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尘缘”的造型审美和艺术魅力

2020-09-03 09:34唐黎萍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禅意茶道宜兴

唐黎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我们人类的发展历程之中,无论生产力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对于精神世界的满足和追求永无止境,于是,喝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仪式,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之后,形成了比较完善和规范的体系,在唐代的时候,茶道的形成为大唐盛世的生活习俗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后来唐代的茶道精髓传到了日本,逐渐地走向世界。在我们国家,茶道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元素,特别是和佛教的渊源颇为深厚,形成了禅茶一味的良好氛围。在我们经常使用的茶具紫砂壶上面,关于禅的题材也是颇为常见的。最早的紫砂壶,据书籍记载是出现在宜兴金沙寺之中,一位名叫龚春小书僮跟随主人在寺中学习,空余时间在寺内僧人的指点之下以银杏树树瘿为原型创作了仿生器“树瘿壶”,于是后人把这把壶叫做“供春壶”,在此基础之上开创了宜兴紫砂的繁荣。紫砂壶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之中,让人可以修身养性,沉浸在淡泊宁静的氛围中,和佛教教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把佛教的礼仪和茶道文化结合起来,在喝茶品茗的同时也能够三省吾身,听从自己内心世界的召唤,保持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1、紫砂壶“尘缘”的造型审美

图1

紫砂作品“尘缘壶”(见图1)从造型的设计方面把莲花的形态完美地融合起来,充分地利用了紫砂泥料良好的可塑性,为大家呈现出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和内涵丰富的意境之美。在构思和创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希望把佛教和人世间的关系用紫砂壶抽象地表现出来,通过对于佛教之中圣洁之物的代表莲花形态的塑造,让大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因缘际会。此壶壶身宛如玉盘,莲花底座棱线清晰、层次分明,肃穆庄严、端庄稳重,让人观之心神澄明;壶嘴四棱,微微上扬、小巧精致,出水入注;龙形把手圈卷有度,空间的营造和视觉的审美相得益彰;壶盖上面也是铺满了莲叶形态,舒卷自然、飘逸灵动,让人观之心旷神怡;中间点缀的壶钮筋纹明显,如同一颗清新脱俗的莲子一般,非常饱满大气。细细观之,此壶的结构之严谨、运用手法之巧妙只能在上手摩挲之中体会到,尤其是底座的莲花台和壶盖的莲花装饰遥相呼应、捏塑自然,把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佛教中的禅机妙语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尘缘”,巧妙的设计、精湛的技艺、和谐的器型让人感受到耳目一新,同时从名字中我们也感受到创作者希望把佛教和尘世的关系通过这把紫砂壶传递出来,在“禅茶一味”的氛围之中尽情地放松心态、平复心情,摆脱尘世的纷扰,享受着从容淡定的快乐。

2、紫砂壶“尘缘”的艺术魅力

唐代的大诗人韦应物在《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中写到:“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其中表达的就是远离尘世世俗、隐居山林的高尚思想。在滚滚红尘之中,我们难免不被世俗所左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许多的人们已经看清了这世间的一切,但是被挟裹其中身不由己,所以佛教之中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这种形态和境界让许多的世俗之人心生向往,折射在紫砂作品之中,也有非常多的佛教题材值得欣赏,可以大肚容天的“容天壶”,还有精妙绝伦的“僧帽壶”等都是光素器之中的翘楚之作,还有许多以莲花为题材的禅意作品和以佛教内容为陶刻装饰的紫砂艺术作品。总之,喝茶和佛教、紫砂和禅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默契,特别是在有着“江南佛国”美称的宜兴,同时也是紫砂的发源地,在这种缘分的安排之下,这件紫砂作品“尘缘壶”的创作设计就非常的理所当然,它不仅仅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类题材,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宜兴风土人情的深刻反映,同时通过紫砂艺术和佛教禅意的结合,让广大的爱茶之人充分地感受到其中的造型审美和艺术魅力。

3、结语

无论是在茶馆之中,还是在紫砂艺人的工作室之中,禅茶一味的装饰字画随处可见,充分地反映出在人们心中喝茶和佛教的渊源颇深,特别是在宜兴这个迄今还有着大小寺庙百余座的佛教圣地,寺庙之中多有茶园,僧人也善于制作紫砂壶的不在少数,在这种氛围之中,对于茶道、紫砂文化的领悟非同一般,可谓是知行合一的完美典范。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注意领悟佛法的博大和精深,把抽象的佛理用具化的紫砂艺术呈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无穷奥妙。

猜你喜欢
禅意茶道宜兴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宜兴釉陶
SHIKAKU四方-禅意厨房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平天湖,禅意的水
尺八的禅意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禅意(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