低俗内容”是满足大众的最广泛的兴趣的内容,这些与人的“原始兴趣的内容”在没有特别的心理的障碍与坚定的毅力的人面前会造成不可抵挡的影响力,人也自然而然的受到这些信息的支配[6]。
4 解决网络红人对当代青年负面影响的对策
4.1 学校重视对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
学校在人的一生中扮演者了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人的三观是在学生阶段形成的。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媒介素养的培育。在现实中,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同虚设,而学生受网络上的低俗网红的影响,不良之风日渐增多。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直勇敢、朴实节约、理性思考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另外,可开设专门的媒介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媒介,教导学生如何分辨网红传播的信息内容。
4.2 建章立制,规范网络媒体的运营
随着网络媒体对社会影响的日趋扩大,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国家必须对网络传播工具进行必要的管控,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行业必须建章立制规范网络媒体的运营。对传播低俗、无下限内容的网络红人依法依规进行惩处。
4.3 规范网红进入门槛,发展高素质网络红人
为了提供更为纯净的网络环境,我们必须提高网络红人的准入门槛,建立相应的资格审核制度,引入高素质的、有思想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传播有质量、有思想的信息内容。
5 总结
作为信息传播渠道之一的网络红人既能对我们产生正面影响,又能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网红内容接收者的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回避网络红人传播的负面内容,批判抵制庸俗网红,并积极传播网络上的正能量信息,充分发挥正面网红对当代青年的积极影响,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闫方洁,周颖嘉.从“网红”与“网黑”的变奏曲看青年个性发展态势[J].思想理论教育,2019(5):77-81.
[2]展梦硕,张帆.浅析网红经济发展现状——以“美妆网红”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9):15-16.
[3]仇欢欢.“网络红人”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3):78-80.
[4]石筠.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3):384-385.
[5]邓心宇.网络直播平台下的粉丝心理探究——以斗鱼主播小叮当粉丝心理分析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11):14-15.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孟薇.自媒体时代儿童影像消费现象批判——以抖音为例[J].传媒,2018(2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