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际航
摘 要:少儿时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科学知识学习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十分重要,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少儿时期的科学教育,因此,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出版与传播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的少儿科普类图书出版存在趣味性不足的问题,表现在内容缺少趣味性、形式趣味性不足、出版形态趣味创新不够,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科普类图书;出版;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0-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国的少儿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也会越来越繁荣,尤其当前注重培养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科学知识的积累,因此,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出版与传播十分重要。少儿科普类图书的读者主要是广大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是十分成熟,对于十分专业的科普知识理解能力较差,他们还存在“孩子气”,更加注重图书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只有他们对图书形式和内容感兴趣才能感觉到阅读的趣味性,边阅读边学习,在轻松、欢乐的状态下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
虽然当前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我国一些少儿科普图书可以与国外引进的少儿科普图书相媲美,但是多数儿科普图书还是缺乏趣味性,不能给儿童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因此,少儿科普类图书出版过程中应该注重趣味性提升。
二、我国少儿科普类图书出版趣味性不足的表现
(一)内容缺少趣味性
科普类图书的内容缺少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内容远离生活,科学术语较多,文体单一,少儿科普类图书语言表达存在“说教”的特点,语言生硬,趣味性不足,讓少儿“望而生畏”;二是,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主题知识比较落后,不能与先进的科技动向挂钩,对于少儿读书过程中“求新求异”的特点无法满足;三是,少儿科普类图书出版过程中的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图书的内容相似度较高,主题重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就有多个版本,如漫画版、注音版、小学版等,还出现了“为什么”的系列图书,如《卡通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优秀少年最应该知道的为什么》系列导致出版的图书主题过度重复与集中,对于少儿科普图书的兴趣点挖掘深度不够,导致他们在读书过程中感觉索然无味,从少儿科普类图书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现象应该改变,图书出版过程中必须从少儿的角度来解释科学知识,提升内容的趣味性。
(二)形式趣味性不足
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形式主要包括图书内容的表达方式、特点、结构等。形式趣味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我国的少儿科普类图书出版采用的写作出版模式主要是通过编纂辞典、字典类工具书的文体来进行创作,确保了图书出版内容的全面性,采用注解式、说明式、叙述式的文体表达内容,显得比较沉闷,平淡无味。第二,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作品结构趣味性不足,存在章节划分混乱,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逻辑不清,对于科学知识的讲述不清楚,给少儿带来认知障碍。
(三)出版形态趣味创新不够
我国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出版形态趣味创新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少儿科普图书的配图比较粗糙,文字描述过多,少儿容易产生“阅读疲劳”,此外还存在内容与配图关联度不高的问题,比如《神奇的化石》《探究式科普丛书》等图书图片混乱、知识点不严谨等问题被读者纠正。第二,图书的板式设计不新颖,排版方正,为了追求销量图书开本设计不合理等,比如《小萌童书:班尼的知识口袋书》热卖时,很多出版单位不考虑图书的内容和题材等开始出版小开本的图书。第三,少儿科普图书出版设计的互动环节较少,忽略应用移动APP、AR(增强现实)技术与科普知识相结合,降低了图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提升少儿科普类图书出版的趣味性的措施
(一)提升图书内容趣味性
对于出版社来说,在进行科普类图书出版之前,首先需要对少儿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对于阅读内容的趣味性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的出版价值,获得较好的市场反馈。少儿科普类图书内容趣味性的提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描述,并尽量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用生动的实例去阐述内容;比如大嚼科学系列图书营养卷《大米的兄弟叫小米》,这本书以食物蔬菜、豆浆等为切入点,用“晒太阳也能补充维生素吗?”这样的科学故事,吸引儿童读者。此外,图书的字体设置应该多样化,多采用方正娃娃体、华康娃娃体等增加图书的趣味性。第二,图书要采用前沿的科学知识,尽量用插图、漫画与简单、易懂的文字将知识描述出来。第三,科普类图书的主题要鲜明,比如《大嚼科学》系列图书包括营养卷《大米的兄弟叫小米》、古生物卷《恐龙防身术》、动物卷1《吃老鼠的熊猫》、人体卷《一个人的里子和面子》、植物卷《大豆的N种死法》等,每一卷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深挖儿童阅读兴趣点,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品位科学知识。
(二)提升图书形式趣味性
提升图书形式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的写作出版模式的趣味性提升,儿童有很多奇怪的想法,他们烂漫可爱,因此,图书的写作出版模式设计要契合儿童的心理感情,避免一幅图片加一段文字,要具有新奇、感性等特性,如在环衬上作画,第一时间抓住儿童的眼球。二是,图书的结构趣味性提升。在图书的结构编排上,突出图文穿插,同时注重全文内容的统一与连贯。
(三)提升图书出版形态趣味性
图书出版形态趣味性的提升主要是版式设计、插图设计及互动性设计。第一版式设计。图书的版式趣味性提升需要设计者根据不同图文之间的关系,确定排版的顺序,哪张图片应该放大,哪张图片应该进行详细的解释等,同时在版式设计中还要注意留白,内容不能特别紧凑。版式设计中高效利用线框,线框可以设计成复古花边的、自由图案的,并且要与书的内容相契合。第二插图的设计。插图的颜色要鲜艳、漂亮,利用红、橙、黄、绿、蓝和紫等色调,提升图书的吸引力,插图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采用拟人化、夸张化的手法,比如《小朋友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图书中,采用有趣、夸张的插图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展现,书中的插图小孩有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体、大大的嘴巴,嘴巴中的小蛀虫正在啃咬他的牙齿,让他们知道刷牙的重要性。再如《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将所有的科普知识以漫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将儿童带入不同的阅读场景,给他们的阅读带来更多的快乐。科普类图书的主要作用是科普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因此,图书插图在设计中也要围绕这个主题,通过童趣的方式向他们传递更多的科学知识。第三,互动式的设计。趣味性互动包括参与性互动与感官式互动。参与性互动主要是指图书中的游戏活动和阅读小奖状活动,提高儿童阅读的积极性和娱乐性。感官式互动主要包括视觉、听觉等。视觉就是通过上面提到的板式、插图、色彩等视觉元素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听觉就是在图书中设计发音装置,加强他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性,还可以利用VR技术,通过连接手机,让他们感受一些科学场景,提升他们的阅读乐趣。
四、结束语
针对当前我国的少儿科普类图书出版存在趣味性不足的问题,如表现在内容缺少趣味性、形式趣味性不足、出版形态趣味创新不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期望通过分析为我国少儿科普类图书的趣味性提升提供一些建议,促进少儿科普类图书出版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珠.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主体[J].科技传播,2014(16):41+9.
[2]郜琦.少儿科普读物的市场现状及分析[J].科技传播,2015(08): 123-124.
[3]马桂琴.对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4 (0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