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琼, 曹梅燕, 梁丽玲, 陈剑娟, 欧敏丽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广东 肇庆,526060)
呼吸窘迫综合征好发于早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1]。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伴有呻吟、发绀和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衰竭。倘若未得到有效救治,可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临床多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该疾病,其治疗效果显著。有大量研究[2-3]发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接受CPAP呼吸机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精细化理念下的基础护理在此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 3月至2020年9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纳入标准:① 经临床常规检查、临床表现等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② 氧合指数<200 mm Hg(1 mm Hg=0.133 kPa),肺动脉楔压<18 mm Hg[5];③ 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 意识障碍;③ 药物过敏。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7例;胎龄26~39周,平均(32.25±3.71)周;出生体质量0.83~3.35 kg,平均(2.13±0.65)kg。观察组中,男28例,女25例;胎龄26~39周,平均(32.37±3.64)周;出生体质量0.83~3.75 kg,平均(2.31±0.52)kg。两组间性别、胎龄和体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给予CPAP呼吸机治疗,连接配套管路,选择合适的鼻塞、头帽,调节氧气流量、氧浓度和送气压力等,打开加温湿化器,将鼻塞插入患儿鼻孔内。在患儿病情稳定后撤去CPAP,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给予持续的病情观察,予以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
1.2.2 精细化理念下基础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理念基础护理,具体如下。
1.2.2.1 环境管理 病房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 ℃,湿度55%~65%,根据患儿体质量和日龄等具体情况精准调节保温箱温、湿度。密切观察患儿变化,监听心率等指标,观察有无腹胀、水肿等问题。若患儿出现不规律呼吸、面色苍白等现象,则可能为漏气等,需尽快查明发生原因并进行处理。若发现患儿血压降低、四肢发凉,则提示患儿有可能出现休克,需立即通知医师。
1.2.2.2 呼吸道护理 根据患儿情况制订个体化呼吸道护理方案,引导患儿选择合适体位,如上身抬高15°~30°、头偏一侧卧位等。同时,做好痰液稀释、呼吸道的湿化和叩背排痰等,根据患儿脸部选择合适型号的呼吸机面罩,常规使用安普贴行皮肤保护。气道是否处于湿化状态、温度是否适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气的效果,新生儿身体功能发育不全,气道纤细,若损失的气道水分过多,就容易出现气道分泌物干结的问题,导致气道阻塞,影响正常通气。对此护理人员应适当进行加湿处理,确保温度在30~35 ℃,有效维持气道湿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检查液面,若发现液面水平较低,则添加注射用水,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上。
1.2.2.3 呼吸机护理 根据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设定呼吸机相关参数,适时调整,使患儿保持安静、减少哭闹,确保压力的有效性,达到预期效果,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24 h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呼吸机故障并做出处理。注意及时检查呼吸机加温设备,确保温度始终在37 ℃,并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及时清理患儿口咽、鼻腔内的分泌物,保证患儿呼吸正常。
1.2.2.4 并发症护理 评估患儿胃肠气体潴留情况,及时给予干预(如减少哭闹和留置胃管等),减轻胃肠负担,防止腹胀继而并发胃肠道疾病。还要定期听诊患儿双肺呼吸音,观察是否存在呼吸急促加重、有无啰音和体温变化等。患儿更换体位时,动作需轻柔缓慢,避免头高脚低位,尽可能轴线翻身,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按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做好卫生,预防感染。新生儿皮肤脆弱、敏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会出现各种疾患,大小便刺激、各种侵入性操作也会对患儿皮肤造成损伤,长期进行CPAP通气也可能压伤患儿鼻孔、鼻翼和面部皮肤,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压伤、损伤患儿皮肤。
1.2.2.5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时,向患儿家属发放健康知识小手册,指导其科学喂养和掌握护理相关知识。
①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给氧时间和住院时间。② 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③ 比较两组脑室内出血、感染和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给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一秒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一秒率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观察组以上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1%(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若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得不到及时救治,可随病情发展而出现呼吸衰竭等问题,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6-7]。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使用CPAP呼吸机,可缓解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相关研究[8-9]表明,在使用CPAP治疗的同时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对CPAP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予以常规护理,但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以下问题:① 常规护理工作流程不够标准化,同时欠缺规范性和计划性;② 多数护理人员属于机械性、被动地开展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盲目性与随机性,导致临床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欠佳。
精细化护理是对传统护理的全面细化和强化,强调关注患儿的各个方面,并给予更加个性化、舒适化的护理措施[10]。在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儿CPAP治疗的同时,配合精细化护理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护理对策:① 环境管理:病房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 ℃,湿度55%~65%,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和日龄等具体情况精准调节保温箱温、湿度。② 呼吸道护理:根据患儿情况制订个体化呼吸道护理,如痰液稀释、呼吸道的湿化和叩背排痰等,并根据患儿脸部选择合适型号的呼吸机面罩,常规使用安普贴行皮肤保护。③ 呼吸机护理:根据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设定呼吸机相关参数,适时调整,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哭闹,确保压力的有效性,达到预期效果,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④ 并发症护理:评估患儿胃肠气体潴留情况,及时给予干预(如减少哭闹、留置胃管等),减轻胃肠负担,防止腹胀继而并发胃肠道疾病。定期听诊患儿双肺呼吸音,观察是否存在呼吸急促加重、有无啰音和体温变化等。患儿更换体位时,动作需轻柔缓慢,避免头高脚低位,尽可能轴线翻身,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遵守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做好手卫生预防感染。⑤ 出院指导:患儿出院时,对患儿家属发放健康知识小手册,指导其科学喂养和学习护理相关知识[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给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吴莉[12]报道的结果相接近。提示在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采取精细化理念下的基础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理念下基础护理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能加快患儿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