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题材电视剧的人物构建和现实意义

2020-09-02 13:26秦阳
戏剧之家 2020年22期

秦阳

【摘 要】法律题材电视剧掀起了影视圈的一轮新热潮,一部又一部佳作进入观众视野。之前热播的《精英律师》以丰富多样的职场戏码,构造出跌宕起伏的剧情,引人注目。最近又有一部全景检察剧《决胜法庭》横空出世,强情节、快节奏的剧情扣人心弦。这部剧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以我国真实的刑事诉讼制度框架作为背景,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传播意义。同时塑造的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群像与客观现实更为相符,人物形象的立体化也更符合观众的生活经验。

【关键词】法律题材;传播意义:人物构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2-0125-01

回顾检察官题材剧集,从《守望正义》到《决胜法庭》,检察官题材剧集对于公平正义的坚守依旧,不过《决胜法庭》的关注点已然由单纯的反腐转向了对于检查职能的多方位呈现。剧中大量展示侦察思辨过程、悬疑情节,深挖社会话题、生活议题进行透视,具有更为全面的现实意义。片中塑造了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群像,并融入更具普世性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元素。不仅让剧情更有代入感,也更接地气地展现了当代的司法改革面貌和典型的新时代检察官形象。

一、人物构建更加立体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美学观念:文学不应该将人写得极致的好或者坏。人并非简单的生物,每个人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展现出不一样的两面,甚至多面,从而构成一个类似圆形一样丰满的人物形象。[1]《决胜法庭》力求丰富角色性格特征,避免角色脸谱化、符号化,如男主角检察官高剑,逻辑严谨,刚正不阿,他在法庭上与律师叶紫琪唇枪舌剑,在“双胞胎伤人案”上他对辩护人“疑罪从无”的处理方式提出疑义,明确“刑疑惟轻”的原则差别。另外当他在提出让同卵双胞胎进行DNA鉴定时遭到律师的反对,高剑却摆明自己的态度:刑事案件,事关生死,法律程序一定要严谨,不管是公诉人还是辩护人,都要慎重。片中高剑的每一句台词都鏗锵有力,把一位专业素养极高的检察官刻画得入木三分。

然而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人送外号“鬼见愁”的高剑在情感生活上却是个“小白”。他经历了婚姻的失败,就连与女儿的关系也不融洽。高剑为了与女儿进行有效沟通,在家中进行了多次模拟练习,而这一切都被女儿高霜看在眼里,父女俩心照不宣。这也让高剑这个角色多了一份反差,该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中的多重角色?这大概是该剧想要通过高剑一角,抛给荧幕前的观众的思考。公平与正义,光明和黑暗,亲情与友情缠绕在一起,永远在拷问人性的选择。正面英雄人物平凡与伟大的平衡策略使其容易受到观众审美的认同,电视剧塑造了一个现实主义的英雄,既有其崇高的英雄气质,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一面,也有其世俗化的平民生活,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一面。[2]

二、艺术语言传递现实意义

在司法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当下,如何发挥影视剧的教育价值,实现良性传播,是法制题材电视剧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法制题材电视剧应秉承以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主旨,更好地发挥其普法的传播价值与社会担当。[3]《决胜法庭》突破视角局限,剧中所选择的案例大多是为大众普遍关注的典型案件,如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等,而且在情节叙事上也不回避矛盾焦点,立足检察职能,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均有体现。不仅让绝大部分观众通过这部剧了解了检察系统的相关知识,也热切回应了社会焦点,真实地直击法理人情。“双胞胎杀人犯”案件向观众科普了“疑罪从无”还是“刑罪惟轻”的区别;马悦悦开车撞人致死的案件为观众们解释何为“罪轻辩护”。这些专业性极强的细节描述,嫁接深入浅出的精彩案件,帮助观众普及了必要的法律常识。除了展现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专业过硬、拨云见雾、寻求公平正义的职业素养,《决胜法庭》还展现了我国的司法进程改革在各类案件中的新举措,展示和剖析了人民检察官在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与高剑同行的辩护律师叶紫琪也难以用平常的眼光来定义。她在“马悦悦伤人案”上向高剑表明自己从不会做伪证;在“家庭暴力”上她对施暴男霸气回怼:“故意伤害是公诉案件,就算民不举,官也要究!”无论是站在何种立场,面对任何利益诱惑,她都不忘做律师的初心,心中的正义从未迟到。司法人员的专业精神和追求公正的情怀在剧中展露无遗。

三、结论

《决胜法庭》历时4年的剧本打磨,是目前影视领域中首部全面展现检查公诉工作,展现新时代刑事法庭控辩对抗风采,彰显检察机关司法公信以及国家法治进步的电视剧作品。对于弘扬社会正能量,高举普法旗帜的国产剧来说,引起了不少观众对法律法规的好奇与探索,因此检查题材剧集很可能成为当代法律剧的下一个风向口。

参考文献:

[1]陈萍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圆形人物的创作研究——以李达康为例[D].上海戏剧学院,2018.4-5.

[2]韩聪聪.反腐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与叙事构建——以《人民检察官》和《人民的名义》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8.29-30.

[3]周洁琼.人民的法槌——谈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的法治传播意义[J].当代电视.

作者简介:秦 阳(1997-),男,汉族,山西省太原市,研究生一年级,职称无,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