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下“随缘”的艺术设计与作品理想

2020-09-03 09:34沈其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随缘陶刻泥料

沈其华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大主题与一大潮流。在创新理念驱动下,中国在经济、科技方面取得的成绩已得到世界的认可,逐渐走在世界前列,展现了敢于直面挑战与不懈追求的民族奋斗精神。中国的传统艺术也在这创新的大潮之中不断更新着自己,这些诞生在古老世纪的艺术品以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东方艺术气质与精湛的工艺设计作为自身“底气”,结合时代新思想,终于“乘风破浪”而出,开启了传统艺术发展的新纪元。

“随缘”就是一件在造型设计上有着鲜明创新理念的紫砂壶艺术品,在其“新衣”之下是作为作品造型构建与风格气质表达的传统筋骨。这件作品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紫砂壶艺术创作及赏析中的一个问题,即在对创新理念进行揭示时应关注作品的传统元素,将创新与传统结合起来而不是使二者形成对立,才是当下紫砂壶艺术创新精神的重要内涵。创新与传统互为补充,在“随缘”中传达出作品本身乃至紫砂壶艺术的理想。

“随缘”的造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形、圆形或八字形之中,它的结构仍然是均衡的,视觉上却是取消对称的,需要进一步地探索才能得知其艺术目的。壶的体态在纵向上看较为高大,我们主要围绕它的线条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紫砂壶的线条遵循着上下左右对称或成比例运行的特点,即在长度、弧度上或是保持一致或是形成互补。此件作品的上下边缘线条保持平直,使壶身造型整体上保持着端正。镶嵌壶嘴一侧的壶身线条向外凸出,形成一条流畅清晰的弧线;镶嵌把手一侧的壶身是明显向内凹的,至下部再向外抛出,比之规矩的弧线更有跳跃的美,线条末尾连接壶底部又形成一个面,整个壶身像是一艘扬起帆的小船。壶其实产生了七个面,这在以往的紫砂壶造型中应该是绝无仅有的,手工艺人想表现的是一艘悠然航行的小船,呼应了“随缘”的主题。

正方形的壶盖使作品多了些传统韵味,也使小船的造型更加完整。壶盖中央的桥型壶钮,以中间形成的圆形孔洞最为精巧。壶身两侧一面是利落的四方形直嘴,对称的壶面上是改造后的环形壶钮,它的线条走向是与壶身保持一致的,上端的横梁微微向内凹,侧面形成一个弧形直接连接到壶身,像是船帆的一部分,使作品的艺术性更加完整具体,富于立体的美感。

此壶之中还结合了一部分陶刻书法装饰,这是使此壶文化感提升的一个步骤。在宽阔壶面上纵向刻绘着陶刻诗文:“天垂紫禁星河淡,江绕金城风露寒。”这句诗文出自明代诗人文征明的《金陵中秋》,文征明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以随意、放松为特点,此壶中的陶刻是对这一特征的延续,壶面上的诗文字体笔画舒展,飘逸洒脱,其力蕴含在字的框架之中,不刻意彰显自身的力道,这便是文字所要呈现出的洒脱,如随小船一同飘荡,潇洒不已。

红润泥料的选择提升了作品的工艺水准,壶的创意造型以及书法陶刻完美概括了创意特征与传统装饰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泥料会被忽视。对于一件紫砂壶来说,泥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件作品的色彩、质感甚至是价格、价值都要靠泥料来决定。“随缘”选择了一种烧制后呈现红色的泥料,这种泥料最大的特点是铁元素的含量非常丰富,透气保温的效果好,制成的壶看上去柔和淡雅,长期使用下去光泽会逐渐显现,这种变化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也是一种“随缘”,人们或许是对其别致的造型青睐有加,或许是从那两句诗文中获得启发,泥料的美感日益显现后便会使人有意外的惊喜,这也正是“随缘”内涵的组成吧。

在上述叙述中,我们实际上已经简单概括出作品及紫砂壶艺术的理想了。手工艺人将视角置于那自由漂浮的小帆船上,感受到的不是孤独,而是它的随性飘逸,这是何等洒脱高远的心境!紫砂壶艺术从诞生起就与人们的理想生活方式存在着某些关联,在现代社会中,“随缘”能够带领我们暂时驶离城市,来到寂静宽广的大海之上,也有一种随缘的心态来“劝说”自己,驶向更为宽广的世界。“随缘”在这一点上就具有一种正能量,这种具有时代感的文化精神也是壶创新价值的重要组成。

结语:“随缘”这件作品展现了当代手工艺人对紫砂壶艺术的极大开拓,新时代对于紫砂壶艺术来说是一个发展的绝佳时期,新的审美理念、新的思想与传统理念在紫砂壶艺术之中汇聚,无疑展现了当代紫砂壶艺术强大的艺术力量,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紫砂壶艺术将在一种随缘的态度之中取得更让世界震惊的成绩!

猜你喜欢
随缘陶刻泥料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不刻意自随缘
画与理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随缘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从“永乐”看紫砂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
随缘,是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