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明 夏冰
《浙江省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根本,合理定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与功能,体现教学的价值。[1]学练三个一中组合练习进入一线教师视野,经过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尝试、推翻、创新等一系列探究后,笔者发现,教学中存在为了组合而组合以及组合内容局限性的问题。笔者以水平三投掷课中《双手头上向前掷远》为例,谈谈足球与投掷项目组合的实践与反思。
一、课前:优组项目,让学习问题精准定位
《纲要》的教学评价中指出,组合练习应设计得合理、巧妙、有趣、高效。[1]在投掷项目中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又能达到纲要的教学评价?在以往认知中,投掷往往与跑、跳等田径项目组合比较多,如,投掷+快速跑,但是实际教学发现学生达不到学练效果,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笔者在优化项目组合上下功夫,寻求更多、更优的组合方式,改变组合的单一和负迁移等现象,从学生认知发展、运动兴趣、技能习得规律3个角度思考项目之间组合,正确把握学习问题精准定位。
(一)把握认知发展特征
认知发展过程中新知识的形成机制,即每一项智慧活动都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儿童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形成完备的认知。[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即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考虑,在某个年龄段,用某种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达成某个合适的目标。[1]反观常规教学中《双手头上向前掷远》实心球器材时,器材很重,由于学生力量薄弱造成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失去练习信心;其次实心球一物多用的利用率很低,没有多变的学练方法。利用足球这个常见器材,基于水平三学生的独立思考运算能力,借助足球学练方法的多样性,在足球边线球发球和双手头上掷远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逻辑迁移能力。
(二)把握运动兴趣原则
兴趣是一切原动力的基础,关注学生的自然兴趣,更要关注学生的深层次兴趣。如在《双手头上向前掷远》一课,器材将实心球改足球后,教师提出用足球进行双手头上掷远。学生产生惊讶和喜悦的表情,惊讶是因为没想到足球也可双手头上掷远,喜悦是因为足球运动是他们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疑问和喜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会自然形成深层次的运动兴趣。利用足球项目特征多样化,如带球突破、带球绕桩、传球无球跑动、多人合作等方法结合双手头上掷远,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三)把握技能渐进规律
现阶段主要发展学生基本身体运动能力,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把实心球、足球都看成一件物体时,会发现学会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不能对于足球项目很好地产生正迁移,但是运用足球双手头上向前掷远时既能提高双手头上投掷的能力,又能结合足球项目发展足球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纲要》教学内容中掌握运动技能的规律,从基本动作技能—过渡性动作技能—专项运动技能。[1]笔者利用足球界外球掷远过渡到实心球的基本技术,在投掷一课中通过足球边线球掷远教学提升了接反弹球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接高远球、边线球发球迅速由守转攻战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看说做评,让学习过程真实发生
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实际发生学习的过程,但也会发现课堂中存在观察没有目的性、问答没有方向性、学练没有针对突破重难点、评价可有可无的现象。笔者以项目组合为基础,用课堂中看、说、做、评,即观察、梳理、练习、评价四个方式,让技能的习得过程源于课中并真实发生于课中。
(一)多看,细究技能内化
这里的“看”,实际上指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技术动作重难点细究,形成初步感知运动规律的表象。教学时要注重动作要领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细究和自我消化动作要领之间的有效衔接。
用足球来上双手头上掷远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观察地看(表1),主要体现在教师示范、优生展示、错误动作等。如何引导学生不是泛泛的看,而是准确地观察动作的优劣呢?常规实心球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用统一投统一捡、投掷+快速跑等方式进行。对实心球的安全性的考虑,导致了投掷形式的单一,但是利用足球进行双手头上掷远,往往可以打破单一维度的教学,进行掷远+接反弹球、掷远+运球、掷远+无球跑动等教学。足球双手头上掷远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更加贴合认知实际,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二)敢说,催生技能脉络
问答是课堂梳理动作要领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前期有效的“看”,学生才会有目的地问,有胆量地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表达的能力。学生课堂上的说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也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催化剂。发边线球是足球比赛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是投掷得准而并非远,但是现代足球在进攻时边线球掷远已经能掷向球门禁区或者逼近禁区。教学中,笔者先进行了两个示范,一个是朝天发边线球,一个是向地发边线球,由此产生问题:为什么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很好地达到所要的效果?有的学生回答太高了、太低了,也有的学生回答投掷方向有问题等。在这样的问答过程中,总结出掷远出手角度的重要性,并进行分析和归纳。适时的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指导学生说出他们寻找的规律,催生梳理掌握技能的脉络。在这一系列问答与思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成了正确理解和掌握出手角度的教学目标。
(三)会做,促进技能生成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该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學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2]学练方法的多样性和适切性,学生从想玩到会做的过程中,逐渐促进技能的生成,也是重点体现项目组合后“化学反应”的重要阶段。在双手头上掷远和足球边线球组合后(表2),解决了投掷项目结构的单一性。利用足球项目特征多变的组合和游戏、比赛,学生乐于参与,达到双手头上投掷中表现出“满弓准备、蹬地收腹”后掷远6~8m的教学目标,而且也提升了足球的接球能力和跑位、传球意识。
(四)精评,加强技能习得
项目组合是技术与项目的优选和重构,让学生更有效、直接地学习多重技能。所以在学练方法多样化的同时,笔者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作用。
1.等级评价。等级评价是定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手段之一,适合学生直观地展示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如,在《双手头上向前掷远》一课中利用标志线划分3个不同远近区域(近距离=1分、中距离=2分、远距离=3分),4人一组合作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哪组就是发边线球优胜队。第二阶段利用足球门框高度,掷远到不同区域后结算得分,比比哪组得分多。通过分数直观显现学生的技能习得,让学生准确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合理分析自己投掷中的优缺点。
2.合作评价。因为班级学生层次的差异性,往往有的小组一直拿不到等级评价的优胜队。笔者改变评价的方式,不要求边线球发得远,而要求发边线球者和接反弹球者合作的默契程度。如,比一比10次边线球中接反弹球停球一次的次数。在这个合作评价中,由于边线球快发战术、防守战术等不同的要求,要求学生边线球的技术掌握。通过小组合作式的评价,让学生明确要从会掷远到会比赛的过程。
3.口头评价。学生在展示、练习、游戏、比赛等环节中,都会存在教师的评价。笔者认为评价有效性应该体现在直观、精简、高效,明确指出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应该如何完成会提升或如何改正错误动作等。如,在足球《双手头上向前掷远》一课中,手肘弯曲,原因是在持球过程中手指朝下,那肘关节自然会形成弯曲。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只要明确持球手指朝上,学生在练习中就自然而然手肘不弯曲,体现“满弓”的动作姿态。
三、课后:习思互补,让技能习得真正会用
课后是对技能习得有效运用的直观体现,技能习得从会学—会玩—会用—迁移—反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补充完善的过程。
(一)课外练习,巩固迁移技能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3]技能习得的另一个重要过程是学生敢于、善于参与各种课外体育练习。如,在《双手头上向前掷远》一课中,学生往往把技能运用于足球的边线球发球、篮球的双手头上传球等运动项目,双手投掷技能从一个项目迁移到另一个项目形成技术链;有的学生会实践于项目外,如羽毛球高远球等,从投掷的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高度三方面去形成技术链;更有的学生会把技能运用于生活游戏,如掷沙包游戏。只要学生能自主参与课外练习,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学生习得技能就能运用并迁移于生活实践。
(二)细节反思,反哺创新技能
课堂中项目组合后学生的看、说、做、评四个环节,是在学练过程中的真实表现。课后回顾环节观察是否准确、梳理是否清晰、练习是否到位、评价是否全面来形成一个反思过程。在反思回顾的过程中,抓住主要细节问题,改善问题,为以后的课打基础或者形成新的教学设想。如,在《双手头上向前掷远》一课中,笔者回顾反思足球边线球的掷远和双手投掷实心球中,对于脚是否离地或是否需要专业区分进行思考和争论,来反哺项目组合教学的优劣,为以后教学搭建一个更优的组合平台。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8(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