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规训下的现代人的生存图景

2020-09-06 13:47黄孟瑶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
关键词:奥登

黄孟瑶

摘要: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权力机制压抑着现代人个性的发展,使之丧失主体性,从而制造出一批批没有身份的公民。W.H.奥登诗中的“无名市民”就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受政府官僚机构权力的规训而日渐麻木,失去个性,成为国家需要的“模范顺民”。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这三种规训技术如何使人迷失身份,并探讨如何摆脱这种麻木的生存困境,活出真我,成就自由且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W.H.奥登 《无名市民》 权力规训 主体性丧失

中图分类号:I516.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108-02

W.H.奥登是20世纪英美诗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曾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奥登认为,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下的西方文化正在堕落,而人民则在机器的压榨下疲倦地毁灭下去。《无名市民》(The Unknown Citizen)创作于1939年,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以墓志铭的形式为这位“无名市民”总结其“完美”的一生,实则是奥登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现代人失去个性和灵魂以换取标准化的辛辣讽刺。诗中的这位“无名市民”生活在一个如同圆形监狱的现代社会中,一言一行都是在权力的凝视之下,生平事实皆化作政府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与符号。这种全景敞视式的凝视是规训社会的有效工具,是“权力的眼睛”,它将人变成了自己的监视者,权力从而实现了自动高效的运转。[1]这位“无名市民”由于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监视性的目光之下,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和纪律,成为国家推崇的“良好公民”。本文拟用福柯的权力理论,揭示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权力规训及由此带来的主体性丧失,进而成为毫无个性特征的驯良的“提线木偶”,并探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人应当如何摆脱这样麻木的生存困境,走出身份迷失,成就自由且幸福的人生。

一、权力规训下现代人的主体性丧失

所谓权力就体现为对人的控制、支配,而规训意指“规范化训练”。规训性的权力机制是指通过日常规范化的纪律、检查、训练来支配、控制甚至造就人的行为,制造出只能按照一定的规范去行动的驯服的肉体。[2]根据福柯的微观权力观,现代社会是一个被规训性权力覆盖的“规训社会”,现代人是高度同一、符合标准的人。诗中的“无名市民”正是这样一个标准式人物。数据表明,官方对他并无任何抱怨和不满,因为所有的报告显示他的一言一行都达到了圣徒的标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服务“更大的社会”。战争来了,他入伍参军,和平年代,他在工厂工作,“从未”被炒鱿鱼,尽忠职守直到“退休”,令福吉汽车公司的老板们很满意;他不当“工贼”,思想也不越轨,所在的“工会”称他按时缴纳会費,“社会心理学家”的调查也发现他在同事中间很受欢迎,也喜欢喝喝小酒;“报社”说他每天都要买份报纸,对刊登在上面的各种宣传广告不管哪一方面都反响“正常”;他享有健全的保险服务,“完全”受到保险公司的保护;“厂商研究所”和“高级起居促进会”都宣称他很了解“分期付款计划”的好处;他拥有“现代人”必备的一切物品:唱机、收音机、小轿车和冰箱;社会舆论调查员也对他很满意,因为他常年持“恰当”的观点;他是和平年代的守护者,是战争年代的献身者;他娶妻生子,家庭人口规模也达到了“优生学家”推崇的“刚好的”数字;学校的教师也反映他从不干涉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学校负责。

从各类社会机构对这位“无名市民”的反馈中可见,他的所行所思可说是达到了“无我”状态,既无区别于他人的个性,也无与他人不同的理想,更无超人的智慧。[3]他近乎“完美”的存在都是在各类政府权威机构的注视下得以建构的,他的良好形象也来自社会各界的鉴定与认证。他的思想、行为表现、职业生涯、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婚姻家庭、经济生活等个人信息都被官方掌握,并且有各种形式的调查记录,这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的监视无处不在,并通过各类权威机构的微观权力对人实施全方位的控制。现代社会是一个没有隐私的透明社会,每个人都处于严密的权力监控下,人被对象化,客体化,符号化。自上而下的层级监视使得规训权力形成一张强大的关系网络,网中的每个人既被人监视,也在监视别人,从而使现代人遭受着长期的、不间断的巨大压力。

在这位“无名市民”的悼词中,他一生循规蹈矩,从未有过什么不当言论或行为,社会各界对他皆感到满意,各项调查报告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他工作如意,家庭美满,生活也算富裕,似乎没有什么烦恼。此外,他还胸怀社会,忠诚于国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服务社会,在国家需要的时刻义不容辞地奔赴战场。这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过于正面,毫无私欲,也不惧生死,让人难免怀疑是否真正有这样的人存在,极有可能是官僚政府为培养顺民而虚构出来的一个遵纪守法的“完美”市民形象。他的一生都活在官僚机构的标准化规定和纪律当中,没有半点过线行为,这是微观权力利用规范化裁决来支撑和运作的体现。

这位“良好市民”婚后生育了五个孩子,不多不少,刚好达到了优生学家规定的数目。就连生几个孩子都精确按照国家的标准,可见他过着精确的“数字式完美生活”,已经被纪律规范得机械化了。无论学校的教育好坏与否,他从不插手孩子的教育问题,就算有不恰当的地方,他也从来不向教师提出异议,可见他盲目信任政府权威机构,缺乏自己的思考。对于时事政治,他也是永远持恰当的观点,人云亦云,从来没有发表过反对国家政治的言论。这些事例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八面玲珑、缺乏己见、没有灵魂的被高度同一了的现代人的缩影。标准化规范的建立和训导,使人成为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摒弃个性、完全同一的“标准人”。[4]他处处都严格遵循政府规定的标准行事,他只有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种权力规训的环境下,接受规训权力的类似军训的“反复操演”,深入到每个生活细节里,才会最终泯灭差异性,成为“标准式人物”。微观权力采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各种纪律标准向内渗透灌输,使之逐渐内化为人的思维方式,形成内在的自我同一。在这种规训权力的压制下,个人总是为了迎合集体的喜好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个人的真实喜好和价值取向被压制,于是“我”变成了“我们”。诗中这位“良好市民”从未有过任何反社会的言论或行为,对各类政府机构总是附和,正是规范化裁决这种规训技术在起作用。

二、权力规训现代人的手段

权力规训现代人的手段之就是检查,检查是监视和规范化裁决的结合。“无名市民”的一生就经历了各种政府官僚机构的检查,最终沦为权力规训的附庸。检查是表达权势的方法,掌权者可以通过检查来获取权力,而权力的对象也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权力。诗中刻画的这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无名市民”在官方那儿有各种形式的调查记录:统计局的报告、工会报告、医疗保险记录、“大众舆论”调查报告、婚姻家庭状况记录等等。与检查相伴的往往是记录,客体在被掌权者观察的过程中,被以文件或书本的载体记录下来。[5]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个体被持续地关注着、记载着和监督着。有关“无名市民”生平事迹的种种官方权威调查,体现了现代社会中现代人长期处处受到微观权力的管制与规训,不能活出真我,只能按照国家、政府、社会喜好和期待的方式去思想和活动,久而久之便成了权力奴役的产物。“无名市民”的言行举止无不透露着理性——这也是现代社会所崇尚的,处于绝对权威的位置。他在正确的年龄结婚生子,从不得罪上司和同事,发表的政治言论也中规中矩,几乎没有任何非理性的事情被暴露出来,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一切非理性的人和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的监管和理性的审查。现代人就这样在被监管和改造之下变成了一个个“标准人”,这样驯良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

三、结语

奥登笔下的“无名市民”为大众和官方所知,却没有自己的名字,只留下一串编号“JS/07 M378”,死后则由国家为其立了一块大理石纪念碑,记录下他近乎“完美”的一生。他循规蹈矩的生活是微观权力规训的结果,他的“无名”是因为他是千千万万现代人的缩影,也是因为他在这种不自由的现代社会中自我身份的丧失。权力规训下现代人的生存图景正如这位“无名市民”般驯良、毫无个性特征、没有灵魂。要想在这种生存困境中寻求解放、实现自我救赎,福柯提出了“局部斗争”和“现代生存美学”两种解决方案。哪里有权力,哪里就会有反抗。在局部斗爭中,人们可以反抗直接压迫自己的小环境,反抗现代社会日常权力对人的压制规训的行为,追寻一条通向自由之路。在现代生存美学的反抗中,个体有选择和彰显个体差异的权利与自由,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尊重自我的需求,让社会变得更多元。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微观权力机制虽然无处不在,但现代人仍可以选择局部反抗,自觉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活出真正的自我,寻求解放和自由,成就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第1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357.

[2]陈炳辉.福柯的权力观[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89.

[3]何功杰.这样的现代人是否自由?是否幸福?[J].域外文苑,2002(1):63.

[4]田孝敏.福柯规训与惩罚中的微观权力理论[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20.

[5]徐岳.米歇尔·福柯微观权力观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36.

责任编辑:赵世鹏

猜你喜欢
奥登
岁月的囚徒,他却教自由人学会赞美
Twopoems on Brueghel’s 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
大帝前生
迷途知返
奥登生平简述.晚期诗歌释读
格雷格·奥登 霸王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