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教辅更需要编辑苦练内功

2020-09-03 02:16曾菲
传媒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辅工匠精神

曾菲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并在2016年进一步强调要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来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的问题,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教辅出版作为全国各大出版集团的一个重要出版门类和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深化教辅产品产业链改革、提高教辅产品供给质量。要完成这一历史重要任务,教辅编辑们必须要苦练内功,严格管控好教辅图书的质量。

关键词:教辅;苦练内功;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02

如何才能够打造出经得起师生、家长和时间检验的精品教辅?其实这一点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归根结底,就是需要编辑苦练内功,在处理日常稿件时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严格把控教辅质量关口。

一、要秉承工匠精神,牢固树立精品出版的意识,把控教辅质量

工匠精神自古有之,它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精神品质方面,即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之心;二是专业技能方面,即精通专业、技艺精湛,做事能力强等。

唐浩明是岳麓书院的一位老编辑,他曾撰文《一个编辑的追求》,讲述了自己从事出版的编辑经历。他在担任《曾国藩全集》一书的责任编辑时,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泡在当地图书馆,把曾国藩老宅的档案一一复印了出来。为了真实地感受曾国藩文集的深浅,他主动做起曾氏家书的整理校点。在编辑加工这套书时,他在省图藏件、光绪年间刻本、台湾影本的基础上整理出曾氏家书近百万字,分为上下两册,更为方便读者阅读,为每封家书写了提要,又在书后附上人名索引和内容主题索引。不仅如此,他还坚持向前辈学习,不仅仅只伏案看稿,改正错别字,还独立研究,努力做一个有学问有思想的优秀编辑家。

从某方面来说,出版人和编辑正像细细打磨金器的工匠一样,一件作品在他们手中能否变成闪闪发光的艺术品,都需要工作者们琢磨技能、并有着细致严谨专注于一事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所以,想要打造出好的精品教辅,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不可缺少。

二、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待来稿,对稿件进行全面核查和精细化处理,严把稿件内容质量关口

教辅图书的出版不同于一般市场化运作的图书,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鲜明的特点。一般来说,教辅图书的发行数量更大,传播面更广,对读者对象的影响更加深远。因此,教辅编辑在对待书稿时,更要对书稿进行字斟句酌、严谨推敲,既要审视书稿的体例、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应,又要对书稿内容的语句规范、表达严谨、知识准确、资料真实方面进行核查,更要对书稿的内在逻辑结构进行审视、调整和“推理”,将书稿的语词、语法、常识、格式的校正与批判性思維的精细化处理。在这里,笔者举几个典型的事例以示例证。

例1:1919年周恩来放弃在日本继续求学的机会,回国前夕,他给同窗好友写了一首《无题》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历史资料错误)

作者给的这段资料乍一看并无语句表达上的问题,但是经编辑核查周恩来的求学经历后发现,《无题》这首诗作于1917年,是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所写,诗的内容表达的是他早年东渡日本求学的目标和为救国的坚定意志。

例2: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有一个苹果,于是冒出一些“怪”想法——也是,它是樱桃的一部分。也许,苹果的另一面是橙子。也许,把它种到土里,它会长出一棵苹果树……(逻辑推理错误)

这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来稿,作者可能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想象而编创了这段话。但糟糕的是,这短短几句话里就有几个逻辑推理错误。一是苹果和樱桃的形状大小迥异,“它是樱桃的一部分”这种推测不可能成立;二是“苹果的另一面是橙子”这种想象不合逻辑;三是作者对水果进行想象的设定原型就是苹果,所以“把它种到土里,它会长出一棵苹果树”这种想象是无可置疑、毫无意义的。

例3:“孔子曰: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出处错误)

在文史类的教辅图书中,有不少的材料题,经常会出现“出处错误”的问题。很显然,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可追溯到《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句,意思是:常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

例4:《犟龟》讲述了一只天底下最倔强的乌龟,不听信猜测和谣言,一步一步地向前爬,最终准时赶到了目的地的故事。(内容表述与原书不一致)

这段话是对绘本《犟龟》的简介,作者的目的是将这本有趣的绘本推荐给读者。但遗憾的是,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就明白,这只犟龟最终并没有准时到达目的地,而是推迟了时间到达目的地。

例5:“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三字经》

《三字经》中,“弟”通“悌”,指的是兄弟之间互敬互爱的关系,所以“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中的两个字应统一为“悌”。

例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文注释错误)

这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必读古诗文,在编辑它的同步练习时,作者将上句中的“暝”字注释为:天黑,夜晚。编辑查找了许多带有“暝”字的诗句,如“草木尽偃伏,道路暝不分”(陆游《风云昼晦夜遂大雪》),又如“长啸倚亭树,怅然川光暝”(韦应物《义演法师西斋》)、“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再结合“暝钟” “暝色” “暝烟”等词语,结合上下文意,将诗句中“暝”的解释改为了更为合适的“昏暗”一词。

教辅编辑在对待作者来稿时,常常会发现因为题目的设计者本身在引用材料时不够严谨、对网站刊载内容不经核实就随意使用,文图错乱、张冠李戴的情况。所以教辅编辑在审稿的时候,要努力理解作者的观点、重构作者的思维路径,洞察文稿中那些未经证明就被假定为真的前提,审查其前后逻辑论证的严密性。与此同时,教辅编辑还应该提高职业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对文稿进行技术性、细节性的润饰加工,对文稿中的语词、语法、常识、格式等进行校正,对地图、地名、人名、书名、古诗词注解注释、名人名言等进行核查,推敲标题、统一体例,对即将付印的文稿进行精细化处理,从而使文稿臻于完善。

精品教辅的诞生需要编辑对稿件进行精细化、严谨的系统性思考,考验着编辑的坚韧和耐心。唯有做到这些,教辅编辑才能真真正正地把握好教辅出版质量。

三、紧跟“互联网+”,用新技术改造教辅品质,丰富精品教辅内涵,把控新教辅业态下的教辅质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 “5G技术” “互联网+” “物联网” “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概念层出不穷。传统的教辅产业在新媒体兴起的浪潮下,也显现出了它的短板,即与读者的交互性、社群性体验不强。一本教辅到达读者手中后,教辅编辑很难从读者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教辅编辑开始学习利用微博、微信等营销工具,利用二维码或图文识别技术,借助移动智能终端“随扫随学”,对教师和学生开设“微课” “英语听力” “知识链接”,丰富师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学习在纸媒和数媒间的方便切换。与此同时,开放的微信公众号留言功能,使读者能与编辑及时有效的在平台上互动交流。二维码等新技术的使用,为读者提供了线上线下的支持服务,拉近了编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教辅的价值延伸度和读者黏合度。总而言之,新的技术浪潮下,教辅编辑要为师生提供更多有亮点、有品质、有创意的服务,不断丰富精品教辅的内涵。

四、做學者型编辑,与作者平等对话,从源头上把控精品教辅的质量

目前,教辅的出版始终没有突破旧有的编写模式,原创题、创新题仍旧是教辅编写的难点和痛点。由于种种原因,好的教辅作者变得极为稀缺,一些传统教辅作者只是将以往剪刀加糨糊式的剪剪贴贴变成了用鼠标随意从网络上截取资料复制粘贴,写作敷衍了事,这些网络集成式书稿给教辅编辑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变化。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的建议是,教辅编辑必须苦练内功,在提升编辑技能的同时,多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多参加一些相关的教育类学术会议,多向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求教,努力将自己打造为学者型编辑。这样,编辑才能在组稿、修改、定稿过程中与作者平等对话,适当地指导作者进行写作,努力与作者形成良好的精神交往和创意互动,以实现教辅的组合型独创,最终实现精品教辅的形成和传播。

五、结语

总之,态度决定事业,细节决定成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媒体融合的日益精进,教辅“内容为王”的时代终将到来。教辅编辑们只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对内苦练内功,对外与精品教辅死磕到底,始终保持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职业使命感,始终以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执着专一做好书为己任,才能在风起云涌的教辅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陈小彦.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 2015(5):50-51.

[2]赵菲.论教辅图书编辑精品意识的培养[J].传媒论坛,2019.

猜你喜欢
教辅工匠精神
大数据时代教辅报刊编辑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新疆:不得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教辅出版,痛并快乐着
如何使用好教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