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园德育生活化的对策

2020-09-05 03:48杨东雁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6期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作为幼儿除家庭之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承载着幼儿德育的重任,是幼儿德育的重要阵地。目前,研究者将关注点较多放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教师培养等方面,幼儿园德育却鲜为人重视。道德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之中,道德教育本应是生活的教育。当下幼儿园德育出现目标外在化、内容成人化、方法说教化和评价方式单一、与生活隔离的问题。本文探讨幼儿园德育生活化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生活化

引言

在幼儿教育的研究领域中,各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纷纷涌现出来,并对现代幼儿教育体系的构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家对生活教育的理解逐渐深化,对它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仔细研究生活教育论的应用价值,探索出能够在生活中体现教育的关键点,挖掘它的潜在价值。进一步发展生活教育,使之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给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幼儿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1生活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生活教育的理论核心就是强调了生活对幼儿培养的积极促进作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孩子做到手、脑、口等器官能力协调发展。让孩子从日常能够接触到、能够感受到的日常事物中习得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面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物,能够通过主动观察的方式提出相关问题,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根据自己所设想的方法进行实践,尝试着自己问题,寻求答案。这不仅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使幼儿养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形成有序的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性。让孩子从客观、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探索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索欲望。让孩子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各项基本能力。

2幼儿园德育生活化的对策

2.1创设开放、实践性活动课堂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重点强调了有关幼儿实践活动的培养过程。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实践进行的。在创设幼儿活动课程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和事物,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生活化体验,从而使孩子全面的认识生活。例如,在教授幼儿扣纽扣、穿衣服等生活技能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游戏区域的形式,来形成生活化的活动课程,如可以投放洋娃娃和相应的服饰,引导幼儿帮助玩具娃娃穿衣服,从而引导幼儿学习与练习扣纽扣的方法;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布料、纽扣等材料,让孩子们给娃娃制作可爱的小衣服。在景观构造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相应的景观盆景等,引导幼儿自己收集小石头、小木块等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让孩子动手搭建自己满意的盆景。例如,在春季,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手绘风筝,画上漂亮的图案和颜色。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公园进行“放风筝”的春游活动。这些活动都与生活中的各项事物产生联系,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并且在生活中边玩边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2將德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重复且琐碎,幼儿在这一环境中玩耍、学习并且生活,他们在整个一日活动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同伴的相处都会在无意识中影响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因此幼儿一日生活中处处需要德育,时时不能缺少德育指导。所以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需要将其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从方方面面着手培育。比如幼儿生活中与人相处的礼貌用语、早晚的问候,得到帮助正确的表达用语等,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指导,然后根据幼儿每日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幼儿在生活中应用文明用语的意识和素养。此外,如一日活动中的进餐过程、游戏活动等,都需要渗透具体的德育指导,让幼儿能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关注个人的表现,通过规范、礼貌、健康的品性和他人相处,懂得关心、照顾、谦让他人,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的行为规范,提高道德素养。要注意的是,幼儿德育生活化教学并不是统一不变的,且没有固化的生活标准,教师需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观察,把握有效的教育指导契机,从小事着手启发幼儿思考,运用正确的语言引导幼儿认识个人的行为品质,懂得自主强化和完善,以为今后综合素养全方位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3多元评价方式重建良好德育体系

教育评价探讨教育过程,也探讨教育结果。评价方式影响着评价结果,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质量评定及改进有重要作用。多元评价方式需要家庭评价和幼儿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互补充。指向家庭的评价可以采用小组互动式和家庭自主式评价,幼儿自评与互评是走进幼儿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新维度,是走向生活的幼儿园德育基于儿童视角的体现。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幼儿园德育革新,有助于重建良好的幼儿园德育体系。

结束语

幼儿德育是系统化、持续性地教学活动,为了真正帮助幼儿塑造优良品德,建立规范行为,要将德育和幼儿连接,打造德育生活化模式。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与家园共育理念相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德育效果。所以,幼儿园要精选德育生活化内容、设置德育生活化课程,并将其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细微之处引导幼儿,让他们有意识、主动地去规范个人行为品质,成长为积极向上,具备优良品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黄静.生态体验视域下的幼儿园德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93-96.

[2]陈玲玲.幼儿园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才智,2020(12):194.

[3]曾秀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167.

[4]卢素芳,顾红云.幼儿园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04):64-66.

[5]张贺,张莹.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以唐山市区为例[J].职业,2019(07):122-123.

作者简介:

杨东雁(1983.10)女,汉族,赤峰市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一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生活化德育幼儿园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爱“上”幼儿园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想念幼儿园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