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文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
2001 年,美国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首次在相关报告中提出“金砖四国”(BRICs)这一概念①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 2001 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 之后2003 年10 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 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正式将南非纳入这一概念体系。,指代在当时充满活力的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印度(India)这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 而后,南非(South Africa)于2010 年加入,“金砖四国”(BRICs)由此改称为“金砖国家”(BRICS),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式形成。 截至2016 年,金砖五国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比重近4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22%,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6.4%。 21 世纪以来,受益于全球经济大周期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金砖国家均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自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金砖国家各自经济走势开始分化(图1)。
图1 金砖国家GDP 增长率(2001~2016 年)
金砖国家中,中国与印度受益于自身庞大的市场与足够的经济发展潜力因而在危机后恢复较快,经济增长较为稳定。 俄罗斯、南非、巴西由于均为资源型国家,在危机后受全球经济周期下行所导致资源消费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国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并一度面临经济衰退风险。 2016 年前后,受益于全球经济同步复苏,金砖国家经济均有所恢复,但紧随而来的全球保护主义兴起与逆全球化潮流又再次对相关国家造成伤害。 目前受全球经济共振下行影响,金砖国家再次面临发展困境。
在孤立主义复苏、全球化动能有所下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当下,金砖国家间加强相互合作,将可以进一步为各自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助力。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承压放缓。 在这一大背景下对金砖国家的相互经贸互动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潜力,并探讨在周期波动下如何利用各国要素禀赋,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同时,由于当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动能已达瓶颈,短期内较难取得进一步大的增长,对金砖国家内部经贸再合作、潜力再开发、战略再布局将有助于我们利用好现有资源应对当下挑战,并在未来全球经济新周期开启时更好地获得发展动力与助力。 此外,对金砖体系内部经贸合作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间的相互合作,这将为新时期国际协作共同发展提供新的榜样,也将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一分助力。
从2000 年开始,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发展轨迹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 个周期(图2、图3)。 第一个周期开始于2000 年,结束于2009 年,这一阶段受2001 年中国入世影响,中国的对外经贸水平逐步攀升,与金砖国家进出口规模也相应地逐步攀升,其间于2008 年达到顶点,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 第二个周期于2009 年开始,其间高位位于2013~2014 年,之后因全球新兴市场疲软而有所回落。 这一周期主要因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宽松环境所带来的投资增加所影响。 虽然这一阶段全球经济有所增长,但相应的是,这一时期全球发展动能受制于货币宽松政策与激进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也有所减弱。 在这一周期中,由于2009 年以来金砖国家合作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同金砖国家间的经贸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第三个周期于2016 年启动,这一周期主要以新时期金砖国家合作体系框架为核心展开,目前仍然持续。
图2 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
图3 中国对金砖国家进口
金砖五国目前均为发展中国家,但各国在国际经济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却略有不同。 2000 年以来,金砖国家在各自的经济发展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的不同,各自发展侧重有所不同。 从经济结构上来看,巴西重点发展农牧业,俄罗斯依赖大宗商品,印度服务业最发达,中国则以制造业为重。 从进出口上来看俄罗斯、巴西以及南非都是大宗商品出口国,而印度和中国则是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消耗国。 通过对2 位HS 品类编码下各国进出口商品的归总,得到中国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2016 年前10大进出口商品类别(表1)①文中所有商品类别后2 位数字均为对应商品类别HS 章2 位编码。。 可以看出,各国在前10 大进出口商品上既存在一定的同质性,又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表1 金砖国家主要进出口商品构成(2016 年)
续表
受益于长期以来的自主发展与改革开放,中国拥有目前五个国家中最为健全与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 同时受益于不断提高的经济地位,中国在金砖五国合作过程中大体上起到带头作用。 但相对的,受制于地理区位及贸易相似性等问题,目前金砖国家合作尚未形成一种整体紧密的联系,只是在体制内形成了两两合作的多样化协作模式。 因此,金砖国家没有形成真正核心,长期看也难以形成核心。 但这一事实也塑造了金砖国家迥异于其他国家间合作发展的协作机制,相互独立自主而又协作统筹发展。 这也十分契合中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及发展政策,独立自主而又互利互惠共谋发展。
国际上通常使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衡量两个国家间的贸易紧密程度。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由经济学家布朗(A.J.Brown)于1947 年提出,后经过小岛清(Kojima)等人的研究得到了完善,并明确了其统计学和经济学上的意义。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CDab表示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X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表示a国出口总额;Mb表示b国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 如果 TCD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紧密;如果TCD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松散。 根据中国同其他金砖国家2004 ~2016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如下数据(表2 及图4):
表2 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结合度指数
图4 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结合度指数走势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2004 ~2016 年间中国同其他四个金砖国家之间贸易联系始终较为紧密,存在较强的贸易结合度。 同时,受国际经济周期影响,中国同其他四个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关系紧密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 由于受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中国与金砖国家间的贸易联系紧密程度整体下滑至低点,而后开始逐步回升。 其中,中国-俄罗斯、中国-巴西、中国-南非的贸易联系受益于互补性强的差异化的贸易结构因而在危机后快速回升。 而印度,由于存在与中国较高的贸易相似性,因此在2008 年危机后与中国的经贸紧密程度回升略为缓慢。 总体上看,由于发展的程度及要素禀赋上的差异,中国同金砖国家间的贸易紧密程度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国家间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通常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测算衡量。 一种是从两国贸易结构的角度进行,通过计算两国出口商品的结构相似性进而测算两国贸易的贸易竞争性。 另一种则是从两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着手,通过计算两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两国产业层面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本文中将使用第二种方法来对中国与金砖国家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 年提出,用于衡量特定国家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主要方式是将一国某种产品出口置于全球市场和全部商品贸易框架之下,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来反映一个国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ik为国家i出口商品k的金额;Xwk为世界出口商品k的金额;Xit为国家i的全部商品出口总额;Xwt为世界全部商品的出口总额。 日本贸易振兴会对RCA 指数判断第i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强弱的划分是:RCA 大于2.5 表明比较优势极强;1.25<RCA<2.5 表明比较优势较强;0.8<RCA<1.25表明比较优势中等;RCA<0.8 表明比较优势较弱。 通过对金砖国家2 位HS 编码下前10 大出口商品的分析①文中中国对外主要进出口商品构成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7);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数据来源为中国商务部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数据统计年度报告。,可以得出各国主要出口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具体见表3。
表3 金砖国家主要出口商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2016 年)
表 3 数据显示,中国在 61、62、64、94 章商品上具有极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73、84、85 章商品上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39、90 章商品上显示性比较优势中等,在87章商品上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弱。 巴西则在 02、12、17、23、26、47 章商品上具有极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72 章商品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7、84、87 章商品上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弱。 俄罗斯在 10、27、31、72、44 章商品上具有极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74、76 章商品上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 71、84、85 章商品上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弱。 印度在 61、62、71 章商品上显示性比较优势极强,在 27、29、30、72 章商品上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84、85、87 章商品上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弱。 南非在08、26、71、72 章商品上具有极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22、76、87 章商品上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27 章商品上显示性比较优势中等,在84、85 章商品上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弱。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金砖国家前10 大出口商品中,中国与印度在服装及纺织商品(61、62 章)上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影响,中国与印度目前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均具有一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前10 大出口商品种类与其他金砖国家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而在其他四个金砖国家间,虽然在钢铁(72 章)上四国均存在一定竞争,同时印度与南非在贵金属类商品(71 章)上存在较强竞争,巴西同南非在矿产资源(26 章)上存在较强竞争,但由于各自的地理位置分布及政治因素,在现实经贸过程中并未形成实质性的竞争关系。
在贸易互补性上相关研究较常使用贸易互补性指数来衡量国家间贸易的互补性程度和贸易关系紧密程度。 该指数考虑了双边国家出口比较优势和进口比较劣势两方面因素。 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较大;相反,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不相对应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较小。 一般认为,当贸易互补性指数大于1 时,表明出口国同进口国的互补性高于其他市场的平均水平,两国的贸易关系则比较紧密。 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Cijk=RCAxjk×RCAmjk
其中,RCAxik表示双边贸易中的i国在出口商品k上的比较优势;RCAmjk表示双边贸易中的j国在进口商品k上的比较劣势。 后者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jk为国家j进口商品k的金额,Mwk为世界进口商品k的金额,Mjt为国家j的全部商品进口总额,Mwt为世界全部商品进口总额。 通过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四国2 位HS 编码下前10 大进出口类别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结果(表4、表5)。
表4 中国出口商品与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5 中国进口商品与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续表
表4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商品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四个金砖国家前10 大进口商品类别间均存在一定的贸易互补性。 其中,巴西进口前10 的产品类别中第31 章与中国相应出口商品类别互补性极强,29、38、39、84、85、90 章商品的互补性水平也高于其他市场的平均水平。 而在俄罗斯进口前 10 的产品类别中,08、39、40、72、73、84、85 章商品与中国相应出口商品的互补性水平也高于其他市场的平均水平。与印度进口量前10 的产品类别相对应的中国出口商品中89章商品的互补性较强,29、72、84、85 章商品的互补性水平也高于其他市场的平均水平。 而在南非进口前10 的产品类别中,中国与之对应的出口商品中第38、84、85 章商品的互补性水平高于其他市场的平均水平。
表5 数据则显示,中国前10 大进口商品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四个金砖国家出口商品贸易互补性高的主要为矿产、自然资源等原材料商品,且贸易互补性程度极高。 如巴西的12 与 26 章商品,俄罗斯的 26、27 与 71 章商品,印度的27、29、71 章商品,南非的 26、27、71 章商品。
通过对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间的贸易活动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的分析可以知道,中国与其余四个金砖国家间存在较强水平的贸易联系,贸易关系较为紧密。 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可以知道目前中国与其余四个金砖国家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贸易竞争关系。 而在当前中国与四个金砖国家的合作上,贸易互补性指数则显示了当下中国与其余金砖国家间经济贸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关系,同时其也显示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存在进一步增进贸易合作的可能。
第二,研究也显示了目前中国与其余金砖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上不断取得进步,但出口商品中显示性比较优势较高的商品仍多为低附加值、低增长空间的初级商品或基础原材料产品。 在全球经济共振下行、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当下,中国与其余四个金砖国家间应更加强化相互间的协作,发挥金砖国家合作体系的优势,在全球经济新一轮周期中提升自身各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以进一步提升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由于金砖国家自身的独特性与地理空间分布的分散性,在金砖国家合作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相应的机制做好总体统筹,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峰会等平台。 通过总体统筹与自主合作,在多元共享基础上培育共同价值理念,以实现金砖精神,达到互利共赢。
金砖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其经济发展与国家间协作将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样板,也势必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目前金砖国家开始吸纳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进金砖体系,逐步由BRICS 向BRICS+转变,这将进一步提升金砖体系的活力,激活金砖体系所蕴含的能量。当下全球正处于新一轮大周期重构过程中,既是上一轮周期的延续,也是下一轮周期的开端。 受制于各国内生周期与宏观环境的差异分化,新一轮周期的启动势必将会带来全球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再平衡与重构。 当前,由于美国对外经济政策逐步转向,全球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态势开始增长。 如何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使用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通过金砖国家体系间的合作再深化进一步获得各自增长的动力将是未来中国与金砖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