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娟,李亚,马卫国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2019年12月,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在湖北武汉爆发,并迅速向全国乃至世界蔓延,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极强,有一定的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1]。中国各级政府、各大医院自上而下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在此次疾病诊治过程中,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一线医务人员成为感染高危人群,心理压力较大,故而出现焦虑、恐怖等一系列心理问题[2],也及时受到重视与干预。同时非定点收治医院,虽感染风险相对较小,但医务人员仍有可能接触到确诊病例,故亦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尚少有研究涉及,此类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引起重视。本文旨在调查了解新冠肺炎非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缓解该类人群心理不良情绪提供指导意义。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通过微信,邀请某新冠肺炎非定点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自愿在线填写调查问卷。根据当地政策,一线医务人员以直接接触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为依据,以实际参加现场调查处置、患者救治工作情况为依据,不受编制、身份等限制,其中也包括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该问卷涉及该医院抗疫一线人员及非一线人员。截止2020年3月15日共回收问卷123份,有效问卷120份。
问卷调查共三部分,包括:(1)一般情况:性别、婚否、年龄、岗位、文化水平等。(2)心理状况评估参照焦虑-抑郁-压力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21,DASS-21),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焦虑、抑郁、压力情绪[3],主要根据被测试者过去一周的心理状态,共21个条目,分为3个子维度,焦虑、抑郁、压力各7条,每个条目共计分为0~3分(0分表示不符合,1分表示有时符合,2分表示常常符合,3分表示总是符合)。既往研究表明,该量表中文版重测信度为0.75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良好,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4]。(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测验:根据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指南[5],自拟题目,经该院相关专家审核,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消毒防护、治疗措施等,共20道选择题,单选10题,多选10题,每题赋值5分,正确5分,错误0分,共计100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收集到问卷123份,有效问卷120份。其中男44人(36.7%),女76人(63.3%);已 婚77人(64.2%),未 婚43人(35.8%);20-30岁58人(48.3%),30-40岁36人(30.0%),40-50岁19人(15.8%),50岁以上7人(5.9%);高中或中专学历5人(4.2%),本科或大专学历59人(49.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6人(46.6%);参加相关培训次数<4次32人(26.7%),参加培训次数≥4次88人(73.3%);一线医务人员:发热门诊8人(6.7%),感控科5人(4.2%),隔离病区17人(14.2%),呼吸门诊4人(3.3%),急诊16人(13.3%),检验科4人(3.3%),影像科6人(5.0%),预检分诊5人(4.2%),其他非一线医务人员55人(45.8%)。
在防疫抗疫期间,医院内所有参与调查人员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与中国常模[6]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一线医务人员的抑郁情绪子维度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焦虑、压力、总分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一线医务人员DASS-21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一线医务人员与非一线医务人员一般情况相比较,两组性别、婚否、年龄、受教育水平、参加新冠肺炎相关培训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一线医务人员和非一线医务人员一般情况的比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定点医院在防疫抗疫期间,一线医务人员较非一线医务人员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焦虑、压力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倾向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一线医务人员与非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压力情绪差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定点医院DASS-21量表总分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医务人员焦虑-抑郁-压力状况相关因素
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新冠肺炎认知知识得分为(65.83±12.028)。以新冠肺炎认知知识得分为自变量,DASS-21各子维度评分及总分为因变量,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出,新冠肺炎认知知识得分对医务人员心理状况有明显影响,认知度越高,各评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新冠肺炎认知程度对医务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
近年来,SARS、甲流、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对广大人民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疫情,我国采取了很多广泛适用且有效的措施,不仅仅包括防控疫情、诊治疾病方面,而且也涉及患者、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方面,从而保证身心同步健康。目前,针对非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少有研究,经本调查研究发现,此类人群,尤其是可能接触到病例的一线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通过对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定点医院120例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发现,抗疫防疫期间,在有可能接触到确诊及疑似病例的工作岗位,如发热门诊、急诊、预检分诊、隔离留观病区等的一线医务人员DASS-21量表评分中抑郁子维度明显高于中国常模。一线医务人员对于可能接触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担心染病等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本调查纳入的所有医务人员DASS-21评分虽与中国常模对比无明显差异,但在医院内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与非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在焦虑、压力及DASS-21总分中产生了明显差异,表明一线医务人员多数产生此类心理问题。既往也有研究显示,在面对SARS等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一线医务人员出现了紧张、恐惧、沉重等一系列心理反应,而采取正面疏导、心态调节后压力适当得以释放、情绪缓解[7]。同样,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定点收治医院的医护也存在心理应激压力,表现出较强的躯体化、焦虑、恐怖情绪,心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8-9]。目前在针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非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心理状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此类人群也出现了不良心理应激情绪,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故理应受到关注,并可适当采取一定的心理疏导及干预措施。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可能与医务人员缺乏处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和心理准备等因素相关,而且新冠肺炎进展迅速,对此病尚缺乏全面成熟的认识[10];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且正值法定节假日,较多医务人员相对以往不能得到充分休息,活动范围也较为有限,身心得不到放松;再者,疫情覆盖面较为广泛,防护物资一度不足,隔离措施不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这些原因,有可能导致了上述心理问题的产生。
经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后发现,非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产生焦虑、抑郁、压力等不良情绪倾向,与新冠肺炎认知程度、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婚否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既往有研究发现,在甲流期间,医务人员出现的情绪和睡眠障碍与对甲流的认知程度呈负相关,与本研究结论一致[11]。在此次疫情期间,亦发现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出现心理压力,与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关,认知程度越高,心理压力越小[12]。武汉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学历越高,焦虑程度越低[13]。医务人员对于新冠肺炎认知不足,欠深入,且受教育程度越低,对于新冠疫情认知相对较为薄弱,应对疫情较为被动,故可能与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关系密切。
因此,为避免医务人员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可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培训学习,定期考核,增强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避免工作强度过大等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再者,在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期间,组织专人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从各方面为预防及改善在突发传染性疾病期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参与调查人员样本量较少;其次,一线医务人员在出现焦虑-抑郁-压力等不良情绪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如家庭背景、收入、工作时长等,本文未纳入考虑。后续可以此研究为基础,扩大样本量、尽可能完善相关影响因素,继续深入研究。
综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新冠肺炎非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一线医务人员,故应同样引起重视,根据其产生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尽早发现并预防,及时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为医务人员持续健康的工作状态提供保障。在全民抗疫的同时,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抗疫之战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