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月如
摘 要:广西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且蕴含着独特的人文情怀,是人类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表演艺术学院为个案,从课程的规范化设置、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等几个方面,探讨广西民歌艺术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广西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2
一、引言
在广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得益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各民族个性鲜明的文化被很好地保存。广西民歌内容多样、题材丰富、形式独特,世居的12个民族都拥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歌。这些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广西民歌,不仅仅是广西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西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红水河在那天上流淌,壮锦织出秀美希望,歌海新韵四海飞扬”,一首《美丽神奇的地方》把广西的秀丽山水与歌唱特色更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广西的“刘三姐歌谣” “侗族大歌” “那坡壮族民歌” “京族哈节” “壮族歌圩” “壮族嘹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种类与对歌场所均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方面肯定了广西民歌艺术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我们发展和传承广西民歌文化提供方向和参考。
广西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歌资源,如何把这些宝贵的民歌艺术传承下去,学校教育被众多专家及业内人士公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民歌艺术是广西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浓郁的歌圩氛围为广西民歌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沃土,这种特有的音乐形式也使得广西的民歌艺术为其他民族和地区所熟知,成为广西的一张名片。
民歌的发展与传承形式多样,政府也把发展和传承本土民族音乐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在政策和制度上各级政府扶持地方歌圩的开展,举办广西特色的民歌比赛与展演活动等。例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仅把广西丰饶的民歌文化推向世界,更为本地的经济发展铺开道路,把首府南宁打造成为直面东南亚各国的国际化城市。
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大气磅礴、气势恢弘,如今也成为广西民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广西“刘三姐歌谣”提供平台。然而,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来推动一系列的民歌传承活动,其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而开展学校方面的民歌艺术传承活动、特别是如何整合学校传承途径与方法、创新学校的民歌教育课程等,成为广西民歌如何深度传承的重点。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广西民歌艺术,有利于广西民歌系统稳定有序的发展。
三、广西民歌在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学校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作为广西区内的艺术类高校或者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高职高专类院校,对广西民歌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的艺术类专业蓬勃发展,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表演艺术学院为例,2015年以来音乐类学生逐年递增,浓郁的艺术氛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莘莘学子前来求学,作为一所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绝大部分的生源还是广西籍。广西的多民族文化艺术环境为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类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活力和沃土,同时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也对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使得广西民歌艺术与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得以更好地融合与贯通。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目前全校在校生已达一万八千余人,表演艺术学院作为全校的第一大学院,在校人数近四千人。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音乐类专业的广西籍学生达到92%以上,表演艺术学院声乐专业教师则多为广西籍或是于广西各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在长期的文化浸润和耳濡目染中,早已把广西民歌文化的“力”与“美”植根胸中,并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直接有效地传达。
(一)规范课程设置为广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打下基础
表演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要求是熟练掌握声乐表演与演唱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音乐表演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表演能力等。学院开设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分析》《和声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并配备了《歌剧排练》《民族民间音乐》等特色课程。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聆听流行音乐多于探索本民族音乐,会哼唱本民族民歌或弹奏本民族乐器的学生不足15%,这些翔实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广西民歌在青年学生中的发展传承现状,也促使我们更加规范课程设置,为广西民歌在校园内的发展与传承铺平道路。
加强广西民歌艺术的校园传承必然要增强教师的民族音乐教育意识,通过教学研讨或相关培训,使老师们熟知与自身课程相关的民歌曲目。同时,在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设置上,对民歌艺术有所侧重,要求某些课程设置一定比例的课时进行专门的广西民歌教学活动。音乐表演系有六位声乐老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他们有着丰富的广西各地民歌的演唱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按照不同地区和民族对学生进行统计与分类,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
例如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熟知的地方民歌,带动学生对本民族的曲目进行归类与分析,讨论用何种方式或方法可以更好地展现歌曲的民族元素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嗓音条件和歌唱特色,指导学生再现这些音乐作品,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不但能够更好地传播本民族的民歌藝术,也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在2020年人才培养计划中,我们学院新增加了当地民间音乐课程的选修科目,也在必修课《民族民间音乐》中大量融入广西当地民歌的音乐教学与欣赏,同时在《形体与舞蹈》科目中也适当地加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排练,从肢体语言中融入民族元素,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广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沃土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的培养年限均为三年制,除去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在校学习年限至少在两年以上。大学教育处在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声乐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年都会以师门为单位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学生所在班级也会每学期举办一场学生音乐会。观摩会与音乐会的曲目涵盖独唱、对唱、齐唱、小组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曲目大多来源于广西籍词曲作家的创作或对广西景物与人文的描写,如原汁原味的广西民歌《壮族敬酒歌》《黑衣壮的酒》,经典曲目《赶圩归来阿哩哩》《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大地飞歌》《请你带走我的歌》,以及近几年的优秀创作曲目《嫁给山歌》《海耕谣》《爱在新时代》《越人歌》《广西尼的呀》等。我们在注重民族性的同时也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现状,努力发掘近现代作曲家的优秀新作品,立足表演学院的专业性,对新作品进行学习和传唱。在课堂以外的音乐赏析中,每周为学生精选优秀的广西民歌或民歌歌剧、民族歌剧,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民俗习惯、民族服饰艺术等的认识与感悟。
(三)各类比赛为广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搭建平台
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活动不仅仅是我们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广西民歌艺术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2015年的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男生的表演唱《赶歌圩》荣获全国声乐类甲组二等奖,这也是广西唯一一支进入声乐类现场展演的队伍。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是由教育部主办,我国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艺术盛会。
除却此类国家级的艺术比赛与展演,区级和市级的比赛项目与类型更是丰富,例如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南宁市专业教师基本功比赛、广西高校钢琴大赛等。这些地方性的比赛参赛学校众多,为广西各地的高校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与展示平台。校级的各类比赛和舞台展示活动也层出不穷,例如每年的迎新晚会和新年音乐会、校园十大歌手和声乐器乐大赛等。这些比赛和展演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与梦想同行的精神风貌,更好地展示广西民歌的艺术魅力。
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结合中的广西民歌传承与发展
(一)校园文化与广西民俗文化的结合
广西的12个世居民族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例如壮族的跳竹竿、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多耶、仫佬族的走坡等,这些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凝结了一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各类民俗文化的展示平台上还活跃着许多高校学生的身影。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组织在校学生到广西各地开展“教孩子唱自己家乡的歌”活动,表演艺术学院也组织部分学生前往扶绥县各乡镇小学进行实训教学及支教活动,此类活动不但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良好运用,更能用家乡的歌声来促使孩子们建立传承与保护“非遗”的观念。
在广西、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心中,刘三姐就是广西民歌的代名词,在南宁举办的“三月三”民歌节是第一个以“非遗”为主题的节庆活动。2017年、2018年、2019年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连续三年登上“三月三”民歌节的舞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广西的声音和特色。2018年11月,表演艺术学院三百余名学生参与了国际园林博览会主题曲《世界知道》MV的拍摄工作,歌词“我家的城绿不绿?青草知道 阿妹的绣球圆不圆?有人知道”采用问答的形式来贯穿整首歌曲,这正是广西民歌的传统呈现形式。参与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更直观的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留存下关于民歌艺术的重要记忆。
(二)校园文化与城市社区的结合
“激励学校参与城市社区教育的热情,进一步把倡导素质教育的目标、眼光投向社会、社区,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社情,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带动地区市民文明程度和整体素养的提升”。校园文化与城市社区的良性互动能够扩大广西民歌的推广范围,同时也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多平台。例如,学校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优势,推荐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各类演出,组织学生演出进社区、进养老院、进福利院等。在演出与实践中对广西民歌进行推介与传播,传递给城市居民更加饱满的民族认同感。
五、结语
广西民歌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不是以一己之力或仅凭一腔热情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长期努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探索身边丰富的音乐资源,努力传播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为广西民歌艺术在校园的发展与传承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宜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自信与传承——以内蒙古自治区与云南省为例[J].当代音乐,2018(5).
[2]杨秀昭等.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广西卷[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5).
[3]劉晓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1(7).
[4]刘洋.民歌艺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J].教育教学论坛,2015 (051):9-10.
[5]李湛.我国民歌演唱艺术的多元化与发展趋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