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音乐知识体系以适应综合类大学音乐通识课程教学的研究

2020-09-02 07:15杜小婉
戏剧之家 2020年22期

杜小婉

【摘 要】综合类大学中的音乐通识课程教学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课程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以及所教授的内容和教学目的都不尽相同。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学更加偏重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基础音乐素养。因此,在音乐知识体系方面也需要根据特定需求来进行创新和优化。本文将就优化音乐知识体系以适应综合类大学音乐通识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键词】音乐通识课程;零基础;音乐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2-0047-02

在综合类大学中,音乐课程基本上都属于辅助课程的类别,绝大多数音乐课程都被列入到通识课程的行列。通识课程的本质是一种普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通识教学的目的是向大学生传授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让大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所了解和掌握,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就此议题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综合类大学中音乐通识课程的简要介绍

(一)关于通识教育和音乐通识教育的概述与界定

首先,关于通识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相比,通识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会将教育的焦点集中在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上,会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识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综合素养。开展通识教育,是国家与社会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优质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国家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专业技能型优质人才,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高质量人才,各行各业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不仅仅局限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层面上了,同时也要求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素养。通识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专业教育在专业划分中存在的局限性,给予了大学生群体更多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大学生未来更好地步入社会、谋求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关于音乐通识教育。音乐通识教育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课程教育,其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音乐素养培养以及基础音乐知识普及上。根据现阶段音乐通识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音乐通识教育属于非专业性教育领域,对学生们学习音乐的要求不是很高。学生们在实际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元化的选择,既可以将音乐通识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来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在音乐通识课程的学习中找到自己对音乐的兴趣点。音乐通识课程是针对综合类大学中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其教学对象具有随机性,换而言之,参与到音乐通识课程学习的大学生普遍没有音乐基础。指导音乐零基础学生在较短的课时内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是音乐通识教育的一大难点。

(二)关于音乐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识课程本身具有普遍性特点,学界普遍认为通识课程属于普及教育,意在避免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过度强调实用性的倾向,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综合类大学中开设的音乐通识课程,不是为了将大学生全部培养成专业音乐人才,而是立足于美育角度,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大学生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拓展他们的视野范围,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识课程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当前很多高校在通识课程体系规划和安排工作中并没有给予音乐教学该有的重视,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具体教学内容,还是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近些年,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始关注通识教育,这也是音乐课程教学开始向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音乐课程在很多高校通识课程体系当中所占据的比重非常小,地位更是可有可无,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也是体现出单一保守的特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很多高校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着认知层面的偏颇,将音乐教学简单地理解成单纯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并将教学重点都放在了专业性教学上,没有及时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认知。由此可见,很多高校还是将音乐教学看作是专业教学,而没有意识到其已经转变成为了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这就明显背离了通识教育的目标,也必然导致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会影响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通识教育下的音乐课程教学主要是以音乐鉴赏类课程为主,而具体鉴赏内容时常偏向于带有西方色彩的音乐形式,对于我们国家独有的民族音乐形式涉及非常少,这就使得通识教育背景下音乐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欠缺有效的课外音乐活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当前高校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音乐活动也成为了现在大学生群体参与度较高的一个活动类型。课外音乐活动在极大程度上丰富着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很多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中也开始崭露头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笔者却发现,当前高校课外音乐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其具体表现为课外音乐活动无论是形式、主题还是内容等,都没有考虑到学校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和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们在音乐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办法在参加课外音乐活动时得到很好的实践和训练,高校音乐教学的课外实践效果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承认,虽然当前高校课外音乐活动日渐增多,学生们也非常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但是,有效的课外音乐活动还是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