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对10名教师的访谈分析

2020-09-05 04:22吴春艳吴红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民族职业

吴春艳 吴红君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6)

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困难较大,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与支持。众所周知,师资队伍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的关键。《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 2020 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1]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关注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有利于引导特殊教育教师形成积极的职业观念、增加职业热情、减少离职倾向,促进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职业认同的界定,借鉴王姣艳、王辉的观点,职业认同是指自我价值与职业所赋予的角色和地位能达成一致,对其专业性、未来发展性方面给予肯定,并且情感上具有积极稳定的联系[2]。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主要包括情感性认同、价值性认同、专业性认同和发展性认同四个方面[3]。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经文献研究可知,前人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大多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尽管调查范围较为广泛,但难以探究教师职业认同的内部深层原因,解释力较弱。鉴于此,本研究组成员深入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采用半结构化的个别访谈法进行资料的搜集,探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参考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访谈提纲。经过试访谈进一步修改完善,正式访谈提纲由12个问题构成。

据统计,截至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这三个民族自治州共有10所特殊教育学校,其中凉山州有6所,甘孜州有1所,阿坝州有3所。本研究根据地域分布,从凉山州3所、甘孜州1所、阿坝州2所,共6所特殊教育学校中,分别抽取了1-2名特殊教育教师作为访谈对象。抽样过程兼顾了地域、年龄及性别的代表性,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每一名受访教师的访谈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在获得知情同意之后,对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为了保证研究的一致性,访谈者为同一人。访谈结束后,及时将访谈录音转化为文字稿,经过逐级编码,进行资料分析和主题的提炼,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进行深度解读。

表1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四川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经对访谈资料的梳理和提炼,本研究将从情感性认同、价值性认同、专业性认同和发展性认同四个维度探讨四川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

(一)情感性认同

情感性认同主要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对自身工作及外部评价所持的情感态度和情绪体验。

1. 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情感态度及原因

与此相关的访谈问题是:“你喜欢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吗,为什么?”受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多位老师表示热爱这个职业,甚至是“没有为什么,就是特别喜欢”。他们觉得“孩子们很乖,会被他们身上的单纯、快乐所感染”。二是从学生出发的使命感。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学生已经很不幸了,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从最开始接触这些孩子,就觉得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有的老师认为这项工作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和挑战,当学生们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们也非常开心,很有成就感。三是从自身生计出发的责任感。有的老师认为不管是普教还是特殊教育,都是自己的职业,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做下去。因此,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仅仅是因为这是自己的工作,靠它来维持生活。

2. 关于社会对特殊儿童态度的评价

与此相关的访谈问题有两个:一个问题是“您觉得社会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如何? ”受访教师对此的评价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持积极观点的老师认为,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力度特别大,很重视,给他们提供的优惠政策和福利也越来越多。也有老师认为,是因为当地民风淳朴,大家对残疾人的态度比较好,爱心人士也比较多。持消极观点的老师认为,社会中还是有一部分人不理解或歧视特殊儿童,在语言、行为方面会伤害特殊儿童的自尊心。有人对特殊儿童仅仅是同情心态,因此不重视特殊教育,甚至对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存在连带歧视。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是否会影响到您的工作?”访谈对象对此的回答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认为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多位老师认为,自己已经融入特殊教育这个圈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对了。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仍然觉得特殊教育是一项光荣的工作。二是认为对自己的工作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持这一观点的老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的老师认为,社会对特殊儿童的积极态度,为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他们对工作越来越有信心。 也有老师认为,正因为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态度比较消极,所以特殊教育教师们更应该努力为这些儿童做点什么,激发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三是认为社会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对自己的工作有消极影响。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消极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如有人用歧视性语言称呼特殊儿童。还有老师谈到,甚至有人会用歧视性语言称呼特殊教育老师,这些都会影响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价值性认同

价值性认同主要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意义,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收获和成就感的评价。

1. 如何看待特殊教育教师这一职业

在谈到对自己这份工作的看法时,虽然多位老师提到这一工作非常累,甚至认为是“教育系统最累的”,但老师们普遍的看法是这个职业“很有意义”。他们经常提到的词是“充满爱”“无私奉献”“崇高而艰巨”“需要耐心和专业化”“非常快乐”。从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这份工作有大量积极正面的评价,但也有个别老师觉得这个工作的“收获与付出差距大”。

2. 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的收获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收获,受访教师的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体验到了教育在特殊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尽管“很慢”“很小”。二是使教师本人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变化,更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三是感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认可,产生了成就感。

(三)专业性认同

在专业性认同领域,本研究主要关注了两个问题:一是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二是特殊教育教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 特殊教育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受访教师普遍认为,特殊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所有普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专业品质,如:爱心、耐心、责任心、信心、宽容、真诚;第三,还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包括:沟通、康复训练、创造力、继续学习、合作、同情、洞察力、心理辅导等。

2. 特殊教育教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从访谈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受访教师工作中的矛盾与困惑来自多个方面,正如其中一个老师所说的“问题太多了”,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多位老师表示,同行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学习的机会比较少。他们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力不从心,缺乏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和特殊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目标不明确,特别是培智学生,不知道“应该把他们培养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不知道课程该如何设计,也担心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生存问题。因此,老师们认为自己“确实需要多学习”。

第二,学校师资紧缺。与内地的特殊教育学校一样,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也面临着师资紧缺的困难。相对而言,他们更难找到临聘教师或实习教师来缓解这一问题。由于学校师资紧缺,老师们无法挪出时间外出参加专业培训,“走不出去,也进不来”,影响了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同时,由于生师比较高,在职老师的压力也较大,“一个老师面对十几个学生,顾不过来”,老师的主要精力花在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第三,外在支持不足。这里的支持包括来自家庭、政府、社会等方面的认同与重视。如有的老师谈到,受交通通讯、教育观念、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着家校合作困难的问题。“家长不支持,很多事情没法做。”也有老师谈到,当地特殊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偏低,甚至存在歧视,影响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发展性认同

发展性认同主要是特殊教育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观点。

1. 选择特殊教育工作的原因

多位受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表示是自己自愿选择的。但是,其中一部分受访教师是在对特殊教育有一定了解之后自愿做出的选择,另一部分受访教师则是在对特殊教育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选择了就读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当然,也有个别教师是被动服从学校安排,由普通教育教师,转岗成了特殊教育教师。

2. 特殊教育教师的未来职业规划

当问及“你对自己未来职业有什么打算”时,受访教师大多表示将继续努力,并尽可能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好。他们的理由,一是觉得体验到了成就感。“这个工作很好,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感到很开心。”二是因为在工作中产生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个工作影响了我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我应该为这些孩子做些事情。”仅有一位受访教师表示对职业的未来发展“没有打算”。该教师表现得较为消极,主要是认为自己与学校领导之间存在观念的冲突,自己曾经的辛苦工作没能得到认可。

3. 特殊教育教师对职业选择的认可度

当问及“如果再给您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这个职业吗?”多位受访教师都说还是会选择特殊教育教师这一工作,认为自己已经对这个工作有感情了,也觉得很有意义。表示自己不会再选择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的人,其原因一是觉得工作中没能得到支持和认同,二是觉得工作太累,且自身能力有限,会因无法胜任而内疚。

三、 影响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本研究认为,以下因素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较大:

(一)个人因素

1. 人口学特征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较为复杂

从访谈可知,女性教师仍然是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主体,她们继续从事特殊教育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在年龄层面上,年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高于年长的教师。

研究发现,访谈对象均未表露出职业认同受到民族因素的直接影响,这与张燕的研究结果一致[4]。也有少数民族教师表示,自己尽心尽力地从事特殊教育,与自身的民族文化有一定关系。

2. 专业培训经历促进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

根据对资料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特殊教育教师各个维度的职业认同,都与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工作成就感和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紧密联系。而这些方面的核心,则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养和培训经历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经历过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更自信,更能获得成就感,拥有更深的特殊教育情怀。因此,其职业认同水平也更高。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影响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学校因素主要是学校的人际氛围。

1. 学校领导的支持是基础

学校领导是学校的主心骨。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对其工作成效的认可以及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所创造的机会和搭建的平台,是影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重要因素。有受访教师回忆了与学校领导一起筹建学校时的艰辛,认同校长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目标,对校长对教师的信任和赋予的自主权表示满意,表示这些是自己愿意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努力工作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职业认同感低的老师也提到了与学校领导的观念不一致,得不到认可与支持的心理感受,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 同事间的合作是关键

特殊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团队合作,尤其是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但是,有受访教师表示,同事间的合作较为困难。究其原因,主要与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有关。较年轻的教师大多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专业素养较高,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都抱着很高的期望,精力旺盛,工作积极性高。而那些由普通学校转岗教师构成的相对年长的教师虽然有多年普通教育的经验,但未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培训,特殊教育专业素养相对较低。他们中有的人已经临近退休的年龄,或者已经处于职业倦怠期,家庭是他们的重心,学生的安全是他们在工作中最大的希望。再加上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紧缺,因此同事间合作的质量难以保证。

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核心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最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有较大影响。在访谈过程中,没有一位老师表露出是因为学生的因素而不愿意从事特殊教育。相反,多位教师表达了他们对于特殊学生的爱,为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到欣喜,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就业而操心,为学生对待老师和同学的善意而感动。 更有年长的教师将特殊学生视如己出,经常将自家孩子的衣服带到学校,给贫困家庭的学生穿。由此可见,特殊学校的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建立起了非常亲密的情感,这无疑促进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1. 语言差异增加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难度

本研究所涉及的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均地处彝族、藏族或羌族聚居区。绝大多数特殊学生及家长使用的是民族语言而非汉语普通话。如果内地教师到民族地区去工作,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沟通的问题。有一位来自内地的特殊教育老师谈到自己刚入职时不懂当地的语言,用了整整一学期,才基本了解了学生们用民族语言表达的意思。这无疑给教师本来就繁重的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2. 社会大众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与态度不一

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部分群众对特殊教育不太了解,各个特殊学校在最初的招生宣传阶段困难重重,需要做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

在对特殊教育的态度方面,大部分人都能满怀善意地帮助特殊学生,也尊敬特殊教育教师。可是,仍然存在小部分人对特殊学生及教师持有偏见,没能正确认识特殊教育的价值,对特殊学生及特殊教育教师不认可。

3. 政府部门的支持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政府部门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有受访教师谈到,政府部门相关领导经常到校慰问师生,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增强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有教师提到,虽然我国已经实行了多年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制度,但还是觉得“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

四、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增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途径。从本研究可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有较为扎实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的教师,往往表现出更为明确的愿意继续留任、立志献身特殊教育的情感。而其他研究也显示,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5]。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普遍意识到自己专业素养不足,也表达了渴望能接受高层次系统培训的想法。但受制于当地特殊教育办学条件的影响,这样的培训机会是很稀缺的。建议当地特殊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将特殊教育师资的在职培训作为特殊教育工作的重难点,灵活采取多种途径来开展在职培训。如,采用与高校合作的模式,顶岗实习生置换出在职教师接受培训,也可以针对特殊教育教师当前急需的专业技能,专门聘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此外,引导特殊教育教师逐渐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协助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同样有利于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二)培养本地生源的特殊教育师范生

如前所述,当前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一部分由普通学校教师转岗而来,这部分教师大多属于当地的师资,但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素养;另一部分则是近年来到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招聘的非本地教师。由于离家太远、语言不通,愿意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专业人才较少,招聘难度也比较大,且非本地教师的流动性也较大。面对民族地区招不到、留不住教师的问题,本土化是重要的解决途径[6]。要增强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降低文化、地域等因素对其职业认同的消极影响,可行的办法就是培养本地生源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可在四川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增设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招收本地生源入学。此外,还可以在四川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的公费师范生招收计划中,适当增加到民族地区工作的师范生的数量。

(三)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良好的工作氛围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是增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必备要素[7]。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领导不但要做特殊教育教师的坚实后盾,更要带领教师们以团结合作的心态奔向美好的愿景。领导与教师的和谐关系,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合作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合理的奖惩表彰制度,树立先进教师的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培养互通有无的开放心态和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四)明确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

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与其工作付出相匹配的福利待遇,既是对他们工作价值的肯定,也是保障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在访谈中,多位年轻老师都表示并不清楚自己的工资构成,尤其是对特殊教育津贴知之甚少。在2018年9月出台的《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按照不低于当地中小学教师平均绩效工资水平15%的幅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水平。”[8]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一方面需要认真贯彻文件精神,落实相应政策,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以待遇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财务公开工作,增加透明度,使特殊教育教师清楚自己的工资及福利的构成,感受到政府对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认可和政策的倾斜,增强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提升职业吸引力。

(五)提升社会大众对特殊教育价值的认可

社会大众的支持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地区特殊教育事业起步晚,社会大众对特殊教育知之甚少,有可能产生一些误解与偏见,也会影响到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因此,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对特殊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采取家长开放日、招募志愿者、特殊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等互动方式,扩大特殊教育的影响力,从而增强当地人们对特殊教育价值的认可、对特殊学生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尊重。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民族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我们的民族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职业写作
多元民族
我爱的职业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