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裕, 芮 毅
(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产科,广东 梅州,514021)
第二产程是产妇宫口全开直至胎儿分娩的过程。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第二产程是相对危险的一个阶段,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性较高,会对产妇造成极大的危害[1]。有学者[2-3]指出,合适的体位变化对产妇分娩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使产妇在分娩过程更加舒适、顺利,获得更好的分娩结局,鼓励产妇在第二产程分阶段应用非常规体位进行分娩,可充分发挥各种分娩体位的优势,以增加产妇舒适度、减轻产妇痛苦,以及提高分娩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第二产程非常规体位对分娩的影响和安全性分析。
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分娩的产妇20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纳入标准:① 初产妇、单胎头位、足月;② 年龄20~35岁;③ 盆骨内外径测量值无异常;④ 无生殖道畸形、子宫疾病;⑤ 精神意识清楚,对生产过程中的指导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① 妊娠期并发心脏病、重度子痫等疾病;② 胎头高浮、头盆不称;③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胎盘早剥。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为(26.13±3.17)岁;妊娠天数268~286 d,平均为(275.33±7.31)d;新生儿体质量2.9~3.5 kg,平均为(3.17±0.15)kg。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为(26.58±3.38)岁;妊娠天数 267~285 d,平均为(276.39±7.30)d;新生儿体质量2.8~3.4 kg,平均为(3.13±0.21)kg。两组间年龄、妊娠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两组产妇均给予相同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采用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方式。
1.2.1 传统分娩体位 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全程采用传统分娩体位。一般情况下,待宫口开到3 cm,产妇坐于特制产椅上采用坐位进行分娩。待宫口开全后,取半卧膀胱截石位,指导产妇学会正确屏气并向下用力分娩。
1.2.2 非常规体位分娩 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用非常规体位分娩。首先需确定胎儿无宫内窘迫等异常情况后,于第二产程初期,胎儿头部到达骨盆底前,产妇尚无自主用力感,可按照产妇意愿自主选择垂直体位(站、蹲、卧等)并交替变换体位。① 站立位:产妇借助床栏、墙壁等,膝盖稍微张开,臀部向左右两侧摆动。② 坐位:a. 低坐位:产妇坐在高约20 cm的靠背椅上,两腿分开,髋关节屈曲外展,子宫收缩时,产妇上身前倾;b. 半坐卧位:产妇坐在产床上,摇高产床背板至45°,产妇背部靠在背板上。③ 蹲位:嘱产妇双脚平放在地板或床上,通过助产士协助或床旁栏杆支撑,保持产妇的身体平衡。3种体位均需产妇自主地随着宫缩向下用力。于第二产程末期,胎头到达骨盆底后,阴道口可见胎头,首先对产妇的会阴进行冲洗,将床头角度适当调整至15°,助产士指导产妇采用侧卧位,臀部尽量突出,脊背不要弯曲,双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自然弯曲状态。将产妇位于上方的一条腿架于支撑产床的腿架上,同样下方的一只脚要蹬于脚架下,脚架和地面的距离控制在20 cm,以保持产妇下肢血液循环通畅。
① 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主要包括第二产程时长,分娩结局和产后2 h阴道出血量。② 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和会阴切开率。③ 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主要包括新生儿异常、好转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Apgar评分。④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 h、10 h和24 h的舒适度,主要包括下肢不适和麻木。
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会阴完整和会阴Ⅰ度裂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会阴Ⅱ度裂伤和会阴切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会阴裂伤程度和会阴切开率比较 [n(%)]
观察组新生儿异常人数和好转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产后2 h、10 h和24 h,观察组下肢不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段舒适感比较 [n(%)]
第二产程是产妇分娩的关键时期,分娩时间较长,不仅增加剖宫术分娩的概率,还会给母婴生命带来危险。合适的分娩体位不仅可以增加产力,还可以促使胎头顺利下降,产妇得以成功分娩[4-6]。当前国内外许多专家主张第二产程采用非常规体位分娩,其可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有效缩短生产时间,减少会阴损伤程度和会阴切开率[7-8]。
传统分娩体位盆骨出口相对狭窄,不能发挥重力作用,不利于胎儿头部下降,易发生分娩时间延长、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等问题,会给产妇带来较强的不适感。而非常规体位即产妇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不同的分娩体位[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二产程初期,采用垂直分娩体位即站立位、蹲位和半坐位,这3种体位因符合产道的生理结构,可有效利用胎儿的自身重力,促进胎先露下降的发展。并且垂直分娩体位可使产妇骨盆空间相对增大,不仅顺应分娩机制,还能矫正异常胎位,有利于胎儿自然分娩,缩短分娩时间,使产妇更容易掌握用力的技巧,避免其用力不当而过多消耗体力[10]。臧瑜等[11]研究指出,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非常规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产妇疼痛和会阴部的损伤显著减少,使得会阴完整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长和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会阴完整和会阴Ⅰ度裂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Ⅱ度裂伤和会阴切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产妇在第二产程初期采用垂直体位大大缩短了产程,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并对产妇会阴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在第二产程末期采用侧卧位进行分娩,助产士可指导产妇会阴慢慢扩张,能减轻会阴部的损伤,降低会阴切开率。传统分娩体位易导致胎盘循环障碍,继发宫缩乏力,从而引发胎儿宫内窘迫、产妇产后出血等危险情况[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异常和好转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早期选择合适的分娩体位,能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并且观察组产后2 h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非常规体位分娩,可减少产妇体力消耗,减少了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2 h、10 h和24 h下肢不适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说明在第二产程分阶段采用非常规体位分娩,充分体现了对产妇的尊重,给予产妇极大的鼓励,坚定了自然分娩信心,从而提高产妇对生产的配合度,减轻产痛和产后不适感。
综上所述,产妇在第二产程阶段采用非常规体位分娩能够加速产程进展,在改善母婴结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