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茜
【摘 要】 目的:评价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中抽选7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调查研究的主体,按照不同的采血方式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匀分成37例,对照组行末梢采血,观察组行静脉采血,对比两组采血检验结果以及采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采血技巧、心理指导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采血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的检验结果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血常规检验采取静脉采血方式的数据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不同结果
文章编号:WHR201910280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血常规检验能准确鉴别疾病,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临床中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血常规检查是通过采血进行检验分析,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采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1]。就当前而言,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方式有静脉采血、末梢采血,其中末梢采血的应用较广,其疼痛感轻,容易被大部分患者接受,但实际采用静脉采血的数据结果更准确,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的准确度,因此本院将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前来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主体,探讨不同采血方式的检验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选本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资料展开分析调查,抽选74例按照不同采血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22~63岁,平均(43.22±4.67)岁;疾病类型:呼吸疾病7例,消化道疾病6例,妇科疾病5例,泌尿系统疾病8例,心血管疾病9例,其他2例。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44.88±4.92)岁;疾病类型:呼吸疾病8例,消化道疾病8例,妇科疾病6例,泌尿系统疾病5例,心血管疾病7例,其他3例。一般资料的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研究可比性。
纳排标准:受检者年龄在20~65岁,均为自愿接受血常规检验,且符合检查标准,研究方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检者的意识清楚、语言沟通正常、生命体征稳定;排除血液疾病、严重传染病、遗传病、先天性疾病、精神病史及休克患者等。
1.2 方法
采血检查前要求患者保持空腹状态(8h),最好在空腹早上接受血液采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两组患者的采血护理人员由同一组完成,使用的检验仪器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迈瑞,BC-5000型)。
对照组可接受末梢采血,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左手食指进行清洗、消毒,待指腹干燥后可使用一次性穿刺针采血80μL作为检验标本,并将血液储存在含有肝素稀释液的抗凝管中,摇匀备用检验[2]。
观察组接受静脉采血,取右上肢肘静脉为采血地,使用压脉带束缚上肢,观察静脉血管,确定穿刺位置后清洗并消毒,取一次性采血针穿刺抽取静脉血1mL,将采集的血液放置装有EDTA-K2(150g/L)的真空采血管内,摇匀保存在4℃环境中,待全部血液采集完毕后需要在2h内将血液送去检验[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4.0~10.0)×109/L;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男(4.0~5.5)×1012/L,女:(3.5~5.5)×1012/L;血红蛋白(HB):正常值:男:(120~160)g/L;女:(110~150)g/L;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100~300)×109/L;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值:男:0.4~0.5;女:0.37~0.45。采用本科室自制的满意问卷调查表测评患者对采血技能、心理疏导、服务态度的评分,每项10分,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用软件SPSS 26.0,计数资料的检验用χ2,描述形式为%,计量资料的检验用t,描述形式为(±s),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经血常规检验后,两组患者的WBC、RBC、HB、PLT、HCT指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采血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的采血满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疾病诊断的必检项目之一,通过血液检验能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对其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血常规检查主要是检验细胞因子是否正常,临床70%患者经过血常规检查能确定其病情状态。本研究重点是采取怎么的采血方式能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末梢采血是取患者的手指进行血液采集,此采血方式的优点是血液样本少、操作简单、疼痛感轻、价格低廉等,而静脉采血是在患者的肘静脉进行采集血,此方式的優点是血液结果的准确性高,操作方便,血液采集多,能反映机体的实际情况等[4]。本研究通过不同采血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组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准确性相比对照组的准确性高,对比差异大,并且观察组患者对采血护理的满意度分值比对照组,说明静脉采血的效果更高,静脉取血1mL能真实反映机体状况,并且血液受影响小,通过静脉取血其结果的稳定性好,检测结果更理想[5]。而末梢采血时的指尖温度低,血小板容易附在穿刺周围,导致微血块形成,造成血液流通不畅,另外采血深度不足,其血液结果不够准确[6]。
综合上述,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采取静脉采血的方式更安全、可靠,其结果准确性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红芳.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391-392.
[2] 彭科燕.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2042-2043.
[3] 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6-48.
[4] 田斌,邓虎重,刘海燕,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7):946-947.
[5] 奚敏芬.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31):146-147.
[6] 李晓南.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结果差异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