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桂
[摘 要] 托·富勒曾说:“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角色扮演法根据真实情境解决问题,是一种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可用来渗透岗位实际需求,模拟职业岗位情境,丰富学生专业体验。针对数控技术教学中角色扮演法融入路径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
[关 键 词] 数控技术教学;角色扮演法;融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64-02
角色扮演法需要遵循情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适当卷入原则,要引导学生全身心进入表演状态,转换为主动学习。当学生身处于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活动中时,他们将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处理各种问题,表达自身观点,清晰了解自身素质是否符合实际岗位需求。这种教法,有利于培养从事数控加工程序编程、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一、中职数控技术教学现状
数控技术,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知识,锻炼他们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培养数控生产线操作、工艺实施、维护管理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目前来看,数控技术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倾向于用理论引领课堂,丰富学生知识基础。同时,因中职生多来源于学生中的困难者或习惯不良学生。面对来源特殊的学生,总是会适当降低技能训练难度,进而促就他们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在教学方法上,缺少因材施教意识,且不重视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令学生出现对机械加工工艺不熟悉、对零件图形掌握不好的学习问题,并难以产生技能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评价上,总是将理论作为主要评价标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在理实一体化理念基础上积极推广角色扮演法的融入刻不容缓。
二、角色扮演法在中职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具体融入
(一)明确任务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更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在角色扮演法具体融入中,要先做好課前设计,熟悉教材,再有针对性地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明确目标及扮演过程。同时,介绍各个环节的任务内容。当学生熟悉了角色扮演任务以后,他们将尽快进入角色,做出行动。此环节,既要承担“导演”任务,还要扮演好企业经理人等领导角色,以顺利组织任务。在任务明确期间,还要注意确定这种教法的适用范围,于数控车床加工等拓展项目环节使用这种教法,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直接体验。
“数控车削”是数控技术职业岗位技能学习要点,主要锻炼学生车削加工中子程序应用、复杂轴类零件车削加工、复杂套类零件车削加工等关键岗位技能。在这一方面课程知识学习中,可明确“生产动员会”这样一个角色扮演任务。角色扮演法教学中,我们要扮演好企业经理人的角色,于生产动员会情境下简单介绍本次学习任务要在数控车床综合实训车间进行,任务是:公司接到一单复杂轴类零件车削加工订单,现要按照企业生产模式生产复杂轴类零件样件。生产期间,要分别进入不同工作小组。如检验组、编程组、操作组等,合作完成样件加工。同时,任务明确阶段,向学生说明复杂轴类零件车削样件加工中要遵守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严禁打闹,按照机床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提前熟悉机床系统等。当学生明确了角色扮演任务以后,他们将迅速进入生产动员会这个情境中。
(二)制定计划
待任务明确以后,要逐步进入角色分工计划制定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对逼真的工作情境中每一个角色进行分析,再对角色做出具体说明,挑选演员。期间,要根据任务要求,对每一个学生的岗位职责进行具体划分。同时,引导他们提前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等,弄清岗位间的关系。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要对学生技术加以点拨,向他们阐述工艺加工中相关技术要点和参数设置、工具使用等问题,简单说明注意事项。只有做好角色分工上的计划制定,才能顺利开展具体的角色扮演活动。数控技术角色扮演活动,主要有编程员、操作员、检验员、工艺员几种角色类型,应根据学生们实际情况的不同科学制定角色分工。
比如,在《掌握G00/G01快速定位/直接插补指令的应用》一课教学时,为了巩固学生对G00、G01指令编程格式和各项内容含义的掌握,让他们学会区分两个指令。课堂上,可巧妙融入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带到数控车床综合实训车间,为他们模拟一个真实的刀具切削工件生产情境。结合这个情境,制定角色扮演计划,明确在刀具切削工件生产情境中要分别扮演编程员、操作员、检验员角色。角色分析中,简单说明编程员要负责刀具切削工件生产中关于G00、G01指令的编程。而操作员,主要负责按照编程进行生产操作。检验员,主要负责检查刀具切削工件生产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当学生了解了角色分工以后,再以G00 X_Z_为例,引导他们学习G00、G01指令格式和含义,提醒他们要利用系统控制G00的进给。同时,G00只适用于加工后快速退刀和加工前快速点定位工艺操作使用。
(三)角色扮演
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角色扮演法,可给学生创造更多真实岗位体验机会,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控加工程序编程、安装调试等岗位工作。日常教学中,对于角色扮演法的融入,要组织好角色扮演全过程。期间,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要再次向他们明确工艺员、编程员、操作员、检验员等不同岗位的不同分工。当他们明确了岗位分工以后,开始指导他们进入角色扮演行动中,按照相关要求合作完成加工任务。这个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际加工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且要适时融入其中,对他们的角色扮演方向加以引导,确保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在轴类零件等特殊曲线零件进行加工时,宏程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在进行“掌握宏程序的应用”教学时,为让学生更加熟悉宏程序编写方法。课堂上,可模拟一个椭圆轮廓加工工作情境。基于真实的加工情境下,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工艺员、编程员、操作员、检验员等不同岗位角色,合作加工一个椭圆轮廓工件。同时,简单介绍各个岗位要求。随即,学生将进入不同岗位工作中。其中,扮演编程员角色的学生,将开始尝试用直角坐标方程编写粗加工部分,采取G71/G72走刀方式进行编写操作。对于精加工部分,则用极坐标方程进行编写。扮演操作员的学生,将根据加工程序表中X初值等数据,进行粗加工和退刀、进刀等实际工艺操作。检验员,将在椭圆轮廓工件加工完成以后,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工艺员,将在真实情境下开始编制加工工艺单,明确零件加工清单信息。所有学生都将进入不同岗位角色中,真实体验岗位工作。
(四)反思评价
角色扮演法,可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和未来所从事岗位职业标准的体验,让他们提前适应岗位工作,优质完成学科知识学习。在角色扮演法实际应用中,要把关好反思评价环节,记录好学生的表演过程,再将他们分为若干个小组,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角色扮演全过程进行评价。期间,可针对某个角色扮演者其中一个动作进行详细点评,分析表演原因,吸取经验。同时,在反思评价阶段,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后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岗位角色的零件加工质量等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引导他们反思自己零件加工不足之处,总结自己岗位工作的缺失。反思评价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岗位角色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保证学生在相对科学的课堂评价中真正掌握关键岗位技能。
例如,在《掌握G90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一课教学时,可采取角色扮演法课堂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巧用斯沃仿真软件模拟用两条程序O0001、O0002进行加工的情境。在模拟加工情境下,布置用G90指令加工圆柱面工件的任务。任务完成中,明确学生要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再对他们角色扮演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评价中,要求扮演工艺员的学生叙述自己制作的工艺卡,评估工艺卡编排情况。对于“编程员”,请他们展示用G90指令加工编程的程序,说明程序循环起点等。对于“操作员”,要求他们简单介绍圆柱面工件尺寸,说明工件加工精度要求和总的加工余量、车削次数等加工要点。对于“检验员”,要求他们出示一张检测表,说明工件质量问题。这种反思评价方式,可启发学生回顾角色扮演中岗位工作全过程,总结自己技能上的不足。
(五)经验总结
人们常说:“经验包含着珍贵的学问。”在角色扮演法教法融入下,重视经验总结十分重要。此环节,主要是通过解决当前角色扮演情境中的问题,归纳可行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再将解决方案运用于现实的角色扮演法教学中。经验总结中,要先对学生角色行动作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再分析角色扮演法中的不足。如实践经验欠缺、设计能力欠缺、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结合具体问题,对角色扮演法进行优化,不断提升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经验总结,是角色扮演法融入的关键阶段,要抓好这个实践教育时机,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工作岗位预演环境,让他们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经验,是所有过去的成果。在教学《掌握G75切槽循环指令的应用》一课时,我采取了分角色教学法。课堂上,先进行了G75指令格式、编程方法等理论部分教学。接着,给出一个图纸,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成操作员、编程员、工艺员、检验员不同岗位角色,运用所学G75指令知识编写加工程序,合作加工一个零件。但这一节课的分角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验总结中,我归纳出了问题的原因,即教学设计缺少创新、情境的准备过于仓促、没有将角色扮演与整个课堂融合起来。同时,我忽视了对表演不足学生的指导。结合经验总结,我在下一次角色扮演法融入中开始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创设模拟情境,合作编排情境模拟中的剧本,再在准备充足基础上,把握好教材教學重点和难点,展开角色扮演,体验数控机床操作、维护管理等岗位工作。
陶行知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想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目的,在角色扮演法融入中,要根据教材明确任务,制定角色分工计划,再组织学生于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加工。同时,对角色扮演法的融入,要把关好反思评价环节,总结教学经验,以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规范学生岗位工作,让他们熟悉岗位的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力.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5).
[2]高涵.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与评价模式改革[J].科学中国人,2016(12).
[3]刘生寿.关于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238.
[4]易楠.角色扮演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6,363(4):31-33.
编辑 张 慧