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宁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二科,辽宁 大连 116011)
慢性肾病指的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破坏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1],其具有发病迁延、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心血管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待病情恶化至一定程度,患者极易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甚至引发尿毒症,再加上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有限,且缺乏慢性肾功能疾病知识,进而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死亡,因此需要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加强慢性肾病知识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与运动习惯,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2]。此研究选取160例慢性肾病患者,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其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160例慢性肾病患者均来自于本院,收治时间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经等量电脑随机方法分组,两组均80例,对照组:病程8个月~12年,平均病程(5.38±1.50)年;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8.72±7.39)岁;其中男女患者数量比52∶28;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1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痛风性肾病17例、糖尿病肾病24例;实验组: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5.46±1.48)年;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9.13±7.45)岁;其中男女患者数量比54∶26;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1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痛风性肾病18例、糖尿病肾病25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肾脏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3]:存在不同程度电解质、血尿、尿液pH、尿成分、病理等异常者;经肾功能检查、血尿常规检查、病理检查符合慢性肾病临床诊断标准者;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认知功能健全、智力与精神正常者;患者、家属知情护理管理内容,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听说读写等感官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4]:肾脏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比如恶性肿瘤、尿毒症等;完全不配合护理管理工作者;病例资料或信息不完整者;泌尿系统功能异常或严重感染者;血液系统功能异常或血管严重病变者;需要哺乳或妊娠期者;心肝脾胃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行护理管理,即根据医嘱定时定量分配药物,叮嘱患者保持充足休息,解答患者问题。实验组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行护理管理,具体内容:①制定全程健康教育路径表:认真查看患者生活背景、社会地位、认知态度、病情特点、文化学历等,综合评估患者心理与生理变化,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确定健康教育形式、内容等,由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共宣教约5次,每次宣教>30 min,教育前需要及时反馈上次教育内容,若未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则需要寻找原因,加强健康知识宣教,适当调节健康教育路径表;②慢性肾病知识教育: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所学知识、护理能力、健康教育路径表,按照实物模型、发放宣教手册、个别宣教、集体讲课、示范训练等方式,为患者讲解慢性肾病发病原理、成因、相关并发症、现有治疗手段等知识,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帮助患者强化对疾病治疗的信心;③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病情长期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患者极易产生巨大心理负担与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做出不配合临床治疗的行为,导致病情恶化,故护理人员需主动询问患者身心需求,认真倾听患者述说,仔细观察患者情绪与行为变化,指导患者合理排解负面心理情绪,多鼓励、安抚患者,强化患者自我保健意识;④用药教育:根据每例患者医嘱、药物作用原理,为患者介绍各种药物正确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疗程、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等,叮嘱患者不可滥用药物,尤其是有毒药物,告知患者定时完成肾功能检查,确定病情改善情况;⑤饮食教育:根据病情好转情况、饮食喜好、食物对肾脏的刺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严格控制食物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禁止各种腌制品、油腻、生冷、辛辣食物、动物内脏等。指导患者戒烟戒酒,若无水肿症状,可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避免感冒;⑥运动教育: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指导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若患者存在明显水肿症状,或并发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则需要指导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1.4 评比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后均需填写慢性肾病知识问卷调查表与护理管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各1份,每份问卷满分100分,每个问卷各发放160份,有效回收各160份,慢性肾病知识达标标准[5]:问卷得分≥60分,计算慢性肾病知识达标率;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6]:得分<70分(不满意)、70分≤得分<90分(一般满意)、得分≥90分(十分满意),护理管理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00%。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与饮食依从性,依从标准:护理期间,患者未出现或偶尔出现抵抗情绪,经疏导、教育后积极配合临床医护工作,统计患者用药依从率与饮食依从率。
1.5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两组比较,定数资料:描述用百分比(%),检验行χ2,待P<0.05时,比较差异成立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慢性肾病知识达标、用药与饮食依从性对比:见表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1.25%、饮食依从率为92.50%、慢性肾病知识达标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73.75%、饮食依从率为75.00%、慢性肾病知识达标率为71.25%,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慢性肾病知识达标情况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慢性肾病知识达标、用药与饮食依从性对比[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情况对比:见表2。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管理不满意3例、一般满意18例、十分满意59例,总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6.2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管理不满意11例、一般满意24例、十分满意45例,总护理管理满意度为86.25%,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情况对比(n,%)
慢性肾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破坏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肾脏代谢紊乱所致,且发病率较高、发病迁延、并发症多、病程长、难治愈,慢性肾病严重时极易引发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情况,再加上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有限,且缺乏慢性肾功能疾病知识、疾病久治不愈,许多患者容易产生不安、紧张、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以及巨大精神压力,进而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最终降低临床疗效,提高病死率[7]。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作息日益不规律,生活、饮食与运动习惯日益变差,致使慢性肾病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且逐渐趋于年轻化[8],因此需要应用个性化、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手段,有效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医护工作。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临床护理管理常用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可以根据患者生活背景、社会地位、认知态度、病情特点、文化学历、兴趣爱好、生活饮食运动习惯,进行制定全程健康教育路径表、慢性肾病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用药教育、饮食教育、运动教育等护理管理措施[9],以此能及时满足患者身心需求,全面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强化患者健康意识,加深患者对慢性肾病知识的了解掌握,可引导患者合理调节心理状态和情绪,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指导患者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同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协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自觉预防慢性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对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0]。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1.25%、饮食依从率为92.50%、慢性肾病知识达标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73.75%、饮食依从率为75.00%、慢性肾病知识达标率为71.25%,而总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6.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护理管理满意度为86.25%,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比较差异成立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不仅能及时改善患者不良生活、饮食与运动习惯,还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管理满意度,有助于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慢性肾病相关知识,及时有效控制病情,在慢性肾病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