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坪
摘 要:文章论述了有关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效解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凸显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策略
一、正确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益性质的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依据国家有关预算管理政策规定,结合自身未来一定时期履行职能需要,逐级编制、审核、汇总、上报的部门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它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在内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反映,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从一开始,其目的就是履行政府职责,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计划,同时又是限制政府开支的一种手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单位日常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过程全程跟踪的综合管理系统。它不仅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为国家行政计划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二、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职能的发挥,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没有真正做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当前阶段,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全员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将预算管理这一工作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专项职能。一般情况下,预算管理工作都只有财务部门在做,财务部门单独完成预算的编制,然后按照审批后的预算数据开展财务收支工作。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进行了分工,但也仅仅是要求各个部门共同参与预算的编制,对于执行,更是与各部门工作开展完全脱节,没有真正将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二)没有真正做到科学全面地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流程的开端,一份好的预算是单位更好运行的基础和保证。然而,一些单位从一开始就没有对预算的编制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而是直接把这项工作交由单位财务人员办理。预算编制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征求意见,对单位的资产状况、开支范围、标准,当前政策、规定以及近年来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事先没有综合考虑分析,对单位来年的人员变动、项目需求、突发事项缺乏调研,对项目预算没有经过严格的遴选、论证和审核,支出随意性较大。单位财务人员在编制部门预算的时候没有对现实中单位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切实考察,而是立足于主观,取决于往年的基数,将预算编制简单化,从而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使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三)没有真正做到全程跟踪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监督、考评等一系列活动。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只是停留于最初的预算编制阶段,在进行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对所有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管理,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和严谨性。一是预算执行审批控制不到位。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但部分单位未严格按规定的额度和标准进行审批,存在出差住宿费超标、差旅费多报伙食补助和市内交通补助天数等现象;执行预算过程中,人员经费支出与公用经费支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存在相互挤占、科目混用等现象;擅自改变项目资金用途和规模,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没有得到严格执行;预算资金有结余时,想方设法开展一些可有可无的事件把资金使用完毕,存在资金浪费问题和腐败隐患。二是预算监督管理不到位。单位内部缺乏预算监督管理机构,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有部分单位制度虽有建立却根本没有很好的执行;审计部分任务繁重,基本上很难做到审计全覆盖,审计监督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社会外部对预算的执行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不高,无法有效地对预算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使得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三是预算绩效评价不到位。由于基层单位水平有限,力量不足,未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只侧重于对支出范围、标准和程序等方面,忽略了对执行结果经济性、有效性的评估,更缺乏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致使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流于形式,难以体现预算执行的真实效益和效果,最终导致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
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运用策略
(一)提高重视度,加强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
首先,加大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印发学习资料、播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在单位内部全体范围内深入开展预算管理学习宣传活动,使每个部门的员工了解到预算管理的真正意义,着力增强全员参与、勤俭节约、依法预算的意识,让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强化政府职能作用。
其次,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體系。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编制制度、执行与控制制度、调整制度、分析与报告制度、考评制度等方面。重视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预算仅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的惯性思维,通过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可由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预算综合领导、全面协调、促进预算的执行及预算目标的实现,保障预算工作的全员参与。
最后,实行单位负责人领导责任制。单位负责人的想法往往决定各职能部门的地位及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及配合。强化单位负责人全面预算管理领导责任,让单位负责人充分、完整地领会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指导精神,全面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将预算管理工作重视起来。预算管理工作只有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才能很好地得到执行。
(二)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提高单位预算编制质量
第一,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组织预算编制人员学习最新的会计和预算方法,掌握预算年度的财政预算重点,将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加大系统性教育力度。合理安排预算编制各个阶段的时间,要以充裕的时间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做好上一年度预算批复的清理,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论证,对项目预算编制详细的规划,进行严格的遴选、论证和审核。
第二,全面科学地编制预算。按照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确保预算编制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按实际情况填报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據资料;基本支出预算定额要依照科学的方法制定,注重提高预算编制效率;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要量力而行,符合部门的实际情况,避免预算执行中频繁调整;各项收入预算要结合近几年实际取得的收入并考虑增减因素测算,不能随意夸大或隐瞒收入;各项支出要体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办事的方针。
第三,严格把控预算审批。通过开展项目预算评审,对预算进行审核平衡,实现预算分配标准化、科学化。审核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申报程序是否合格,内容是否全面,项目实施方案设计是否可行,是否具备执行条件,项目支出内容是否真实、合规,预算需求和绩效目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控制好支出规模,避免随意虚增、虚列支出或人为提高开支范围和标准。
(三)加强预算事中、事后监督,真正实现全流程管理
1、提升预算执行约束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预算执行中一般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审批。为确保单位预算能够严格有效地被执行,可结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监督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采取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实地检查、重点跟踪等形式,加强对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与监督,提高预算执行约束力。
2、强化绩效管理机制。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项目的绩效考核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定性、定量评价机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效率进行准确、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对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从而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和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
3、建立健全预算公开制。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公开,接受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逐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预算分配中的主观随意,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刚性约束,督促各单位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促进预算管理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
结语: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放松警惕,还要继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充分调动各部门人员力量,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提升预算执行约束力,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绩效管理机制,避免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的现象,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央政策落实。
参考文献:
[1]张雪红;我国部门预算改革探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年06期
[2]李敏;浅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07期
[3]李扬;浅析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J];《经营者》;2015年第11期
[4]龙晓锭;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